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KAMEERU3228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州] [KAMAIL DAILY]深度解析广州BRT试运营首日实况

 关闭 [复制链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22:09 | 只看该作者
5. 人满为患、无法靠站:岗顶站遭受晚高峰考验

  晚高峰期间,在笔者对BRT岗顶段进行车流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岗顶站两站台上的人逐步增多,进站的长龙曾一度延伸至入闸机十数米外,场面相当壮观。

  等待的人众多,但进站的车流却不稳定。有好几次,2分钟内经过通道的车流量为0,候车的乘客却依然是越积越多;而一旦有车进入通道,则往往是十多辆车同时进站,但这样则造成后来的车辆无法进站上落客。笔者所见,像B2、B5、B6等线路的部分车辆,由于指定站台的3个停车位均被占用,只好在一旁静候,到有车辆离站后再打方向盘进站。

  对于岗顶站首日营运出现的这些现象,有学者指出,岗顶站内的乘客数目其实不多,进站的长龙是因为进站闸机只有两个,限制了进站通道的通行能力;而车辆无法靠站的问题,则是与公交线路的调度、晚高峰交通状况等因素有关。若相关部门未能及时制定相应的疏散客流方案,上述的问题在节后将变得更为严重。




广州市交委主任冼伟雄与各单位领导进行讨论。(摄影 KAMEERU32281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22:08 | 只看该作者
4. 首日观光尝鲜多 市民纷纷拍照留念

  由于BRT开通前,各大媒体对BRT的关注度相当高,因此首日前来体验BRT的乘客相当多。而这些乘客当中,又以师奶、学生一族的比例较大。

  在体育中心、石牌桥、岗顶、师大暨大等站,笔者见到不少人拿着相机、手机,在站台上拍下BRT站台,以及车辆进出站的情况。站台成为了“长枪短炮”的聚集之地。

  现场所见,在体育中心N站台上,不难发现几个持佳能单反的年轻人,对站台上靠站的公交车“扫射”一番;另一名30岁上下的中年男子,一边提着购物袋,一边拿着卡片机为站台上的站牌拍照,然后走到安全门前,将相机放到门上拍下站台全景,便匆匆离开站台;不少白领更是让朋友、途人拿着自己的手机,在站台上拍照留念。
4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22:08 | 只看该作者
3. BRT车辆多顶闸 部分线路加车支援

  笔者观察到,在体育中心、岗顶、棠下村、东圃镇等西段大站,到站的车辆上已经站满了人,但乘客依然往上挤,直到无法上车为止,顶闸现象并不鲜见。这些顶闸的线路多半是些客流量相当大的线路,如B2、B3、B4、B6、B17、B20、B21等。而东段线路虽然不多,但大部分线路的车上虽然有人站,但未至于顶闸。

  在师大暨大站,笔者发现有不少线路都出现加车支援的现象,如B4/B4A线出现204线的ZK6128HGV,B1线出现886A、B27等线的支援车等。

  某公司一调度称,由于BRT首日开通,客流比预期还要大,因此需要从其它线路中再抽部分车辆支援。不过在免费试运营期间,由于春节期间外来务工人员大多已经返乡过年,因此暂不需其它线路车辆支援。但同时他亦强调,在节后回流客流高峰期间,不排除早晚高峰期间会抽取更多的车辆支援BRT线路。



虽然还没进入高峰期,但B13线已经开始运营。(摄影 KAMEERU322813)



新购BRT用车代表——XMQ6119G3。(摄影 KAMEERU322813)



沿用旧车代表——XMQ6125G3。(摄影 KAMEERU32281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22:05 | 只看该作者
2. 安全门发挥正常 上下车仍需注意

  笔者走访BRT沿线的部分车站,站台的安全门均正常工作,并未发现出现故障;而司机在即将靠站的时候,亦能做到减慢车速,靠站时尽量使车门与安全门对齐,车辆与站台的距离亦按照规定控制在35厘米内。



进入BRT车站的车辆,大多都能做到准确对位。(摄影 andrew12315)



从车上看车门与站台的空隙。(摄影 andrew12315)


  在体育中心、岗顶、师大暨大、棠下村等大站,笔者见到各公交公司均有员工在场进行导乘及维持秩序的工作。若有司机靠站停车,他们亦会协助司机将车辆与安全门对好,并提醒司机注意行驶安全。

  而另一方面,在沿线各站台内,均存在乘客在安全门关闭后,仍示意司机开门上车的行为。在此需要提醒各位乘客,BRT车辆开门上落客的时间是45秒,时间一到安全门将自动关闭,车辆亦必须离站,避免后来车辆无法进站。所以,乘客若看到站台的安全门上红灯闪动、车门正在关闭时,请勿强行上车,耐心等候下一班车。

  此外,在走访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安全门系统的使用仍出现一些问题,其中两点如下:

  (1)即使车辆没有按指定位置停靠,安全门亦能自动开启

  在体育中心S站台,一辆B21线公交车驶近站台,准备靠站上下客。由于估计出了点偏差,车辆的前门与站台的安全门间的位置相差了约半米,但安全门仍自动开启。有乘客马上喊道:“位置不对怎样上车呀!”工作人员见状,马上按动遥控,安全门随即关闭,并让司机再往前一个车位进行停靠,同时迅速指引乘客到前面上车。

  而在莲溪站,笔者则留意到一辆B1线车与另一辆B27线车先后进站,但由于停错了位置,B1线车虽然可以正常停站、开门上落客,但此时站台上只剩下一扇安全门供B27线车匹配。无奈之下,B27线车唯有先停车,待B1线离站后再进站上落客。

  据了解,BRT车辆与站台安全门使用的是红外传感器,虽然在BRT线路司机培训时已声明,“车辆与站台的距离在35厘米内时,安全门才能打开”,但实际上这种红外传感器在发射端、接收端距离为50~70厘米时,仍能产生有效感应。因此出现了上面的案例,也就一点也不为奇了。

  因此,乘客在上车前,请先留意车门与安全门是否对齐,避免因心急上车而被“拒之门外”。



安全门上的警示图标。(摄影 KAMEERU322813)


  (2)非BRT用车 车门安全门可能不“对口”

  在黄埔客运站,笔者发现B29线车在停车时虽然没有停错位置,车门与安全门亦正常开启,但细心观察则发现,该车的前门与安全门是对准了,但后门则与安全门有约30厘米的错位,在后门上下车的乘客都需要侧过身子才能完成上下车动作。

  据技术人员介绍,标准的BRT用车,前门左沿与后门右沿间的距离为3.50米,而目前广州使用的主流公交车,如安凯HFF6100GK63,宇通ZK6108HG、ZK6118HG,骏威GZ6112S1等,该参数与3.50米这一标准值有所出入,可能会造成乘客上下车困难。因此,BRT公交车辆大多是特别定造的,像第三巴士(三汽)的金龙XMQ6119G3,第二巴士的金龙XMQ6127G2、宇通ZK6120HGV、广汽GZ6120SV,第一巴士(新穗)和第三巴士(珍宝)的安凯HFF6110G50L等。而第二巴士的宇通ZK6110HGW、第一巴士(一汽)经技术改造后的安凯HFF6113GK50也符合该要求,因此亦可用于BRT线路运营。

  而B29为第一巴士(电车)公司线路,全线车辆均为经技术改造后的宇通ZK6118HG城市客车。由于该车型前门左沿与后门右沿间的距离与3.50米相差较大,因此便出现了靠站时前后门“左右为难”的局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22:03 | 只看该作者
Chapter II——现场实录

1. 首日调度出现问题 B1线千呼万唤始出来

  早上11时左右,体育中心S4站台。作为整个BRT系统的全程摆渡线,许多来尝鲜的乘客已经在S4站台前排队等候。但等了十分钟,还是难觅B1的芳踪。但与此同时,对面的N4站台上,却有至少5辆B1靠站清客。

  有目击者称,其在购书中心门前看到B1在清客后,便上了天河立交高架桥,并没有在立交桥底掉头。

  而据第二巴士有关人士透露,由于高峰期天河立交掉头位出现塞车,因此B1线临时改道直走天河立交高架桥,在区庄立交掉头后到动物园南门站场作临时停车。但由于高峰期后调度中心并没有及时调整调度方式,导致动物园南门站场内车辆聚集,造成B1线间隔变长。该人士透露,当时已经马上联络智能调度中心迅速调整运行方案,并紧急调度部分886、B27运力支援B1线。

  受此影响,B1线夏园站的发车间隔亦不稳定,中午时段曾一度20分钟内没有B1线的车辆进站。为此该站工作人员实施人流管制措施,在B1线候车乘客达到一定数量后,工作人员便让进站的乘客暂停入闸,待B1线站台的乘客上车后,才让闸机外、天桥上的人龙进入。但是,每一次B1的人流刚疏散,下一批乘客又蜂拥进入站台。现场所见,有乘客因候车时间太长、车辆停站位置的问题,与站台的工作人员发生争执。



下午2点,夏园站站台仍有大量等候B1线的乘客。(摄影 KAMEERU322813)



由于站台内乘客未能及时疏散,该站需进行客流管制,等待进站的乘客一度排至天桥上。(摄影 KAMEERU322813)



正在焦急等候B1的乘客。(摄影 KAMEERU32281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4-6-16 23: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