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型城镇化·香港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综合项目开发、交通、建筑设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了香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还带来了可供借鉴的“港铁模式”。
“地铁运营成本非常高,加上设备更新折旧的成本几乎是没有盈利的,但香港地铁是个例外。”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鲍风介绍,1970年港铁成立时,政府就制定了持续发展的策略,即实现轨道交通加物业的综合发展的模式,把沿线土地与地铁站整合在一起,一个地铁站就是一个区域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升值会比较快,增值的钱不是流到开发商手中,而是地铁公司,通过这样的补贴实现地铁的可持续发展。“2014年,港铁利润达到160亿元。其中,票务受益只占1/4左右,40%来自于多种经营。”
鲍风说,他从媒体上了解到南京地铁三号线要开通了,南京地铁要想实现进一步盈利,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他认为,可以借鉴“港铁模式”,利用自身优势,在未来规划地铁建设时,加大对地铁站的开发,提高土地的价值,实现运营的补贴。
“香港人口约700万,比南京少一点,但南京的私家车逼近200万辆,香港只有30多万辆,香港主要交通是巴士、地铁、电车。”刘荣广伍振明建筑师事务所(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张光颖指出,发展大容量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有效支撑高强度开发地区大规模的居民出行的需求,引导沿线土地开发向高密度、高强度、集约化方向发展,有效避免城市低密度、蔓延式扩张和‘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据介绍,截至2014年我省城镇化率达65.2%,高出全国10多个百分点,到2020年江苏城镇化率将达72%。新型城镇化也是香港贸发局和江苏省建立的苏港合作联席会议机制的重点合作领域,香港在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发展中积累了不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包括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公共交通与土地综合开发、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建设、国际建筑与工程专才、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安居乐业的规划与设计、智能生活智能城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