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北京公交车的怪站名汇总! [打印本页]

作者: 动力时代    时间: 2008-11-4 13:27
标题: 北京公交车的怪站名汇总!
我先提几个,前天有人提及330的高里掌,
现在我提几个:971支的怪村
              926支的朱脑村
              944的奶子房
              695的豹房
              938的里二四
作者: 熊猫阿痴弟    时间: 2008-11-4 13:29
不如说是北京的地名
作者: 马各庄    时间: 2008-11-4 13:31
豹房不算怪站名,那是明朝正德皇帝淫乐的场所。东城区的报房胡同也是由豹房讹音而来。可见这玩意儿散布在京城多处。

奶子房是比较怪,听起来很黄很暴力。不过其来历很简单,旧为辽金养马场,产马奶,旧称马奶子房。后来简称为奶子房。现有奶西村、奶东村。

怪村应该是以姓氏得名吧,姓怪。

高里掌是高李庄讹音而成。这个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南边的高立庄。
作者: 东方号    时间: 2008-11-4 13:34
狗尾巴胡同和广义伯胡同,现在不少地名大部分都是民国初年设立户籍登记制度后变化来的。
作者: 96321    时间: 2008-11-4 13:37
原926路支的牛房
作者: Teutonic.K    时间: 2008-11-4 13:39
原帖由 马各庄 于 2008-11-4 13:31 发表
豹房不算怪站名,那是明朝正德皇帝淫乐的场所。东城区的报房胡同也是由豹房讹音而来。可见这玩意儿散布在京城多处。

奶子房是比较怪,听起来很黄很暴力。不过其来历很简单,旧为辽金养马场,产马奶,旧称马奶子房 ...

博學啊。我的追求……
作者: 上善若水    时间: 2008-11-4 13:43
646的四顷三村
永稻临线的苏一二村
作者: 东方号    时间: 2008-11-4 13:44
原帖由 lxchn 于 2008-11-4 13:40 发表
怪姓?这个姓怎么读呢?

音同傀
作者: 马各庄    时间: 2008-11-4 13:46
原帖由 东方号 于 2008-11-4 13:34 发表
狗尾巴胡同和广义伯胡同,现在不少地名大部分都是民国初年设立户籍登记制度后变化来的。


应该是高义伯胡同。当时经过了一些雅化

如小羊尾(YI三声)巴 胡同 改为小羊宜宾胡同

母猪胡同改为梅竹胡同

屎壳螂胡同改为时刻亮胡同
等等

这种雅化即使在改革开放后也有。

如东坝乡东晓景村,原名东小井。公交站名现在依然是东小井。
作者: 马各庄    时间: 2008-11-4 13:48
原帖由 lxchn 于 2008-11-4 13:40 发表
怪姓?这个姓怎么读呢?



      百度百科——


  怪(傀)[怪、傀,读音作guì(ㄍㄨㄟˋ),不可读作guài(ㄍㄨㄞˋ)]
  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姜姓,出自上古炎帝神农氏属下辅臣怪义,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怪义是神农氏手下一个十分重要的臣子,又通作傀义。
  怪义聪颖能干,曾绘制了山川河流的地形图,供神农氏来通水脉,还帮助神农氏建立星座图,判别农时历,受到炎帝的封赏。怪义的后裔以祖上为荣,遂以其名字为姓氏,称怪氏,或称傀氏。
  怪氏是姜姓宗脉中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至于其作为姓氏的读音,在典籍《周礼·春秋·大司乐》中注释得明白:“又叶古伪切,音贵”,即读音作guì(ㄍㄨㄟˋ)。
作者: 猫儿咪儿    时间: 2008-11-4 13:54
121  营慧寺(有口音的不要念)
11  四根旗杆
作者: 96321    时间: 2008-11-4 13:54
455   南花园
作者: 马各庄    时间: 2008-11-4 13:58
南花园是王四营乡的一个村吧,呵呵,高碑店乡有北花园(村)。知名度没有南花园高。
作者: 马各庄    时间: 2008-11-4 14:00
356 沙锅村

983等 佃起村
作者: 96321    时间: 2008-11-4 14:01
321  南宫
作者: orlick_102    时间: 2008-11-4 14:06
原帖由 马各庄 于 2008-11-4 13:58 发表
南花园是王四营乡的一个村吧,呵呵,高碑店乡有北花园(村)。知名度没有南花园高。


东花园和此有关吗?
作者: 马各庄    时间: 2008-11-4 14:07
很有可能,但我现在手头没有地名词典,等回家查查。
作者: 东方号    时间: 2008-11-4 14:08
手头是什么地名词典啊?俺现在正研究地名呢。
作者: 蓝色笑容    时间: 2008-11-4 14:20
可能听习惯了,还真没觉得有多怪的地名。
作者: 高博    时间: 2008-11-4 14:23
有人知道"东高地 西洼地"的历史吗?
作者: anselrill    时间: 2008-11-4 14:24
臭泥坑、奤夿屯
作者: 406    时间: 2008-11-4 14:36
350 驹子房
作者: Otto    时间: 2008-11-4 14:43
又长知识了...

记得有个"摇不动村"
作者: 蓝色笑容    时间: 2008-11-4 14:48
真是北京很多的地名都承载着好多的历史\典故和故事.很多车站名,一讲就能讲出一大堆来.

东高地,西洼地,这些名字是从小听着长大的. 特亲切. 其实就是顾名思义就行了.当初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那建的时候,当时叫做七机部,就是第七机械工业部.那时候这边还基本都是荒地,就是皇家猎苑的一部分,为啥南苑叫南苑呢对吧.东边一块高地,西边一块洼地,就得名了,就这么简单哈.
作者: 蓝色笑容    时间: 2008-11-4 14:51
http://www.bjghw.gov.cn/gzcy/address/gongshi.asp?t_name=地名公示

推荐大家看看北京规划委员会的地名公示栏
作者: 九年    时间: 2008-11-4 15:00
665路 羊圈头村
昌平区的高崖口 真顺 讲礼村
门头沟的大村
作者: ed4avin    时间: 2008-11-4 15:45
312的陈家林
7路的辟才胡同
3路原来的铁辘辘把,榄杆市
42的礼士路南口
作者: youyouke    时间: 2008-11-4 16:45
原帖由 东方号 于 2008-11-4 14:08 发表
手头是什么地名词典啊?俺现在正研究地名呢。

难不成 马各庄 用文联的《北京地名典》?
作者: love355    时间: 2008-11-4 18:10
门头沟圈门(370)、羊圈头村(665)、鹿圈卫生院(655),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圈”该怎么念
作者: edwin    时间: 2008-11-4 18:11
骚子营、屯佃、梅所屯……
作者: love355    时间: 2008-11-4 18:14
“西苑”呢?“苑”过去好像是养鹿的地方,还有“北苑”、“南苑”……
作者: edwin    时间: 2008-11-4 18:15
转自“老北京网”论坛

老北京至少有三个“西苑”     1,“苑”的本义,井儿胡同先生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苑就是有水、有草、有树的地方,通常占地广大,动物出没其间,是皇帝休闲打猎的地方。刘邦在长安郊外有“上林苑”,有一次发生灾荒,丞相萧何建议把上林苑的土地分给农民去耕种,可以增加不少就业机会。刘邦大怒,说你要拿我的产业去邀买民心,图谋不轨,于是把萧何下了大狱。

    2,北苑。金中都城位于现在京城的西南部,金代在北郊现在的景山、北海一带营建了太宁宫园林区,称为“北苑”。景山在元代称为“青山”,又叫“后苑”。现在北京北郊的“北苑”地名,大约始于明代。

    3,南苑。南苑又称“南海子”,元代是皇家猎场,史称“下马飞放泊”。“下马”,指离城里不远,骑上马,一会儿下马就到了。“飞放”,指飞鹰放狗,“泊”自然是指“海子”。皇太极进攻北京,遭到袁崇焕抵抗那次,就曾到南海子放马休兵,因为那里有水有草,并且将看守南海子的太监故意放走,让太监进城去诬告袁崇焕私通皇太极谋反。清代皇帝多次到南苑打猎和阅兵。民国时期南苑长期作为兵营,因此现在还有“二营门”、“三营门”等地名。中国陆军第29军的军部曾设在南苑,1937年7月28日,发生了南苑抗战,大批日军进攻南苑军部,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都牺牲在南苑地区。

    4,东苑。明代在菖蒲河、飞龙桥、南池子一带,是水草丰茂的水网地带,永乐皇帝、宣德皇帝多次去那里游玩,射柳、捕鱼,现捞现做现吃鱼,称为“东苑”。现在菖蒲河公园里有个“东苑戏楼”,就是得名于“东苑”。

    5,西苑。明代北海、中海、南海,合称“西苑三海”,“西苑”就是“西边的园林”。天启皇帝曾在西苑玩船落水,结果连惊带凉,大病一场,一命呜呼。康熙皇帝曾特许文臣们在西苑捕鱼,捕到可以拿回家,被称为皇恩浩荡。西苑的正门朝东,对着皇宫西华门,正式名称就叫“西苑门”,现在那里还有这个匾额,不过只能远处看,靠近了你会被拿下。后来,袁世凯将中海和南海作为总统府,这才有了“中南海”的称呼。

    康熙皇帝在现在北京大学西门之外,两个小庙门那里,营建了“避喧听政”的畅春园,当时也叫西苑,颐和园东边的公交车站“西苑”,即因此得名。

    雍正、乾隆时期,圆明园也叫“西苑”。因为“西苑”就是“西边的园林”嘛,不拘一处,时代背景不同。

    康熙死于畅春园西苑,雍正死于圆明园西苑,光绪和慈禧死于“西苑三海”的西苑。
作者: 九年    时间: 2008-11-4 18:28
原帖由 love355 于 2008-11-4 18:10 发表
门头沟圈门(370)、羊圈头村(665)、鹿圈卫生院(655),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圈”该怎么念

鹿圈读juan  四声 门头沟圈门读quan 四声
作者: 九年    时间: 2008-11-4 18:29
西红门 大红门 南大红门 小红门 东红门
新宫 旧宫 南宫
作者: love355    时间: 2008-11-4 18:36
原帖由 九年 于 2008-11-4 18:28 发表

鹿圈读juan  四声 门头沟圈门读quan 四声

是吗?我见过一个655的站牌,站名下的拼音好像是QUAN
作者: 马各庄    时间: 2008-11-4 18:40
圈 没有 QUAN的读音。门头沟圈门确实是由“券(QUAN)门”讹音讹写而成的,但既然已经形成新的写法,就应该按新写法注音。
作者: Heroes3    时间: 2008-11-4 18:42
937支有一站叫“孙庄子”,稍i不注意就可能听成“装孙子”
作者: 马各庄    时间: 2008-11-4 18:44
原帖由 406 于 2008-11-4 14:36 发表
350 驹子房


东坝那边在明朝是养马的。与马有关的地名比较多。驹子房就是其中之一。来历忘了,上网搜了一下,详见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 ... ontent_14108757.htm
作者: love355    时间: 2008-11-4 18:44
按着 马各庄 的说法,我对“门头沟圈门”有两种理解,一是“羊圈”的“圈”的门,而是被“圆圈”圈起来的门。
作者: 马各庄    时间: 2008-11-4 18:48
原帖由 ren 于 2008-11-4 14:29 发表
11路 小海子
341路 垡上
363路 白鹿司
411路 咸宁侯
351路 造甲(假)村
听着不像站名


造甲村是古 代造盔甲之地,但前几年端掉过一个真真正正的造假窝点,这种歪打正着的名副其实,给老地名增添了悲哀。

咸宁侯指的是仇钺,他是明代有名的将军,明正德五年(1510年)计擒叛贼,论攻封为咸宁伯,其后又因战功被晋封为咸宁侯。现在的咸宁侯村,是仇钺死后埋葬之处,解放后墓地尚存墓丘,现墓已无存。

[ 本帖最后由 马各庄 于 2008-11-4 18:51 编辑 ]
作者: 马各庄    时间: 2008-11-4 18:50
原帖由 love355 于 2008-11-4 18:44 发表
按着 马各庄 的说法,我对“门头沟圈门”有两种理解,一是“羊圈”的“圈”的门,而是被“圆圈”圈起来的门。


都不对,门头沟圈门是因为一座带券洞的过街楼而得名。其实本来应该 是券门,后来写成了圈门。
作者: love355    时间: 2008-11-4 18:53
原帖由 马各庄 于 2008-11-4 18:50 发表


都不对,门头沟圈门是因为一座带券洞的过街楼而得名。其实本来应该 是券门,后来写成了圈门。

你可以去出一部书了,哈哈!
作者: 马各庄    时间: 2008-11-4 18:55
原帖由 love355 于 2008-11-4 18:53 发表

你可以去出一部书了,哈哈!


别人早都写过了,我是看了好几个人写的书,记住了一点儿。我现在跟学校,书在家里,有些地名的来历没记住,像白鹿司、小海子等,周末回去查吧。
作者: Heroes3    时间: 2008-11-4 19:02
京西古道过了圈门向西进入一个山谷,人们就说这条山谷是以圈门起头的一个山沟,后来就出现了门头沟这个地名
作者: 午饭    时间: 2008-11-4 19:27
忠实里
作者: 马家堡路北口    时间: 2008-11-4 19:30
大李窑
作者: 菩提梵天    时间: 2008-11-4 19:42
原帖由 马各庄 于 2008-11-4 18:55 发表


别人早都写过了,我是看了好几个人写的书,记住了一点儿。我现在跟学校,书在家里,有些地名的来历没记住,像白鹿司、小海子等,周末回去查吧。

好啊!建议你回家总结以后出个精华贴,大家都对这些充满历史底蕴的站名很感兴趣,一定会成为继站牌之后的又一大贡献!
作者: zhaostones    时间: 2008-11-4 20:04
938的雀林院,很有个性的地名。
作者: skok    时间: 2008-11-4 20:15
老君堂,北天堂,王佐,豹房,老牛湾,大东流,爨底下,衙门口

[ 本帖最后由 skok 于 2008-11-4 20:27 编辑 ]
作者: petrcech    时间: 2008-11-4 20:22
512、519的皂甲屯,特3、691、692等的造甲村、造甲村东,330、642的高里掌
作者: 日本老猫    时间: 2008-11-4 20:27
如果没统一站名的话,朝阳路上有 "二外语","三间房"等地名.  
二外语是指第二外国语学院,三间房的来历是那个村子最早只有3间房子,现在是朝阳路三间房
作者: 406    时间: 2008-11-4 20:52
顺义17路老公庄
怀柔琉璃庙那边还有个老公营
作者: 日本老猫    时间: 2008-11-4 21:20
原帖由 406 于 2008-11-4 20:52 发表
顺义17路老公庄
怀柔琉璃庙那边还有个老公营



老公营那个也是有来历 的.


不知道有多少叫七亩地,八亩地的....
作者: 322-48联    时间: 2008-11-4 21:21
938支1 神仙村   
927    果村 东田阳
作者: 午饭    时间: 2008-11-4 21:22
标题: 回复 55# 日本老猫 的帖子
一亩园
作者: 406    时间: 2008-11-4 21:37
昌平35路花果山
作者: 406    时间: 2008-11-4 21:43
昌平13路乃干屯
作者: 小狼吉祥    时间: 2008-11-5 02:24
423的明春院    听着跟古时候的丽春院(妓院)似的
作者: 万能的果子    时间: 2008-11-5 03:24
原帖由 马各庄 于 2008-11-4 13:31 发表
豹房不算怪站名,那是明朝正德皇帝淫乐的场所。东城区的报房胡同也是由豹房讹音而来。可见这玩意儿散布在京城多处。

奶子房是比较怪,听起来很黄很暴力。不过其来历很简单,旧为辽金养马场,产马奶,旧称马奶子房 ...

高里掌我觉得不如改成北分厂或者八一中学分校。。。
其他的。。角门 南沟泥河 平西府
还有就是盛唐饭店不灵了改成人大西门了
作者: edwin    时间: 2008-11-5 08:00
原帖由 小狼吉祥 于 2008-11-5 02:24 发表
423的明春院    听着跟古时候的丽春院(妓院)似的



听说这个是以开发商的名字命名的,开发商叫李春明,把他的名字颠倒过来了,就叫明春苑
作者: 小狼吉祥    时间: 2008-11-5 09:42
原帖由 edwin 于 2008-11-5 08:00 发表



听说这个是以开发商的名字命名的,开发商叫李春明,把他的名字颠倒过来了,就叫明春苑

我真晕~
这开发商真会起名   
作者: 马各庄    时间: 2008-11-5 11:21
原帖由 午饭 于 2008-11-4 21:22 发表
一亩园

一亩园是清代皇帝行藉田礼之处。
作者: 马各庄    时间: 2008-11-5 11:22
原帖由 日本老猫 于 2008-11-4 20:27 发表
如果没统一站名的话,朝阳路上有 "二外语","三间房"等地名.  
二外语是指第二外国语学院,三间房的来历是那个村子最早只有3间房子,现在是朝阳路三间房


三间房应该是来自三间作坊。
作者: 马各庄    时间: 2008-11-5 11:23
原帖由 万能的果子 于 2008-11-5 03:24 发表

高里掌我觉得不如改成北分厂或者八一中学分校。。。
其他的。。角门 南沟泥河 平西府
还有就是盛唐饭店不灵了改成人大西门了


角门好像是因为建筑得名

平西府就是因平西王府而得名,但与吴三桂无关。
作者: 上善若水    时间: 2008-11-5 11:41
平西王府和和康熙的废太子胤礽有关,还老是不放心

据北京电视台
相传在清乾隆年间,在距北京40里的郑家庄(现在北京的昌平区),一天夜里,忽然传来嘈杂的车马声。远处突然出现了一队人马。这些不速之客,不是别人,正是从上到下全副武装的御林军。无数的灯笼、火把将漆黑的夜照得通明。御林军很快来到一座王府前,将整座王府团团围住……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夜晚之后,这座王府将悄然消失,仅留给后人一连串未解之谜……
  近日,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李宝臣走进北京电视台,揭开了它的真实面目。
  是不是吴三桂的宅院
  这座被清兵团团围住的王府,就是平西府。关于这座王府故事传说,很多。那么它真的在历史上存在过么?
  说起这平西府,人们自然会首先联想到吴三桂。吴三桂原是明朝辽东总兵官,曾被崇祯皇帝封为“平西伯”。吴三桂在明朝时也确实曾经在北京住过一段时间,还结识了不少王公贵族,文人雅士。有人猜测,既然吴三桂在降清之初就被晋封为平西王,这座平西府就应该是平西王的府第。可也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吴三桂一直镇守云南,所谓的平西王府在昆明翠湖一带,也就是后来的洪化府。既然这样,他怎么可能在北京还有王府?即便是吴三桂为了进京见皇帝方便而建的府邸,为何会盖在离京城40里远的偏远地方?
  吴三桂在明崇祯末年封平西伯,父亲吴襄与弟弟吴三辅居住在北京,甲申之变,吴三桂降清,加封平西王,李自成在撤退的时候把他的父亲与弟弟全家都给杀了。到了清朝,吴三桂就一直往南方打,最后到了云南昆明驻扎。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同年秋在长沙病死。他的孙子吴世璠继位,退据云南。康熙二十年(1681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吴三桂的子孙后代被彻底杀光。所以,他在清朝的时候,在北京就没待过多少天,所以不可能修如此气派的王府。那么,吴三桂还有个儿子叫吴应熊。他后来娶了皇太极十四女和硕公主作了额驸,就住在北京。因此很多人猜测,这平西府里住的会不会是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呢?
  很多人知道吴应熊,是因为一部《鹿鼎记》。在金庸笔下,吴应熊非但最终没有娶到建宁公主做成额附,反而还落下了个终身的残疾。而实际上,吴应熊不仅娶到了公主做成了额驸,还被封了爵位。但是,经过考证,平西王府与吴应熊也没有什么关系。
  清朝改变了明朝的皇子封爵,将王爷安排到地方上的做法,让王公贵族全部留在北京建府邸。要求王公贵族都必须住在内城,平日行动无故不能出城40里,不能交接朝官,也不能与外官结交。目的就是让他们全部生活在皇帝视线之内,防止个人扩展政治势力,造成对皇位威胁。
  平西府位置在昌平区,这里距京城40里,当时是绝对的郊区,那么又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不顾杀头的危险,非要住在这种远郊区县呢?
  平西王府的真正主人
  真相似乎就在眼前,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查证史料。看来要想揭开王府主人的神秘面纱,我们还需要认识几位在清史档案当中留下浓重笔墨的重要人物。清宫大案主角之一:清朝唯一一位太子,允礽。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观众,肯定对这位皇太子有印象。他两岁被康熙立为太子,深得康熙的喜爱。是皇帝重点培养的对象。然而,当了三十七年太子的他,却最终没能逃脱“两立两废”的政治命运,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允礽在康熙朝曾经被两度立废,康熙十四年十二月立为太子,四十七年九月被废,四十八年三月复立,五十一年是月再废。第二次废黜后,禁锢咸安宫,过着软禁生活直到康熙皇帝逝世。……雍正当了皇帝。有人说,雍正这个皇帝做得名不正言不顺,那么他当了皇帝之后,作为他的兄弟,废太子允礽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在经历了宫廷政治的明争暗斗之后,废太子允礽在雍正二年就病死了。然而谁也没想到,他的二儿子,被雍正封为理亲王弘皙,却成为了另一起清宫大案的主角!这位乾隆皇帝的堂兄,一直以“嫡王孙”自居。乾隆四年,他勾结私党,发动了宫廷政变,还差一点要了乾隆的命!史称“弘皙逆案”。那么,废太子允礽和理亲王弘皙,这两个清宫大案的主角,会是平西府的主人吗?如此气派的王府难道真的是为了两个落难的王爷而修建的吗?
  废太子允礽第一次被软禁在了上驷院中,后来又被软禁在咸安宫内。雍正继位后,诏于离城40里外的昌平郑家庄修盖房屋,驻剳兵丁,将允礽移往其地继续软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允礽去世,享年51岁。雍正追赠他为理密亲王。“密”是谥号,《清谥法考》讲“追补前过谓之密”。可见这一盖棺论定的评价,仍然充满着对废太子的批判。
  而他的儿子弘皙,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撵出宫的?
  在民间一直有“雍正夺妻”的说法,相传,雍正继位后,弘皙怕受到父亲的牵连,于是带着妻子出逃,谁料还是被抓到了。雍正听说弘皙的妻子长得非常漂亮,就想将她纳为妃子。于是,作为交换条件,免去弘皙的死罪,将他软禁在当年他父亲住过的府邸之中。并将王府改名为“理郡王府”。那么,这种民间的说法可信吗?雍正真的霸占了自己侄儿的妻子吗?
  这种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清朝到了康熙时期,大部分的生活习俗已经汉化,这也包括婚俗。何况当时雍正刚即位,在这个很敏感的时期,他不可能为了一个妃子,而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所以这种雍正贪恋弘皙的妻子而免除弘皙死罪的说法是不可信的。康熙在去世前曾要雍正封废太子,但是雍正登极以后没有这样做,而是封他的儿子弘皙为理郡王。雍正元年五月命他前往郑家庄陪伴他的父亲,太子死后也没有放回,雍正六年晋封“理亲王”,仍然在在城外的王府中过着软禁生活。
  平西王府应叫弘皙府
  那么,王府的软禁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理亲王弘皙政治上的失败,并没有影响到他作为王爷的私人生活。据说,在这座豪华气派的王府大院,曾有着上百间的房屋。府内亭台楼阁,一步一景,都按照当时紫禁城的规格来修建。进出王府的太监宫女,那更是多得不计其数。周围的百姓给这座理亲王府起了个别号,叫小皇宫!当年的盛景可想而知。弘皙在这里住得十分舒坦,即便在后来被乾隆削了爵位降为平民,还改名“四十六”,也一直没有离开过这座王府。那么,弘皙改名“四十六”是什么意思?这座气派王府,又为什么在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呢?
  乾隆为什么将弘皙驱除出“爱新觉罗”,改名为“四十六”?数字作名,有什么含义呢?实际上,弘皙逆案发生时,弘皙正好四十六岁。乾隆把这个岁数作名,就是想寒碜寒碜弘皙。那么,这个王府一夜之间为什么会消失呢?这还要从王府的两位主人身上找答案。我们发现清史史料中,对这两个人的记录是少之又少,既然少就说明当时被毁掉了很多东西。那么,这座用于软禁的王府,作为地面建筑,不禁让人睹物思人。皇帝为了掩盖皇宫中政治斗争的这些污点,于是在弘皙死后,立即派人拆掉了王府,于是,这座王府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么,还有一个谜没有揭开,这个府住过废太子允礽和理亲王弘皙,哪里住过平西王呢?那平西府这个名字又从何而来呢?
  专家猜测,弘皙谋反失败后,被乾隆削去了“理亲王”的爵位,贬为了平民。这座王府,也不能再叫做理亲王府了,于是改名为“弘皙府”。由于王府地处昌平郑家庄,人们巧妙地取昌平的“平”字和弘皙的“皙”字,成为“平皙府”,后来因为“皙”与“西”同音,以讹传讹,于是便有了今天平西府的名称。想不到这座王府虽然仅存在了短短的十几年,而名字却穿越时空,口口相传了数百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
作者: 中国东方红    时间: 2008-11-5 12:55
原帖由 猫儿咪儿 于 2008-11-4 13:54 发表
121  营慧寺(有口音的不要念)
11  四根旗杆

笑死我了,淫秽寺。
作者: 中国东方红    时间: 2008-11-5 12:59
原帖由 小狼吉祥 于 2008-11-5 02:24 发表
423的明春院    听着跟古时候的丽春院(妓院)似的

哈哈,好几次同事都怀疑那个地方过去是......
作者: 中国东方红    时间: 2008-11-5 13:04
原帖由 马各庄 于 2008-11-4 18:50 发表


都不对,门头沟圈门是因为一座带券洞的过街楼而得名。其实本来应该 是券门,后来写成了圈门。

这个圈门——过街楼现在还在,就在370终点西边。
作者: alljtcc    时间: 2008-11-5 13:06
泔水桥。。。
作者: 336    时间: 2008-11-5 13:14
三家店啥历史说说,还有个叫阿苏卫的地方啥意思
作者: 马各庄    时间: 2008-11-5 13:16
三家店顾名思义就是三家店

阿苏卫查了一下百度百科
————————————————————
 阿苏原来叫“阿速”(清代改称“阿苏”),蒙古语“守卫”之意。阿速卫是皇宫中亲军的组织名称。元至元九年(1272),初立阿速拔都达鲁花赤。二十三年改立左右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统领本卫亲军宿卫、警戒。隶属于枢密院,下辖行军千户所、把门千户、百户和门尉等。其主官有达鲁花赤,左、右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从三品。所属有佥事、经历、知事、镇抚、照磨、千户、百户、本投下达鲁花赤、长官、副长官、儒学教授等官。
  由此可以推算此地应是卫戍京畿军事重地。
作者: neou    时间: 2008-11-5 15:42
其实地名是不应该随便改来改去的。
有些地名都是有历史渊源的。
现在的地名和站名都改成“XXX桥东西南北”,什么“XX路口东西南北”,
要都这样的话,索性都编号得了:第一大道、第二大道。
作者: 冬冬    时间: 2008-11-5 16:54
23、57的几站也都有意思:桥湾、过街楼、水道子、马圈等等
作者: 855    时间: 2008-11-5 16:57
还有一个 阿苏卫,不知道什么意思
作者: 687路    时间: 2008-11-5 17:45
原帖由 855 于 2008-11-5 16:57 发表
还有一个 阿苏卫,不知道什么意思

是垃圾厂。
作者: 马各庄    时间: 2008-11-5 22:59
原帖由 neou 于 2008-11-5 15:42 发表
其实地名是不应该随便改来改去的。
有些地名都是有历史渊源的。
现在的地名和站名都改成“XXX桥东西南北”,什么“XX路口东西南北”,
要都这样的话,索性都编号得了:第一大道、第二大道。


这里,您混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地名站名地名先是由民间约定俗成的,再经政    府确认,具有行政和法律上的意义。而站名并非是由政   府确定的,是由公交公司定的,虽然也有一定的标准,但随意性较强。一个地方的地名不是轻易变的,站名可以随便改。XX桥东西南北主要是为了便于识别,便于电子检索。但是,即使是站名改成“朝阳公园桥西”,立交桥西南角那个村子的地名还是叫“六里屯村”!!
作者: 马各庄    时间: 2008-11-5 23:00
原帖由 855 于 2008-11-5 16:57 发表
还有一个 阿苏卫,不知道什么意思



阿苏卫查了一下百度百科
————————————————————
 阿苏原来叫“阿速”(清代改称“阿苏”),蒙古语“守卫”之意。阿速卫是皇宫中亲军的组织名称。元至元九年(1272),初立阿速拔都达鲁花赤。二十三年改立左右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统领本卫亲军宿卫、警戒。隶属于枢密院,下辖行军千户所、把门千户、百户和门尉等。其主官有达鲁花赤,左、右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从三品。所属有佥事、经历、知事、镇抚、照磨、千户、百户、本投下达鲁花赤、长官、副长官、儒学教授等官。
  由此可以推算此地应是卫戍京畿军事重地。
作者: 马各庄    时间: 2008-11-5 23:01
原帖由 冬冬 于 2008-11-5 16:54 发表
23、57的几站也都有意思:桥湾、过街楼、水道子、马圈等等


在古 代,崇文区曾经是小桥流水的秀丽之地。现在你看地图,崇文区的胡同街道多是弯弯曲曲的,这就是填水道所致。
作者: 万能的果子    时间: 2008-11-6 22:35
高里掌算是比较熟悉的。。。。
作者: bjbusfans    时间: 2008-11-6 23:46
原帖由 ed4avin 于 2008-11-4 15:45 发表
312的陈家林
7路的辟才胡同
3路原来的铁辘辘把,榄杆市
42的礼士路南口

原来我家是住铁辘辘把,确切的说应该叫铁辘轳把,地点在白桥和小市口之间。地名来历有两个说法,一是说原来那里有口井,井口的辘轳是用铁做的把(过去的井辘轳把都是木头做的,铁做的就很奢侈了,所以值得纪念一下)。另一个说法要把现在已经消失在东花市小区里的广渠门斜街算进去,斜街加东西向的东花市大街,看起来象个辘轳的把,就很形象地把这个斜的丁字路口称作铁辘轳把了。以前的老三路停这里一站。

榄杆市和果子市、珠市口等地名一样,以前是集市,以前专门卖竹竿木杆的。

辟才胡同和礼士路都是地名雅化的结果,最初的名字分别叫劈柴胡同和驴市。
作者: neou    时间: 2008-11-7 09:07
大哥,您觉得把地名和站名弄两套体系是好记还是不好记。
您要去西罗园,必须在木樨园桥西下车;
您要去游泳池,必须在陶然桥北下车;
以此类推。


原帖由 马各庄 于 2008-11-5 22:59 发表


这里,您混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地名和站名。地名先是由民间约定俗成的,再经政    府确认,具有行政和法律上的意义。而站名并非是由政   府确定的,是由公交公司定的,虽然也有一定的标准,但随意性较强。一 ...

作者: 马各庄    时间: 2008-11-7 19:21
原帖由 neou 于 2008-11-7 09:07 发表
大哥,您觉得把地名和站名弄两套体系是好记还是不好记。
您要去西罗园,必须在木樨园桥西下车;
您要去游泳池,必须在陶然桥北下车;
以此类推。




地名统辖的范围比站名大的多(胡同除外),而站呢,500米甚至50米就可以是一站,能一一对应吗?一个XXX村的地名有时可以对应两三个站,想想王四营、南豆庄庄那边吧。当然,如果能和地名直接对应的,应该直接采用地名,这一点是很赞同的。
作者: regenman    时间: 2008-11-7 22:27
原帖由 马各庄 于 2008-11-5 23:00 发表



阿苏卫查了一下百度百科
————————————————————
 阿苏原来叫“阿速”(清代改称“阿苏”),蒙古语“守卫”之意。阿速卫是皇宫中亲军的组织名称。元至元九年(1272),初立阿速拔都达鲁 ...


别的地方不知道,顺义、昌平这俩地方带“营”带“卫”的地方,明清两代均为驻军所在地,明时为“卫所”,清时为“守备营”。职责就是守卫京师、交通、御道、皇陵等重要地点。
作者: tonylium2    时间: 2008-11-7 23: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奭冥    时间: 2008-11-8 03:07
原帖由 九年 于 2008-11-4 18:29 发表
西红门 大红门 南大红门 小红门 东红门
新宫 旧宫 南宫

北京就是门多。天子脚下,排场。
旧宫、新宫、南宫,都是皇家行宫,属于南苑的配套设施,还有一座团河行宫。团河行宫有遗址,那三座皆无存
x红门都是南苑的门。角门好像也是
作者: 知非    时间: 2008-11-8 11:23
学习了!
作者: 683    时间: 2008-11-8 12:44
原帖由 dongshimen 于 2008-11-7 09:14 发表

制订站名的领导们是不坐公交而是开车的,而且它们知道的地名实在有限,所以它们认为以主干道上的立交桥作为参照比较方便。中国的社会是“官本位”的,根本没有“服务对象”一说;商业刚刚开始有服务的概念,公共事 ...



改站名的思路有问题。现在去同学那儿,每次都要特别注意官园是车公庄南还是北。
作者: 云天    时间: 2008-11-8 13:08
官园不是在118线上有站吗,车公庄北,南都要走过去啊
作者: 594007    时间: 2008-11-8 14:03
标题: 垡头,新华字典中解释为,更低是新翻出来的小土块,寓意新的兴盛的土地。
垡头,新华字典中解释为,更低是新翻出来的小土块,寓意新的兴盛的土地。
1956年北京市规划城东南部地区为北京市重工业基地,重点发展化工,炼焦,重型机械的重工业。
区内云集多家当时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如:北京焦化厂,北京染料厂,北京市玻璃二厂,化工二厂等一批企业,而当时为解决辖区工厂的职工居住问题,特兴建一片居民区,为了纪念那个火红的工业时代,周总理亲自提名此地名曰:垡头
50多年过去了,此地已变成一片名副其实的居民区,而那些工厂已经走进了历史的浓雾之中,空留下一片片工业的废墟,向我们诉说着他曾经的辉煌!
作者: 木马巴士    时间: 2008-11-8 14:28
原帖由 594007 于 2008-11-8 14:03 发表
垡头,新华字典中解释为,更低是新翻出来的小土块,寓意新的兴盛的土地。
1956年北京市规划城东南部地区为北京市重工业基地,重点发展化工,炼焦,重型机械的重工业。
区内云集多家当时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如:北京 ...


更低?当年的48,后来的348,小时候觉得这条线好长好长啊,大通道好飙啊!
作者: lakitu    时间: 2008-11-8 14:36
917北区-怪村/天路通
938支9-召里/宝冠助剂
938大龙-毛庄
作者: peachwolf    时间: 2008-11-8 16:23
上地
我第一次听我还以为要去见耶苏呢......
作者: 马各庄    时间: 2008-11-8 16:47
原帖由 594007 于 2008-11-8 14:03 发表
垡头,新华字典中解释为,更低是新翻出来的小土块,寓意新的兴盛的土地。
1956年北京市规划城东南部地区为北京市重工业基地,重点发展化工,炼焦,重型机械的重工业。
区内云集多家当时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如:北京 ...


这个解释完全错误,是误传!!

明朝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就有“垡头”村名。因该地土壤质地粘重,耕作时易出土垡(也就是您所说的耕地时新翻出来的小土块),故称垡头。
作者: 马各庄    时间: 2008-11-8 16:49
原帖由 peachwolf 于 2008-11-8 16:23 发表
上地
我第一次听我还以为要去见耶苏呢......


13号线五道口北行站台,听见——“开往上帝(地)方向的列车就要进站了”

上地很简单,上地(村)原来地势高,故名。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