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扬州江都:镇村公交到水乡 百姓出行大变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10 12: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头扎一块红色方巾,挎着一只小竹蓝,60岁的于宝香上了女婿王斌的出租车。昨天上午9时许,记者乘出租车到武坚采访,和于宝香成了同路人。
    出租车刚驶出城区,女婿和丈母娘的意见就有了“分歧”——王斌执意要将丈母娘送到家门口,而于宝香要求到武坚搭乘镇村公交回花庄。一路交谈,记者用耳朵“收听”了水乡人出行方式的大变迁。
    “过去,里下河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房屋枕河居,出门靠撑船;要行十里路,得绕大半天’。”于宝香告诉记者,地处里下河的花庄村位于江都、兴化、姜堰结合部,距武坚镇区有10多华里。这里河网密布、不通公路,过去老百姓出门,不是步行就是撑船。
    “去一趟武坚,沿着沟沟坎坎走,深一脚、浅一脚,要走1个多小时。撑船更慢,比走路还要慢一倍。”于宝香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过去购种子、买化肥、运粮食,家家户户都离不开水泥船。“每次出门,都要带上馒头和水壶。摇橹撑船特别吃力,经常是手臂酸胀、挥汗如雨,穿的衣服就像从河里捞上来的。”
    “有了挂桨船,不仅速度快,人也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于宝香说。上世纪80年代末,花庄人坐上了柴油挂桨船。每当听到“突突突”的马达轰鸣声,大伙儿那个乐呀、那个美呀,清晰地倒映在水面上。
    “要说不知足,真的不知足……”于宝香拍了拍手,接着说。2000年之后,庄庄通上了水泥路,从武坚到花庄的小木桥、狭窄桥全部变成了水泥桥。在村口,经常会有小汽车在水泥路上绕来绕去,让人羡慕不已。不过,由于城里来的公交车只开到武坚集镇,村民们出行只能搭乘马自达,每次要付10元钱。“乡亲们想啊盼啊,希望有一天,城里的公交车也能开到村里来。”
    “盼啥有啥,梦想成真。”于宝香说,前年春天,公交车开进了花庄村,从早到晚开5班,乘一次1元钱。从武坚车站到花庄,沿途4个村8个组,一共设立了10个站。“司机师傅挺热心,只要招手他就停,车厢里欢声笑语,坐满了进镇进城的水乡百姓。”
    “花庄通上公交车,百姓出行更方便,还带动了水产养殖和旅游。”于宝香美滋滋地说,如今,村里的河道都变成了天然养殖场,千亩连片的花鱼塘已列入省级湿地保护区。“农业机械化,农民种地更省心。空闲多了,我经常拎着土鸡蛋、大鲫鱼,出门坐车去江都,看看外孙和外孙女。”
    “停、停、停!”上午10点多,出租车到了武坚镇,又驶过了向东的一座水泥桥,于宝香急忙叫停,记者一同下了车。站在“325路”镇村公交站牌下,于宝香说:“从这里乘车回家只要10多分钟,你们忙工作,送到这里就行了。”
    “笛——”,随着一阵汽车喇叭声,一辆“325路”公交车停靠在站牌前。“有空一定要到花庄来作客!”于宝香与记者道别,转身上了公交车。
    淡绿色的公交车徐徐开动了,于宝香从窗口探出头来挥挥手。红头巾裹着她的笑脸,辉映着里下河水乡的新变化、新风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8-24 01:0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