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左安门的具体位置在哪? [打印本页]

作者: 清晨1999    时间: 2013-1-9 23:35
标题: 左安门的具体位置在哪?
谁知道左安门的大致具体位置?是在左安门桥的北面吗?
为何没有左安门外大街,而是叫做方庄路?左安路为什么是斜着的?左安东路又指的是哪条路?
作者: 恒通远达客运    时间: 2013-1-10 00:18
今天的新闻东城区要按1920年左右老照片的样式,恢复左安门角楼。左安门内大街常走。
作者: imguangbak    时间: 2013-1-10 00:24
左安东路是哪里啊,求问
作者: zbsmy0911    时间: 2013-1-10 00:26
368和28总站左安东路???         
作者: 33001    时间: 2013-1-10 01:23
要是没有左安门外 741的终点又是哪呢?
作者: zb7906    时间: 2013-1-10 08:53
斜着的左安路就是当年出左安门的唯一道路,原来出左安门没有方庄路这条南北路,不知解放后命名时为什么把左安门外这段路直接叫左安路,而没像其他门那样叫什么门外大街
再回到正题,左安门位置就在现在左安桥北边,原来一直说要复建,但后来修了京津城际的高架后此方案就流产了,因为要按原址复建的话,左安门在高架桥北一点,复建后完全被高架档上,视觉效果太差了。现在左安门桥北靠路东有几间老房子,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前几年修葺一新,那是当年左安门里左右两边值守房之一,差一点被拆了
作者: lizic1982    时间: 2013-1-10 09:45
“左安路”就是从菜市场到十里河桥的那条斜街。

但是368路终点“左安路”车站,其实根本不在左安路上,而是在北边南北走向的华威路上,
准确地说,应该叫“华威路南口”,
当时368路开线时,好象是1993、1994年那会儿开的线,就命名叫“左安路”了,其实根本
不在左安路上。

而后来28路、300路外、378路的场站倒是在左安路上,因为“左安路”这个名字被占了,
就叫“左安东路”了。当然现在叫“十里河桥”。
作者: 357路    时间: 2013-1-10 10:13
又要修一个假门楼子……现在方庄东路,左安路,三环路之间这块少有的城乡结合部了……
作者: 清晨1999    时间: 2013-1-10 12:22
zb7906 发表于 2013-1-10 08:53
斜着的左安路就是当年出左安门的唯一道路,原来出左安门没有方庄路这条南北路,不知解放后命名时为什么把左 ...

原来是这样。
不过如果左安门正对着左安路,左安门会不会坐落在东南二环或者说是城墙大拐弯的位置上?
作者: 清晨1999    时间: 2013-1-10 12:23
lizic1982 发表于 2013-1-10 09:45
“左安路”就是从菜市场到十里河桥的那条斜街。

但是368路终点“左安路”车站,其实根本不在左安路上,而 ...

300外和368对左安东路的命名,让左安东路成个了谜。
作者: Teutonic.K    时间: 2013-1-10 20:38
7楼8楼正解
此外
右安门外大街也不是当年的故道了
东直门外斜街才是东直门外的故道
永定门外大街应该是往东绕过一个村子再往南的 呈C字形
作者: yz8965    时间: 2013-1-10 22:17
我只听过老人说过,出左安门原先没有大路,就只有个城门,外面都是地
作者: 云板丝弦    时间: 2013-1-11 20:12
Teutonic.K 发表于 2013-1-10 20:38
7楼8楼正解
此外
右安门外大街也不是当年的故道了

东直门外斜街也不是故道,原来的东外大街是现在的东外小街,我们家是那的老住户了,当然99年的时候被拆掉了
作者: sonata    时间: 2013-1-11 21:36
南边的外城墙内外都是荒地,只有小道和坟地,所以没有住户和大街
作者: 清晨1999    时间: 2013-1-11 23:51
左安门有可能是斜向东南方向的吗?
作者: xblswf    时间: 2013-1-11 23:54
清晨1999 发表于 2013-1-11 23:51
左安门有可能是斜向东南方向的吗?

MS没有这个可能。那就成邪门了。不符合那一时期的建筑理念和领导意图。
作者: 云板丝弦    时间: 2013-1-12 00:31
上个图,这是1907年的一张德文的北京地图(德国出版的地图中的左安门的中文都写成将檫门,右安门写成南西门)
有一点请大家注意,过去城外的路跟现在的完全不以一个概念,除了像东直门外朝阳门外等几个比较热闹的门外有居民区有“大街”以外(大家可以参考东直门外小街的宽度),别的门外有的连人家都没有,就别提路了,不过是踩的人多了点。。。

[attach]868926[/attach]
作者: 周家井    时间: 2013-1-12 13:30
{谁知道左安门的大致具体位置?是在左安门桥的北面吗?
为何没有左安门外大街,而是叫做方庄路?左安路为什么是斜着的?左安东路又指的是哪条路?}

1.城楼在护城河北岸的左安门西街/龙潭东路交汇处附近,箭楼在护城河南岸.
2.以前左安门外别说大街了,连小街也没有.过了关厢就是庄稼地,无市故无街.方庄路源于90年代在方家庄建大片富人区,有钱自有发言权.
3.北京外城外面的路基本都是斜的(连城墙里面的也不正),不足为奇.
4.左安东路就是现在的左安路.原始的左安路已经没有了.
PS:历史上左安门外最大的一条路是直通小红门的土路,斜且弯.不过走骑兵和马车已足矣.此路南半截仍有痕迹,即现今的小红门路.GE上看的很清楚.

作者: 清晨1999    时间: 2013-1-12 13:39
德国当年的地图比现今我们的地图都清晰。现在的北京地图只知道摊大饼,什么五环版、六环版,很多路都不标。
作者: 云板丝弦    时间: 2013-1-12 21:38
本帖最后由 云板丝弦 于 2013-1-12 23:18 编辑
清晨1999 发表于 2013-1-12 13:39
德国当年的地图比现今我们的地图都清晰。现在的北京地图只知道摊大饼,什么五环版、六环版,很多路都不标。

其实图中画实线的才是路,那些画虚线的基本意思等同于能走,但不一定有成型的路
而且吧,德文这张是以1900年-1901年侵华时的军用地图为底图的。。。
作者: 云板丝弦    时间: 2013-1-12 23:13
本帖最后由 云板丝弦 于 2013-1-12 23:17 编辑

过去北京不同的城门外边(关厢)热闹程度是不同的,街道(姑且称之)的走向也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该城门外的繁华程度,而城门外的繁华程度又与其所通向的地方有很大关系
过去城外最繁华的是朝阳门外,所以北京设立东郊区的时候区政府就选在了朝外,当时整片朝阳区也就那块繁华点。朝外之所以最繁华,有赖于京东重镇通州。那是漕运码头,商贾云集,朝外的路也是直接连通通州的,所以向南边斜
其次的就是阜成门外、西直门外、德胜门外和东直门外比较热闹了。阜外的繁华应该有赖于京西门头沟的煤,所以阜外大街基本是直的;西外德外和东外的情况类似,是西北、北边和东北进城的必经之路。西外大街和高粱桥受河道影响比较大,德外直通昌平,东外则向顺义方向倾斜。。
第三梯队是安定门外、广安门外和右安门外,安外没有重镇,但毕竟是在元大都的范围之内,有基础,还有地坛,所以关厢一带比较繁华,但再往外走就不行了;广外通卢沟桥和拱北城;右外关厢并不算繁华,但出去之后分了两条道,一条奔黄村,一条奔丰台,有几个村落(钟顶村、玉泉营村、纪家庙村什么的)
再次就是剩下的了,广渠门外、左安门外、永定门外,别说城外了,这三个门城内就不怎么繁华,出了城几乎什么都没有,一直到现在也如是。
作者: sonata    时间: 2013-1-12 23:31
朝外有东岳庙集市,非常热闹。
西外有高梁桥,园林和庙宇,西北还有几个大的村落,比如海淀。
广外主要是去卢沟桥南下的通道。
德外有马甸,与北方游牧民进行贸易的地方。
阜外没有以上的大集市也不是交通要冲,相比并不繁华。
安外主要是地坛,比较荒凉。
左、永、右、东外没有什么,人都集中到外城内了,比如大栅栏天桥。
旧城门门楼基本都在目前大街和立交桥的交界处,另一头是箭楼,箭楼外二、三十多米是护城河。
外城城门城楼箭楼规模远远逊色于内城。
作者: 云板丝弦    时间: 2013-1-12 23:57
本帖最后由 云板丝弦 于 2013-1-12 23:59 编辑
sonata 发表于 2013-1-12 23:31
朝外有东岳庙集市,非常热闹。
西外有高梁桥,园林和庙宇,西北还有几个大的村落,比如海淀。
广外主要是 ...

您一定没看过旧时的城市地图,我把阜外放在第二梯队是有依据的。阜外关厢的村落是广外根本比不了的。与远处的交通功能相比,贸易的促进才是一个地方繁华与否的首要条件,阜外不仅连接着京西古道,而且是煤炭贸易的集散地
等我一张张的上图吧
作者: Teutonic.K    时间: 2013-1-13 00:03
云板丝弦 发表于 2013-1-12 23:57
您一定没看过旧时的城市地图,我把阜外放在第二梯队是有依据的。阜外关厢的村落是广外根本比不了的。与远 ...

我可能没说清楚
我并不是质疑阜外的繁华程度 我是说 广外应该不会这么低
毕竟是第二条石板路
作者: 云板丝弦    时间: 2013-1-13 00:11
Teutonic.K 发表于 2013-1-13 00:03
我可能没说清楚
我并不是质疑阜外的繁华程度 我是说 广外应该不会这么低
毕竟是第二条石板路

广安门外的繁华应该是三十年代宛平县治所迁过去之后的事情了
那个,我上面回的其实不是你的那条点评,点评没法回复啊。。。。
作者: 云板丝弦    时间: 2013-1-13 00:15
朝阳门外的繁华是别的地方都比不了的,可以根据关东店呼家楼的位置大致判断截图范围
由于是从德文译回中文的地图,所以中文地名的写法仅作为参考
[attach]869371[/attach]
作者: Teutonic.K    时间: 2013-1-13 00:20
云板丝弦 发表于 2013-1-13 00:11
广安门外的繁华应该是三十年代宛平县治所迁过去之后的事情了
那个,我上面回的其实不是你的那条点评,点 ...

嗯 点评确实没法回复
广安门外应该不止三十年代 乾隆年间铺设石板 纵然有拍马屁的成分 但也说明沿途繁华程度
作者: 云板丝弦    时间: 2013-1-13 00:41
本帖最后由 云板丝弦 于 2013-1-13 00:46 编辑

。东直门外,除了关厢之外,二里庄、胡家园、中街、太平庄(今幸福村一带)、牛房(今柳芳)、三里屯这些自然村很密集
十家铺这个地名我怀疑是十字坡之误
我是十字坡小学(今曙光小学)毕业的,姥姥家原来住东直门外小街173号,对门是家药铺,药铺旁边是家旅馆
[attach]869372[/attach]

这张是西外的,关厢很繁华,但周边村落明显比东外少,比较有特点的是庙宇很集中。这些庙宇离城都比较近,城里的人当天可以打来回,不用在西外过夜再进城,就连到海店也不过是半天的行程,比起顺义近多了
[attach]869373[/attach]

这张是阜外的,关厢的繁华程度超过了西直门,但是过了关厢之后就没什么了。图中南北驴市路清晰可见,当然铁路的位置也很显眼~
[attach]869378[/attach]
作者: 云板丝弦    时间: 2013-1-13 00:51
这张是安外和德外的,由于自然村落少,我就截了个大比例尺的图
德外关厢那一边也很惹眼,但过后直到马店就没什么了。安外关厢那一边比德外小,外馆斜街奔黄寺那有个村落
[attach]869382[/attach]
作者: 清晨1999    时间: 2013-1-13 01:05
贸易比起交通功能,更能使一个地方繁华。
看来外国侵略北京时的军事地图能帮助咱们研究故乡。
我看左安门应该是各城门中最荒凉的地方,看看它里外都是些什么地方就知道了。
作者: 云板丝弦    时间: 2013-1-13 01:17
本帖最后由 云板丝弦 于 2013-1-13 01:19 编辑

这张就是令几位失望的广安门外了,关厢就是沿大道两边有几处建筑,没有向纵深发展。我截图截到了莲花池是为了给大家一个熟悉的地点作为参照
[attach]869383[/attach]

这张是右外,关厢一带较之广外其实不相上下的
[attach]869384[/attach]

但如果看得远一点,在右安门外就出现了两大片的村落群,一片是去往丰台的路边,就是351走的那一片,另一片是奔黄村的。当然了,这张图截的比例尺比较大,不过好在地方大家都熟悉,范围可以自己判断
[attach]869385[/attach]
作者: 云板丝弦    时间: 2013-1-13 01:35
本帖最后由 云板丝弦 于 2013-1-13 02:08 编辑
清晨1999 发表于 2013-1-13 01:05
贸易比起交通功能,更能使一个地方繁华。
看来外国侵略北京时的军事地图能帮助咱们研究故乡。
我看左安门 ...

确实,我见过了多张老地图里,德国鬼子这张是唯一能看到城外较大范围的地图,差不多是现在三环了,甚至还在多一点点,其它地图城内很详细,但城外根本没有,有的城外虽然有,但也就是一点点
左安门直到解放后,看1950年的地图,左安门里还有大片的义地呢,现在都想不到坟地会在城里头。其实左安门内比右安门内还是强点的,右安门内除了义地之外,还一监狱呢。。。。
作者: rkkr    时间: 2013-1-13 23:26
33001 发表于 2013-1-10 01:23
要是没有左安门外 741的终点又是哪呢?

经典的回答
作者: balakovic    时间: 2013-1-14 00:09
跟帖几张民国(含日伪统治时期)外城近郊的地图截图
首先是《北京外城西郊地形图》,此图是侯仁之先生根据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1:10000《北京四郊地形图》绘制。
作者: balakovic    时间: 2013-1-14 00:12
此图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的1:10000《北京四郊地形图》,左安门外。

作者: balakovic    时间: 2013-1-14 00:15
此图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期出版的1:45000《北平四郊详图》,王华隆著,最新地学社印行。
作者: balakovic    时间: 2013-1-14 00:22
本帖最后由 balakovic 于 2013-1-14 00:24 编辑

此图为东京ァトラス社编纂的1:45000《北京附近详图》,昭和十四年(1939年)第三版。此图在东北郊的地名和道路绘制似乎有误,南城外我没和其他图对比,不知有没有误,仅供参考。
作者: balakovic    时间: 2013-1-14 00:29
此图为1:50000《北平市城郊详图》,北平市政府工务局绘制,民国三十六年四月(1947年)立生图书社印行,中国地图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次印刷。

作者: balakovic    时间: 2013-1-14 00:38
再多说一句,花乡一带那些村子,应该是旧日北京近郊唯一的组团式布局村落,近郊其余村庄皆为散列式,北郊东郊较疏,西郊南郊较密。
旧日道路不同今日,郊外阡陌纵横,除了一些固定的大道,小道跟现代道路相比显得很没“规矩”,而且昔日道路走向受到一些地物影响,比如河道、土丘等等,今天要么改道要么不存在了,所以即便去往同一大方向,今昔道路走向也有不同。
作者: 清晨1999    时间: 2013-1-14 14:03
balakovic 发表于 2013-1-14 00:38
再多说一句,花乡一带那些村子,应该是旧日北京近郊唯一的组团式布局村落,近郊其余村庄皆为散列式,北郊东 ...

看来今日一些城乡接合部、五环六环外的阡陌纵横的道路,多少年以后也能作一些追根溯源的大文章。
作者: Athena    时间: 2013-1-14 18:36
我说一个切身经验吧,小时候我到父母单位去上幼儿园,家住马圈,幼儿园在今南园路果园一带,每天的路线就是23(或走着)-12-17-341,到海慧寺下来走过去,那时候对于左安门外一带有模模糊糊的印象,方庄站貌似周围是一篇麦田,站牌旁边是一个红砖的小泵房,秋天的时候记住了一片金黄色。
楼上有个朋友说90年代才有方庄路的说法是不对的,一直左外的马路就叫方庄路,以前没有蒲黄榆和方庄两个小区,那边就是农田。但12路的站还是挺多的,有左外关厢、八里河、方庄三站。352也走这条路,但不停站。这个地方过去还教过西马回店,估计已经很少有人能知道了。
作者: 云板丝弦    时间: 2013-1-14 20:38
Athena 发表于 2013-1-14 18:36
我说一个切身经验吧,小时候我到父母单位去上幼儿园,家住马圈,幼儿园在今南园路果园一带,每天的路线就是 ...

当时12路那站是叫方庄还是方家庄啊?我记得原来看老地图上面写的是方家庄

作者: 周家井    时间: 2013-1-15 13:59
本帖最后由 周家井 于 2013-1-15 14:11 编辑
云板丝弦 发表于 2013-1-14 20:38
当时12路那站是叫方庄还是方家庄啊?我记得原来看老地图上面写的是方家庄


近来多有雅化地名的风气,因当地相关方面自己感觉"家" "各"等字很小气不高雅,故都主动省略了.如 周家庄->周庄|张家湾->张湾|石家庄->???(这个还没最后确定呢,不过也快了).
另,因受到别人的强烈非议,估计以后象奶子房,甚至XX庙,YY坟,ZZ窑都会被迫改吧?!
作者: balakovic    时间: 2013-1-15 20:59
周家井 发表于 2013-1-15 13:59
近来多有雅化地名的风气,因当地相关方面自己感觉"家" "各"等字很小气不高雅,故都主动省略了.如 周家庄- ...

雅化地名是上世纪的风气,现在是围剿消灭老地名的阶段了,尤其是这几年公交、地铁的站名在选择上更加趋向用路、桥、地标性建筑或学校一类的事业单位名称命名更加速了一些老地名的衰亡。 个人认为“x家x”或“x各x”这样的地名省略“家”、“各”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搞地名研究的人在若干年后知道简化后的地名的正确意思和变化过程而不发生讹传即可。地名简化是地名发展的一部分。
作者: 周家井    时间: 2013-1-15 23:35
本帖最后由 周家井 于 2013-1-15 23:52 编辑
balakovic 发表于 2013-1-15 20:59
雅化地名是上世纪的风气,现在是围剿消灭老地名的阶段了,尤其是这几年公交、地铁的站名在选择上更加趋向 ...

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民国初改的地名比较规律,通常能看出端倪。
如政治性的:皇亭子->黄亭子,雅化的:劈柴胡同->辟才胡同,王寡妇斜街=>王广福斜街,臭水河胡同->
受水河胡同,狗尾巴胡同->高义伯胡同,基本上是改字谐音。
本世纪改的,一般不存在简化和雅化的问题,基本是属于颠覆性的连根拔掉。“国贸”即典型一例。
作者: 清晨1999    时间: 2013-1-22 00:53
坚持用老地名,从公交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为背景做贡献,为历史做贡献。
大北窑VS国贸
公主坟VS新兴桥

作者: Athena    时间: 2013-1-22 12:00
清晨1999 发表于 2013-1-22 00:53
坚持用老地名,从公交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为背景做贡献,为历史做贡献。
大北窑VS国贸
公主坟VS新兴桥

赞同您的意见!不过似乎有关部门并不这么想呢……
上次在微博上跟新闻广播互动,说起来“铁辘轳把”这个老地名、老站名的消失,新闻广播不以为然地说,不管新北京老北京,只要能找到路就可以……
作者: sonata    时间: 2013-1-22 13:09
不知道北京那根筋招惹上了有些人,有些人就是存心想消灭北京传统文化。。。
作者: Teutonic.K    时间: 2013-1-22 21:24
云板丝弦 发表于 2013-1-11 20:12
东直门外斜街也不是故道,原来的东外大街是现在的东外小街,我们家是那的老住户了,当然99年的时候被拆掉 ...

看到帖子被顶起来 那我就发一个
这两天在某书上发现的东外大街老照片 翻拍不是很清晰 不过东外大街的方向很明显了已经
感谢上次的指正

作者: 清晨1999    时间: 2013-1-23 15:29
Teutonic.K 发表于 2013-1-22 21:24
看到帖子被顶起来 那我就发一个
这两天在某书上发现的东外大街老照片 翻拍不是很清晰 不过东外大街的方向 ...

大致解释一下这张图吧,比如方向什么的,好像还有河道。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