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以来,在各镇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按照《市政府关于印发〈如皋市村村通公交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皋政办发〔2009〕65号)精神和要求,实现了村村通公交总体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城乡居民便利出行和“无缝对接”提供了可靠保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并被表彰为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先进县(市)。
近年来,随着我市行政区划的调整,经济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市城乡格局面貌日新月异,城乡居民的出行方式和需求也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我市现行的镇村公交线路设置、运行模式,与城乡居民的出行规律和出行习惯也出现了相脱节现象,直接导致镇村公交空驶现象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社会关注度加剧。为顺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深入推进和优质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最大限度满足我市城乡居民出行需求,充分发挥农村公交便民利民的作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人民群众出行期望,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组织对我市镇村公交运营线路重新进行了走访调研、实地勘察、定位测距、征询意见,确定了我市镇村公交优化调整方案。 本轮镇村公交线路优化调整以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资源共享、衔接顺畅、经济便利、安全有序的城乡客运网络为目的,以提高镇村公交利用效率为首要任务,以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各镇、各街道为核心,顺应群众出行的切身需求,重点保障辖区内集中居民小区、厂矿企业、学校园区等客流集散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邻近镇相衔接、邻村相连通,并在城乡公交线路上设置换乘站点,与农村客运主干线网进行有机换乘。同时,经协调部分镇村公交还与邻县的公交线路实施对接,方便农村群众出行。调整后的镇村公交线路为42条,投入车辆总数不增加,仍为76辆(其中长江镇如皋港区的镇村公交暂不作调整),具体线路走向如下:









镇村公交运行图将在市交通运输局门户网站和如皋运政信息网上公布,以便查询。网址:http://www.rgjt.gov.cn,http://www.rgygc.com。 为切实提升镇村公交的乘坐率和满意度,最大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本轮优化调整重点围绕城乡居民的出行规律和出行习惯,采取首末班、早晚高峰、以及峰谷时段密集发班等举措,致力于满足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镇村公交各班次时间安排统一为:首班:6:20;早高峰:6:20—8:00,密集发班,每车确保不低于两个班次,线路配置车辆达两辆的,采取起讫点同时发班模式;上午班:9:00,每车一个来回,线路配置车辆达两辆的,采取起讫点同时发班模式;中午班:11:30、12:30,个时间接点每车各发一个来回,线路配置车辆达两辆的,采取起讫点同时发班模式;下午班:15:00,每车一个来回,线路配置车辆达两辆的,采取起讫点同时发班模式;晚高峰:16:30—18:30,密集发班,每车确保不低于三个班次,线路配置车辆达两辆的,采取起讫点同时发班模式。 依据市人民政府2012年第29期《关于进一步做好交通运输等问题的专题会议纪要》精神,调整后的镇村公交的补贴标准、补贴方式,以及考核发放等要求均不变。 希各镇区、街道要严格落实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主体职责,严格遵循开行镇村公交的农村道路建设原则和标准。对尚未达到标准要求的,要拟订农村道路提档升级计划,配合市农路、运政部门做好省计划的上报工作。在危险地段要设立醒目的交通安全警示牌、提示标志、标线、减速设施、广角镜等。市交通运输部门要大力宣传“公交优先、绿色出行”,通过广泛宣传,努力提升镇村公交的社会知晓度、群众满意度和乘坐率。要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城乡居民的出行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并依据镇村公交运营质态考核办法,进一步强化和优化镇村公交运营质态的考核工作,考核结果直接与财政补贴挂钩,努力发挥市、镇级财政支持镇村公交发展的支撑作用,确保镇村公交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最大化。 本方案自2015年1月20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