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第三个水贴:汉语声调之入声(南方人快来) [打印本页]

作者: zbsmy0911    时间: 2011-9-7 13:15
标题: 第三个水贴:汉语声调之入声(南方人快来)
一次从某本书上了解到:古代汉语有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随着时间的推移,入声逐渐在北方方言中消失。演化为普通话的阴平、阳平
去声和轻声。而在广大南方地区(不包含四川、湖北、重庆、云南和贵州,
上述地区属于西南官话)
入声基本保留下来。如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南话
客家话以及粤语等。原因在于古代中原人民(河南,山东 等地)为了躲避战争
而大规模南迁。即客家人。
由于粤语歌曾经广泛流行于大江南北,因此我想知道入声到底是一种什么声调
或者说是一种什么声音(英语的爆破音,摩擦音)?

作者: 响水洞天    时间: 2011-9-7 13:59
各方言里具体情况不太一样。
以闽南语为例,入声有-p, -t, -k, -h四种韵尾。基本就是英语里说的“不完全爆破”。用最通俗的话讲,-p就是闭一下嘴,-t就是舔一下上齿背面,-k就是缩一下舌头,-h就是收一下喉。
作者: zbsmy0911    时间: 2011-9-7 14:03
回复 响水洞天 的帖子

非常感谢,感觉很别扭的说。
   
作者: 响水洞天    时间: 2011-9-7 14:09
回复 zbsmy0911 的帖子

给你几个例子你试试:

粒 liap
日 lit
北 bak
落 loh

注意,是不完全爆破,只做动作,别把气吐出来。
   
作者: ljndl    时间: 2011-9-7 14:23
日读来母显然是泥来不分,完全的方言。粒变三等了。  落变喉塞音,入声也在消失了。。
作者: ljndl    时间: 2011-9-7 14:25
我不是南方人的说。北京郊区土著。
作者: ljndl    时间: 2011-9-7 14:29
其实入声作为一种声调,是古人误解,入声本是拼读方式的一种而已。只不过听起来短促,古人误把这种拼读方式当声调了。声调原本也没有,只不过汉语逐渐从语词综合语变成语素分析语后为了补偿同音而出现的。至于四声分阴阳,是浊音清化导致的。所以,要是既保留分阴阳,又要全浊那种,属于扯了,违背人类发声自然规律。
作者: ljndl    时间: 2011-9-7 14:36
本帖最后由 ljndl 于 2011-9-7 14:38 编辑

我觉得历史上最受偏见的是吴音了,李涪斥责切韵是就说切韵是吴音,宋代亦是如此,吴音真是无辜啊。至于闽地,文读很接近中古,白读却差距极远。而且古时候就很明显,很有意思。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