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说说你们那里的1路的来历吧。。。 [打印本页]

作者: 济宁邹城    时间: 2013-1-9 12:54
标题: 说说你们那里的1路的来历吧。。。
每个地方的公交必定有1路。    说说你们那里的1路的来历。。。
作者: 济宁邹城    时间: 2013-1-9 13:07
本帖最后由 济宁邹城 于 2013-1-10 23:30 编辑

首先济宁的1路,1路是济宁最早的线路,  走太白路(商业街) 客流很大。。。。
以前是扬子,  到了08年换成了亚星, 然后11年换成了豪沃 加 三辆中通空调 加 两辆亚星双层 的混跑。。

一开始是从     热电厂—— 造船厂  (路线很短)

然后豪德商贸城公交枢纽启用  又把1路往西延长到了豪德商贸城   ( 跨过梁济运河大桥 )
在11年改成了 豪德商贸城——公交加油站    (路线变长)

又为了方便康复中心和高新区的人们的出行  又把1路往东延伸了到了康复中心   ( 跨过太白路洸府河大桥 )
在11年的7月改成了 豪德商贸城——康复中心    (路线更长)

现在的1路 从豪德商贸城沿着太白路一直往东到高新区,

因为走太白路 (商业街)   所以人流    学生流 特别大 (十六中 十五中 附中 一中 十七中 十四中)

还有高新区上班的客流 。                而且1路和33路一样都是济宁收车最晚的线路。。。

所以现在1路可以换成12米的大车,多增加双层。。。。

转载恋恋公交


[attach]868565[/attach]
作者: 济宁邹城    时间: 2013-1-9 13:17
本帖最后由 济宁邹城 于 2013-1-10 23:29 编辑

邹城的1路,在很早就有。  但当时是私人线路由邹城到南屯煤矿  (矿区线  两元)

到了06年邹城市政府成立了邹城国运公交公司,还是没有把1路线收回。

直到了08年邹城市政府决心要发展公交事业,终于收回了1路线,

然后改为了邹城新一中 —— 南屯医院  。 配车是吉江和两辆安凯的空调,  票价都是两元
                                                                                                               后来取消安凯空调(成了通勤车

1路变成了统一的吉江。1路的票价依然是两元。。  然后在11年改为了 龙山花园 —— 南屯医院。。

虽然在11年邹城公交为缓解1路的客流,开通了1路北线,杜庄 —— 南屯
                                                                                      (1路北与1路,是两条不同的线路 但票价也是两元

但是1路仍然是邹城公交客流最大  最挣钱的矿区线路,每天的上班流  人流 学生流。。。。。


[attach]868568[/attach]
作者: franklinchow    时间: 2013-1-9 16:41
泰安1路越改线越乱,越改越悲剧。
作者: 济宁邹城    时间: 2013-1-9 16:57
franklinchow 发表于 2013-1-9 16:41
泰安1路越改线越乱,越改越悲剧。

我坐过泰安的1路   太绕了..........
作者: 飞的更高    时间: 2013-1-9 17:44
济宁邹城 发表于 2013-1-9 16:57
我坐过泰安的1路   太绕了..........

不但饶,并且客流也一般
作者: directly    时间: 2013-1-9 19:08
淄博的1路是中巴。。。
作者: 期_许    时间: 2013-1-9 19:51
德州1路从华北农机厂开往中心广场,线路基本没有大变化过,只是09年取消百货大楼公交站点时首末站由华北农机~百货大楼改为中心广场。1路客流在德州公交属中上,铁西城区的骨干线路,德州最早的两条线路(1,19)之一。
作者: 济南公交    时间: 2013-1-9 21:53
济南的1路,诞生自50年代,人民汽车公司的第一条公交线路。只跑泉城路、经二路,目前辛西路北口--洪家楼,配车40部星凯龙+8部中通阳光。有星凯龙翻新中,总差两个车,临时调配两部伊斯特龙作补充。运行时间双向5.00--22.35分。间隔高峰1.5-3分一班,平峰一般6-8分钟一班,最后3班间隔10-12分
作者: 海歌18727    时间: 2013-1-10 13:28
济宁邹城 发表于 2013-1-9 16:57
我坐过泰安的1路   太绕了..........

我也做过,还是小巴的时候,总共不超过10个座位都坐不满
作者: 海歌18727    时间: 2013-1-10 13:32
临沂的K1路,是临沂市区最短的线路,途径临沂市区繁华路段,由于大巴不灵活,去年底刚换成8.1m中巴,远远不如罗1路牛逼。
作者: 随了个便    时间: 2013-1-10 20:26
梁山的一路。南北一条线,走县城最中心的大动脉。所有新车来了基本都是1路先用
作者: 我的12580    时间: 2013-1-10 21:05
安丘的一路,汽车站循环发车,绕大半个城区,2011年底之前用小巴运营,2012年正规化后,改用亚星中巴,JS6811GHA
作者: 滕州公交    时间: 2013-1-10 23:17
滕州1路,诞生与1977年,通往柴里矿,是滕州公交第一条线路,也是当时山东六个拥有公交客运的城市之一。目前线路配置8辆宇通11.5米LNG+28辆11.5(10.5)米福田,是滕州公交目前客流量靠前的线路。
作者: W0868    时间: 2013-1-10 23:32
说淄博的1路是中巴,可是有一棍子打死的嫌疑啊。。
作者: Carlliu    时间: 2013-1-11 00:57
东营1路,当之无愧的东营最没落的线路,以前是油田公交的线路,据说80年代初的时候就有了,比东营市历史还长(只是当时不叫XX路,叫东线交通车),算是东营最早的几条线路了,从基地到八分场,90年代的时候是东营最火的线路之一,当时配车全都是大铰链,发车间隔也很密,90年代后期还从1路分出了现在的3路(当时3路是基地走北二路到锦华小区,后来延长到东城公交公司),06年油田公交撤销以后就1路就一日不如一日了,07年分出了2路之后,1路的地位明显下降,后来又被赶到了北一路,配车也一度沦落到8米京华蛤蟆,发车间隔也基本是20多分钟才来一辆,客流量也一落千丈,现在用的是别的线路淘汰下来的二手9米黄海欧风,倒是从1路分出来的2路3路现在都如火如荼的,2路今年还用上了新进的10.5米中通空调车
作者: 1213123123    时间: 2013-2-27 00:02
滕州公交 发表于 2013-1-10 23:17
滕州1路,诞生与1977年,通往柴里矿,是滕州公交第一条线路,也是当时山东六个拥有公交客运的城市之一。目前 ...

1路车目前还是分段计费哈哈,但一路客流相当猛,目前滕州的城乡公交线路1路,3路,4路,*5路,7路,11路,28路,k35路都是相当大的客流。市区线路的客流量较大的有2路,6路,8路,9路,10路,13路,19路,20路等
作者: 郭森垚    时间: 2013-3-1 10:28
1213123123 发表于 2013-2-27 00:02
1路车目前还是分段计费哈哈,但一路客流相当猛,目前滕州的城乡公交线路1路,3路,4路,*5路,7路,11路, ...

你把106 107忽略了
作者: 保定公交迷csh    时间: 2013-3-1 19:32
本帖最后由 保定公交迷csh 于 2013-3-2 12:27 编辑

保定!
1路车的这46个年头
2009年9月9日 记者 李泓帅
  马号、古莲花池、望湖春……“老保定”提到裕华路的时候,都会对这些记忆犹新。商贾云集,加之老城交通要冲的地理,我市第一条公交线路——1路就在这里诞生。
  顺车回眸,它侧面记录一条街的起伏兴荣;沿车前看,它串起裕华路这条老街的新旧记忆,满载保定人的希冀和梦想,驶向新的繁荣。
  大喊着“一,二——三!”推上十多米,车子“放了一串响屁”之后,就启动了
  “老保定”恐怕都忘不了上世纪50年代,古城刚有公交车时的“可怜相”:当时偌大的“省城”保定仅有3台公交车,其中还有一台是“代客车”,是由一辆货车车厢加盖一块篷布而成。“客车”改造后,还没地方下车,于是修理工师傅就在货车车厢尾部装上一架梯子,让乘客上下车用。乘客坐在这种公交车上,滋味可想而知。
  当年的司机都是修理工,那时1路车以老“天津轿子”居多,车上标配之一是工具箱。因为那时候汽车厂的一等品、二等品是军车和货车,三等品才是公交车,再次的就是废品。学徒一般从跟着师傅修车开始职业生涯,尽管过程很辛苦,但想到能驾驶公交车穿梭于大街小巷,徒弟们在激动之余更增学习动力。虽然当年的公交司机都练就了一身的修车硬功夫,可照样有修不好车,被撂在半路的时候,那就只能等下一趟公交车开来,捎话给总站报修。
  “有时走到半路车出了毛病打不着火,乘客们就得下去帮助推,推车很有意思,一车的小伙子都下去推。售票员在车下指挥,大喊着‘一,二——三!’,推上十多米,车子‘放了一串响屁’之后,就启动了。再上去,车子继续开。”今年52岁的李镇凯还记得当年推车的趣事。“有时候好不容易打着了,车身哆嗦了一阵就又熄火了,还得下去推。”
  当年硕大的公交车只有一个95马力的小心脏,“发动机的马力相当于现在捷达,却得拉一车人。过地道桥时,下坡得开足马力加速冲上坡,有时候前面挡着车,就只能挂一挡慢慢哼哧上去了。”市公交公司营运处郭彦岭,七十年代是1路车司机。
  当年公交司机背后是块儿“宝地”
  1963年7月,作为公交总公司的前身——保定市公共汽车车队成立时,全部家当只是12台旧式客车。老公交车最大的特点就是车头的摇把孔了,那是用来发动车的。“把摇把伸进引擎里,用力地摇上十几下,‘吐噜噜’一阵响后,汽车发动起来,才开始这一天的工作。”郭彦岭回忆那时候早晨六点发车要先摇车。“大冬天车摇起来比平时沉不少,得先带上手套,不然会把手跟铁摇把冻一起。现在连农用车也很少有这种东西了。”摇车可是一门技术,不是靠蛮力就能解决的。会摇的师傅往往在半圈距离就能发动汽车。不会的摇几十圈累得喘了,车照样不着火。
  方向盘没有助力,开车比现在开拖拉机都累,胳膊有劲才能转动沉重的方向盘。不过当年有句口号是“妇女也顶半边天”,所以公交公司也培养了女司机,对她们来说,开车就更辛苦了。新手一天车开下来,累得膀子疼,过几个月才能慢慢适应。
  即使累,司机却仍是令人艳羡的职业。当年,公交司机的背后是块儿“宝地”,不用说小孩子,连大人都爱站在那里看着司机开车,好像司机开的不是老旧的公交,而是一架硕大的“波音”客机。   
  花几分钱坐公交是件“时髦奢侈”事,不敢让家里知道
  9月6日下起了小雨,一位老大妈带三岁的外孙登上1路车,年轻的姑娘给她让了座,道谢后大妈搂着孩子数落:“下着雨还不打车回家,非要图新鲜坐公交,看看,衣服都淋湿了。”
  现在人们下雨打车,而67岁的俞家瑞大妈说:“当年花几分钱坐公交是件‘时髦’的事,只有下雨下雪了才舍得坐公交车,还不敢让家里知道,怕爸妈说我乱花钱。那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和上班的多,老人们都舍不得。”颇似十年前人们舍不得打车的情景。
  年近古稀的杨文谨老先生当年坐公交得先数数。“三站以内三分钱,每增加三站增加两分钱,我都是从快加钱的地方下,剩下的路走过去,能省下两分钱。”
  78岁的王玉堂大爷当年月工资36块,月月给沧州老家的老人和妻子儿女寄20块。“剩下16块钱,除去集体伙食费10块,再剩下的6块钱买生活用品和零花,出门哪舍得坐公交呀。”
  崔秀玲大妈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化纤厂上班,丈夫在烟厂,俩人都住单身宿舍,每周末她都从化纤厂步行到火车站,再搭乘公交车到烟厂与丈夫相会,公交车成了这对儿当年的牛郎织女每周相会的鹊桥。直到1960年大妈迁到烟厂上班才结束当年这段浪漫之旅。她说:“那会儿一分钱都能办不少事,每周来回花两毛钱坐车是项不小的负担。”   
  怎么挤能上下车,怎么站舒服都很有技巧,弄不好就会被车门夹着
  上世纪八十年代,裕华路商店林立,1路车乘客渐多。1路的双节车最多曾搭载过101名乘客。市民张育全大爷回忆起当年候车的情景说:“车还没停稳,下车人就开始拼命往外挤,车下人紧跟着向上挤,下不去、上不来车是常事。那个时候,挤车是个体力活,更是个技术活。怎么挤能上车,怎么挤能下车,怎么站舒服都很有技巧,弄不好就会被车门夹着。”
  郭彦岭笑谈当年售票员兼职推手:“早晨上班时1路车的乘客一直站到车前门台阶上,售票员先得使劲把人推上去,自己好站到台阶上,展开双臂拉住车门,挺胸鼓肚子‘哎’的一声喊,硬生生把门关上,然后在人缝中卖票。”人多时,四面虽然有扶手,但站在最中间的人就很难够到扶手,好在前后的人都把他牢牢“固定”住了,不至于摔倒。
  改革开放后,我市公交公司车辆更新步伐加快,车辆间隔也越来越密,逐步由20分钟、15分钟,缩短为10分钟、8分钟、6分钟。
  1路的老乘客不会忘记双节车,29岁的李雯回忆八十年代坐车经历:“小时候每次看到这种公交车都有一种新鲜感,但同时又有点害怕,一来因为它的造型怪异,二来每次我想坐在那个外形酷似手风琴转接处的座位时,长辈们总是用一种恐吓的语气说道:‘小孩子不能坐那里,会被夹的!’”现在看来,这只是大人们当时为让孩子在车上乖乖听话坐好而说的“善意谎言”。但关于双节车的印象与记忆却因此在很多当年的孩子心里变得深刻起来。
  最多倒一趟车,就能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九十年代西郊商业区繁荣起来,火车站至烟厂这一黄金商业街的繁华渐褪,1路车的乘客也随之减少。但在世纪拐角处的1999年,农历三月十五刘守庙会那天,五毛一张票的1路车一天卖了三万多元。
  之后几年,北国、保百、小商品城先后落户裕华路,长途车站东迁,1路车每天的乘客又恢复到万人以上。1996年,我市公交车在全省率先实行了无人售票。1999年,1路车也实现了无人售票,女司机邵小野记得:“当时1路车的乘客主要是市区人,偶有外地乘客则都对无人售票惊讶不已。随着小商品城等商家的繁荣,外地乘客逐渐增多。”现在,保定的公交车已增加到557部,2009年预计客运量将达到1.32亿人次。
  家住金玉兰社区的白光远老人退休前在烟厂上班。“烟厂1956年从北国商城后面的火神庙搬过来时,周围是荒郊野地。逛商场买东西得走到市里,轻易舍不得花几分钱坐公交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去市里开会或单位组织去一宫看电影他先步行十多分钟到在气象局坐1路车。“气象局以东是土道,以西到一宫这段,路北半块是柏油路,南半块是石子路,去市里时车跑的平稳,回来时走石子就颠的很了。”后来,他跟朋友两家合伙贷款一百五十块钱买了辆最便宜的前苏联“倒蹬闸”自行车,总算实现了出门“机械化”。
  如今,保定公交线路已发展到47条,公交站点720处,白光远大爷家门口就有好几条去市里的公交,最多倒一趟车,就能到想去的地方。2005年11月,70岁以上老人持公交老年卡可免费乘坐公交车。虽然偶尔有兴致了也骑自行车逛街,但他还是办了张老人卡,用他的话说“不用花一分钱,想去哪就去哪,方便。”




■ 三十年前的公交车


■新1路驶过总督署

转载自保定晚报



作者: 保定公交迷csh    时间: 2013-3-1 19:46
保定公交迷csh 发表于 2013-3-1 19:32
保定!
1路车的这46个年头
2009年9月9日 记者 李泓帅

贴一张现代1路


作者: 滕州公交    时间: 2013-3-11 22:57
1213123123 发表于 2013-2-27 00:02
1路车目前还是分段计费哈哈,但一路客流相当猛,目前滕州的城乡公交线路1路,3路,4路,*5路,7路,11路, ...

城乡线路还有鲁化,瓦峪线,去龙阳的马上要开通了

作者: 滕州公交    时间: 2013-3-11 22:57
1213123123 发表于 2013-2-27 00:02
1路车目前还是分段计费哈哈,但一路客流相当猛,目前滕州的城乡公交线路1路,3路,4路,*5路,7路,11路, ...

城乡线路还有鲁化,瓦峪线,去龙阳的马上要开通了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