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转】《哈尔滨市志 交通志》部分内容 [打印本页]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6:41
标题: 【转】《哈尔滨市志 交通志》部分内容
第一节 营运车辆    
  
  1917年末,哈尔滨市区始见营业性公交载客汽车,1918年后,哈尔滨每年都有外产载客
汽车进入。至1929年末,哈尔滨市内已有美国福特、万国、道济、介姆西、非立约克、雪佛
莱等进口厂牌载客汽车112台,其中万国牌居多,占进口车70%。多为小型汽车,四轮单胎,
发动机4缸,汽油为燃料,载客4—16人。
  1931年,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随之日产尼桑(又称日产)、丰田(约突达)、同合(
依兹兹)、金刚等厂牌汽车进入哈尔滨。车身大多为长头,少量为短头,四轮六胎,发动机
六缸直列,70余马力,载客16—30人。
  1940年,日本扩大侵略战争,汽油短缺,许多汽车改烧木?和木炭。为此,车上增加一
个煤气发生炉,吸气管上部化油器改用混合器,部分结构改变,发动机功率下降,驾驶员劳
动强度加大。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后,市区公交营运汽车仍多为破旧的美、日进口
汽车。
  1949年,哈尔滨市建设局所属汽车厂(市公共汽车公司前身)在籍车辆中,有同合车(
日)35台,1939、1940年出厂,车体长7.58米,4轮6胎,发动机6缸,功率48马力,载客45
人;道济(美)6台,1946年出厂,车体长8.1米,自重7吨,4轮6胎,发动机6缸,功率106
马力,载客50人;斯蒂白克(美)22台,1946年出厂,车体长8米,自重8吨,4轮6胎,发动
机6缸,功率90马力,载客50人。
  1950年,从苏联购进9台吉斯—155型汽车,车体长8.25米,4轮6胎,发动机6缸,功率
90马力,载客50人。1951年从匈牙利进口伊卡路斯60型燃柴油客车12台,车体长9.35米,4
轮6胎,发动机6缸,125马力,载客70人。这些汽车全部用于公共交通客运。
  1953年10月,哈尔滨市汽车公司成立。当年有客运汽车78台,除部分美、日陈旧客车继
续使用外,还购进伊卡路斯60型车(匈)9台、斯蒂白克牌车(美)25台、道济234型车(美
)10台。1954年,从捷克进口斯克达牌客车31台,车体长10.60米,4轮6胎,发动机6缸,
功率145马力,载客80人。同年,从匈牙利进口却贝尔420型燃柴油客车两台,车体长7.0米,
4轮6胎,发动机4缸,功率85马力,载客45人。
  1957年,汽车公司新增哈尔滨伟建机器厂首次生产的松花江牌57型客车37台,车体长8
.2米,自重5吨,4轮6胎,发动机6缸,功率90马力,载客80人,哈尔滨不能自产汽车的历
史由此结束。
  1959年,市汽车公司客运车辆增加到182台,其中新增松花江58型客车10台,原有斯克
达牌车10台、斯蒂白克牌车25台、吉斯—165型车12台、伊卡路斯30型车21台、伊卡路斯60
型车12台、同合牌车25台、松花江57型车67台。
  1964年,新增哈尔滨客车厂生产HB—641型燃油客车20台,车体长8.7米,自重5.6吨,
4轮6胎,发动机6缸,功率95马力,载客80人。1965年,新增HB—661型绞接式客车(又称通
道车)10台。车体长13.38米,6轮10胎,发动机6缸,功率95马力,载客130人。1968年,
新增四平产单机客车2台,车体长8.58米,自重5.6吨,4轮6胎,发动机6缸,功率95马力,
载客80人。1970年,新增天津绞接式大客车10台,其性能和结构与HB—661型基本相同。197
3—1974年,新增哈五型绞接大客车25台,黄河牌客车2台。到1976年,哈尔滨市公共汽车公
司已全部采用国产车营运,老旧车辆陆续被淘汰。1977—1978年两年,又新增常州产单机客
车6台、京一型单机客车23台。1978年末,市公共汽车公司在籍车辆466台,其中绞接式哈一
型9台、绞接式哈二型140台、天津绞接式10台、哈一型单机260台、四平单机18台、常州单
机6台、京一型单机25台。
  1986年,新增哈180型柴油绞接大客车32台,车体长16.78米,自重12.59吨,6轮10胎,
柴油发动机6缸,功率180马力,载客177人。
  1990年末,哈尔滨市公共汽车总公司有在籍车辆648台,其中哈一型绞接车78台,哈五
型绞接车241台,哈180柴油绞接车100台,上海产绞接车14台,哈一型单机车94台,哈四型
单机车11台,哈五型单机车80台,北京单机车30台。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6:42
第二节 营运组织   
  
  民国时期,1917年12月18日,哈尔滨市俄商威律皆夫购汽车1台,往返于道里十二道街
至道外同乐茶园。1918年8月,傅巨川等人购买汽车10台,开设安泰汽车公司,行驶于市区
铁路界内外各大街。1920年,又有飞龙汽车公司购汽车2台,行驶于道里至道外之间。由于
经营状况较好,一些经营者向当局申请专线营运,哈尔滨市营业性汽车增加。1921年10月26
日,俄国人经营的5台客车获准开辟埠头区(道里区)至马家沟专线,全长5.2公里,站点4
个。1922年,又先后有中国商人王玉周和俄国人伊万诺夫取得开办道里至南岗(铁路局)、
道里至香坊、道里至道外专线营业许可。到1924年,哈尔滨市经营市区客运汽车公司(行)
已有69家,营运汽车达86台。为协调经营者之间利益,1926年11月,哈尔滨市政当局成立客
运汽车经营者组织管理机构“哈尔滨大汽车公会”。每年由大汽车业主选举委员,组织委员
会,设正副会长各1人,委员4人;会计、秘书各1人。在“大汽车公会”组织下,集体订立
营运章程,确定线路车辆,协调运价和行车秩序。
  东北沦陷时期,1934年11月,哈尔滨特别市当局,以“低价”收买中国商人经营较好的
大汽车50辆,组织交通株式会社,并由其统一经营管理,负责管理线路、站点、票价、调度、
核算等,市区汽车客运线路为9条。1936年9月,伪交通株式会社经营的大汽车达到82台。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国民党派员“接收”哈尔滨,将伪交通株式会社所属
客运汽车队改称汽车厂。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人民政府接管汽车厂。汽车厂隶属市建设局,下设车辆股,
股下设配车室,负责客运生产管理。由于资金紧缺,车辆破旧,配件不足,完好车率极低,
1947—1948年,日均出车仅达16—17台。
  1949年,汽车厂建立运营科,负责组织客运生产,坚持边抢修故障车,边组织出车营运,
运营生产好转。1950年从苏联等国进口新车15台,1951—1952年又相继从苏联、匈牙利进口
客车31台,在籍车达到62台,缓解了哈尔滨市客运紧张的局面。
  1953年10月,汽车厂改称哈尔滨市汽车公司,战珍任代理经理。
  1955年,汽车公司在运营科的基础上增设营业股、核算股,并成立调度室,共有行车路
队6个,营运线路10条。11月,下设两个运营厂,厂设运营科。1958年,厂被撤销,公司直
接管理6个路队的运营生产。1959年,成立运营总站,下设配车室,集中管理车辆和人员配
备及派车保养等。1961年7月,撤销运营总站。同年10月,公司再次设立运营厂,由两级管
理变为三级管理。1965年,3个运营厂撤销,公司直接负责6个路队的营运管理。1970年,改
称哈尔滨市公共汽车公司。1977年4月,公司调整机构,下设3个外勤厂。各厂运营科负责本
厂所辖车队运营业务。1980年,撤销厂一级管理,直接管理车队。公司营运科撤销,成立总
调度室,主管客运行车、服务、票务。1984年6月,汽车公司又恢复厂级管理,设立3个外勤
行车厂。1988年6月,公司总调度室撤销,建立由公司经理主管、外勤副经理直接指挥的客
运科、票务科、服务检查科等营运组织管理系统,建立公司、厂、队三级调度组织,实行垂
直领导,逐级负责。
  1990年,哈尔滨市共有公共汽车线路45条,营运车辆648台,营运行车厂3个,职工9162
人。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6:44
第三节 线  路   
  
  一、市区公共汽车
  (一)1线
  1948年开辟,始发站为道里尚志大街,途经南马路、桃花巷、正阳大街(靖宇街)3个
站点至道外十六道街终点,全长4.4公里,配车6台。1956年,终点站改为道外七道街。195
8年,始发站改至道里河图街,途经建国街、安升街、十二道街、南马路、桃花巷、七道街
等9个站点至道外二十道街终点,全长8.9公里,配车12台。1966年9月,终点改至道里银行,
全长6公里,配车8台,单程运行时间25分。1967年2月,恢复终点至道外二十道街,9月,
终点站缩至承德广场,全长6.8公里,1968年,终点又恢复至道外二十道街。1969年3月,
始发站改至车辆厂文化宫,终点线路延至道外太古街,全长11公里,8个站点。1979年11月,
始发站改至高谊街,途经经纬街、哈一百、南马路、承德广场、道外头道街至终点道外七道
街,全长5公里,配车24台。1985年11月,恢复始发站车辆厂文化宫,途经高谊商店、经纬
街、道里十二道街、哈一百、南马路、承德广场、道外头道街等10个站点至终点道外二十道
街,线路全长6.2公里,配通道车28台,单程运行时间32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00、
晚21∶30,终点站早5∶00、晚22∶00。高峰和平峰发车间隔各3分。
  (二)2线
  1947年2月开辟,始发站南岗秋林至警察街(友谊路)终点。1948年,始发站改至南岗
教堂街(革新街),途经和平路、小北屯至草料街(红旗大街)终点站,全长5公里,配车4
台。1949年,始发站改至哈一百,途经南岗秋林、教堂街、和平路、小北屯至终点香坊草料
街,全长8.6公里,配车6台。1951年,始发站改至道里警察街(友谊路),终点缩至教堂
街,全长4.8公里,配车8台。1952年9月,终点站改为公滨路。1953年11月,经道里十二道
街、经纬街、铁路医院至终点南岗秋林,全长3.6公里,配车9台。1961年,经道里七道街、
十二道街、南岗秋林、市工人文化宫、省人委、省医院、西香坊、香坊区人委8个站点至终
点红旗大街,全长10.9公里,配车28台,单程运行时间39分。1964年,始发站不变,终点
改至横道街,全长10.3公里,配车28台,单程运行时间39分。1985年5月,增设哈尔滨火车
站、天鹅饭店站点,全长10.1公里,配通道车29台,单程运行时间42分。首末车时间,始
发站早5∶00、晚22∶00,终点站早5∶00、晚21∶30。高峰发车间隔3分,平峰发车间隔4分。
  (三)3线
  1949年开辟,始发站为桃花巷(承德广场),途经南岗秋林、东教堂街、和平路等4个
站点至香坊草料街终点,全长9.3公里,配车4台。1952年11月,增设花园街、制材厂、第
六中学站点。1962年,改由桃花巷途经文化公园、电池厂、大成街、理治街、省人委、省医
院、西香坊7个站点至终点香坊横道街,全长10.6公里,配车14台,单程运行时间38分。19
82年12月,始发站为承德广场,途经承德商店、文化公园、先锋路、大成街、理治街、省政
府、天鹅饭店、省医院、西香坊、香坊区政府10个站点至终点红旗大街,全长10.5公里,
配车23台,单程运行时间37分,高峰和平峰发车间隔各3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30、
晚21∶30,终点站早5∶30、晚21∶30。1988年10月,终点站从承德广场延伸至北环路,全
长11.1公里(增加0.6公里),配备180型通道车27台,单程运行时间35分,平均发车间隔
3.6分。首末车时间不变。
  (四)4线
  1948年开辟,始发站为道外太古街,途经道外十六道街至太平桥终点,全长3公里,配
车4台。1952年,改由太古街,途经太古头道街、十六道街、太平桥、太平区政府、化学厂
至终点三棵树火车站,全长5.6公里,配车4台。1956年5月,始发站改由道里透笼街至终点
三棵树火车站。1970年3月,始发站改由车辆厂文化宫,途经经纬街、十二道街、南马路、
承德广场、太古街、太平桥等7个站点至终点三棵树二商店,全长9.2公里。1972年,始发
站改由承德广场,途经烟厂、军工、太平桥、太平文化宫、二商店等6个站点至终点新一街,
全长7.2公里,配车14台。1981年9月,始发站为承德广场,途经承德街、滨江站、道外十
四道街、十六道街、二十道街、太平桥、太平文化宫、二商店、道口街等10个站点至终点新
一街,全长7.2公里,配车21台,单程运行时间32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30、晚21
∶00,终点站早5∶30、晚20∶30。高峰和平峰发车间隔各4分。
  (五)5线
  1949年4月开辟,始发站为靖宇大街,途经道外五道街、十二道街至十六道街终点,全
长1.5公里,配车3台。6月停运。1951年始发站改由道里十二道街,途经北安街、共乐街、
康安路等4个站点至终点顾乡屯,全长5.8公里,配车6台。1954年6月,始发站改由桃花巷,
经斜文街、安和街、通达街、康安路等5个站点至终点顾乡屯,全长7.8公里,配车12台。1
964年,始发站为桃花巷,途经南极街、南马路、哈一百、安升街、安和街、共乐街、市妇
产医院、拖拉机厂、康安路至终点顾乡屯。全长7.8公里,配车18台,单程运行时间35分。
高峰和平峰发车间隔各4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00、晚21∶30,终点站早5∶00、晚2
2∶00。
  1970年,由承德广场始发改经南马路、十二道街、建国街、康安路至顾乡终点,全长7
.5公里。1978年,由于15路汽车开线,改走新阳路,全长7.5公里,配通道车20台,设站
点11个,单程运行时间31分,高峰发车间隔2分,平峰发车间隔3分,首末车时间不变。
  (六)6线
  1951年5月开辟,始发站为尚志大街,途经安宁街、安升街、安和街、共乐街等5个站点
至河洛街终点,全长5.5公里,配车4台。1951年8月停运。1952年10月,恢复运行。1954年,
始发站改为道里十三道街至河洛街终点。1960年,始发站改由建设街,途经大直街、文化公
园、太平桥、二商店4个站点至三棵树终点,全长7.1公里,配车16台,单程运行时间34分。
1971年,始发站改由哈尔滨火车站,途经南岗秋林、医大一院、烟厂、文化公园、太平桥、
太平文化宫、二商店7个站点至终点三棵树,全长7.8公里,配车20台,单程运行37分。高
峰发车间隔3分,平峰发车间隔4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00、晚21∶30,终点站早5∶
00、晚22∶00。
  (七)7线
  1949年开辟,始发站为太古街,途经南十六道街、二十道街两个站点至太平桥终点,全
长3公里,配车2台。1950年,始发站改由道外十六道街至太平桥终点。1952年停运,1954年
恢复运行。1956年,始发站改由太古街至太平桥终点。同年10月,又恢复始发站十六道街至
终点太平桥。1968年,始发站改由哈尔滨火车站,经烈士馆、卧车公司等7个站点至滨江站
终点。全长4.1公里,配车4台。1977年6月,始发站改由建设街至道外十六道街终点。1986
年5月,始发站改由省图书馆经革新街、南岗秋林、哈尔滨火车站、红少年(儿童影院)影
院、田地街、肉联厂、滨江站等10个站点至南勋新十六道街终点。1988年1月,部分路段改
道,从始发站省图书馆发车,经革新街、儿童公园、南岗秋林、博物馆、哈尔滨火车站、烈
士馆、电缆厂、肉联厂、滨江站、太古街、南勋街11个站点至海员俱乐部终点。全长8.5公
里,配通道车22台,单程运行时间40分,高峰发车间隔4.5分,平峰发车间隔6分。首末车
时间,始发站早5∶00、晚21∶00,终点站早5∶30、晚21∶30。
  (八)8线
  1952年9月开辟。始发站为教堂街,途经任家桥、新发屯、义发源、老五屯、平房5个站
点,至平房北厂终点,全长19.08公里,配车7台,定时发车。1964年,始发站改由博物馆
至平房终点,全长25.8公里,配车10台。1977年6月1日,始发站改为友谊宫,途经友谊路、
儿童医院、哈一百、南岗秋林、革新街等8个站点至宣化街终点,全长7.1公里,配车14台。
1979年,始发站改由友谊路至宣化街终点。1980年,始发站改由道里九站,途经友谊路、儿
童医院、森林街、哈一百、三中、松花江商店(秋林公司)、革新街7个站点至宣化街终点。
全长7.1公里,配车18台,单程运行时间37分,高峰发车间隔4分,平峰发车间隔5分。1988
年12月22日,终点站延伸至省体校,增加3个站点,全长8.4公里,配绞接车22台,单程运
行时间43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30、晚21∶30,终点站早5∶00、晚21∶00。
  (九)9线
  1955年11月开辟,始发站为顾乡屯,途经消防队、二砖厂至半拉城子终点,全长4.9公
里,配车2台。1958年停运。1965年恢复,始发站改至顾乡屯,途经消防队至二砖厂终点,
全长3公里,配车2台。1976年终点站由二砖厂延伸至朱顺屯,增加里程1.9公里。1986年9
月再停运,1990年开通。1990年12月末,始发站改由道里九站途经车辆厂、文化宫、高谊商
店、安康街、安升街、安和街、安乐街、妇产医院、商学院、三孔桥、西大桥、汉广街等11
个站点至终点动物园。全长7.9公里,配车10台,单程运行时间55分。高峰和平峰发车间隔
各10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30、晚19∶00,终点站早6∶00、晚19∶00。
  (十)10线
  1953年开辟,始发站为教堂街(工人文化宫门前),途经和平路、亚麻厂、电机校、职
工村等6个站点至车辆厂文化宫终点,全长8公里,配车10台。1954年,始发站改由亚麻厂至
车辆厂文化宫终点。1956年,始发站改由工人文化宫至中医学院终点。1957年1月,始发站
改由道里十三道街至中医学院终点。1958年,始发站改由兆麟影院至电机厂终点。1959年,
终点站由电机厂延伸至通乡街。1960年,始发站改由高谊街至通乡街终点。1968年,终点延
伸至工程机械厂。1970年6月,始发站改为承德广场,途经烟厂、松花江商店、文化宫、省
革委(省政府)、量具厂、体育场、安乐街、电机厂、锅炉厂、通乡街10个站点至工程机械
厂终点。全长13.0公里,配车25台,单程运行时间50分,高峰发车间隔4分,平峰发车间隔
5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00、晚21∶30,终点站早5∶00,晚21∶00。1981年10月,
终点站由工程机械厂缩至通乡街,线长11.8公里。1987年,承德广场始发,途经烟厂、南
岗秋林、和兴路、动物园、安乐街至通乡街终点,线长13.2公里,配绞接通道车29台,单
程运行时间55分。
  (十一)11线
  1953年开辟,始发站为哈尔滨火车站,途经西大桥、和兴路、省委党校、科学院5个站
点至医大二院终点,全长10.2公里,配车2台。1957年,改由建设街至医大二院。1960年,
改由和兴路至医大二院。1965年,改由和兴路至东铁。1970年4月,改由哈尔滨火车站至东
铁。1975年,始发站缩至保健路,途经医大商店、工学院、电表厂、和兴路、西大桥、工大、
博物馆等10个站点至哈尔滨火车站,全长8.5公里,配通道车26台,单程运行时间48分,高
峰和平峰发车间隔各5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00、晚21∶30,终点站早5∶00、晚22
∶00。
  (十二)12线
  1958年5月开辟,始发站为保健路,途经杨马架子、哈达屯至九三五厂终点,全长3.8
公里,配车2台。同年12月始发站改由哈一百至西香坊终点。1982年6月,并入8线。1988年1
0月重开12线,始发站为松花江公路大桥,途经省社会科学院、市人大、友谊宫、友谊路、
儿童医院、北环商城、贸易中心、道外七道街、十二道街、十六道街、二十道街、造纸厂等
13个站点至港务局终点,全长9公里,配180柴油通道车11台,单程运行时间33分,高峰发车
间隔7分,平峰发车间隔8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00、晚20∶30,终点站早5∶30、晚
20∶00。
  (十三)13线
  1958年3月开辟,始发站为建设街,途经海拉尔街、儿童公园两个站点至大成街终点。
全长2.6公里,配车3台,单程运行时间20分。1970年6月,始发站改由哈尔滨火车站至省体
校终点。1979年9月,始发站改至友谊宫,经友谊路、中央大街、十二道街、哈一百、哈尔
滨火车站、博物馆、松花江商店(秋林)、建企医院、儿童公园、大成街10个站点至省体校
终点,全长7.2公里,配车19台,单程运行时间32分。高峰发车间隔3分,平峰发车间隔4分。
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30、晚21∶30,终点站早5∶30、晚21∶00。1988年12月,终点站
由省体校延伸至先锋小区,全长8.7公里,增设站点2个,单程运行时间40分,配绞接车21
台,首末车时间不变。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6:44
(十四)14线
  1959年10月开辟,始发站为红旗大街,途经香坊粮库、汽轮机厂、通乡街、工程机械厂、
苗圃、柞树林6个站点至孙家站终点,全长9.9公里,配车2台,单程运行时间30分。1978年
6月,始发站改由建设街至康安路终点。12月,终点延伸至河图街。1986年,始发站由建设
街延伸到文化公园。同年9月,始发站文化公园,途经烟厂、医大一院、南岗秋林、哈尔滨
火车站、儿童影院、北安街、安和街、共乐街、妇产医院、建国街等11个站点至公路大桥终
点,全长9.2公里,配车22台,单程运行时间38分。高峰发车间隔4分,平峰发车间隔5分。
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00、晚21∶00,终点站早5∶30、晚21∶30。
  (十五)15线
  1957年1月开辟,始发站为顾乡、途经仁和屯、金山堡、王家店、小三姓、康家、薛家、
姜家7个站点至大赵家终点,全长16.2公里,配车2台。1977年6月停运。1978年12月,始发
站改至道里十二道街,途经经纬小学、共乐街等站点至顾乡。1980年2月,改由道里十一道
街至顾乡。1985年10月,又改由兆麟公园至顾乡。1986年9月,始发站为兆麟公园、途经道
里十二道街、经纬小学、安和街、共乐街、妇产医院、建国街、康安路、顾乡、职工街、财
政校、织布厂、印刷机械厂12个站点至二砖厂终点,全长8.8公里,配车11台,单程运行时
间35分。高峰和平峰发车间隔各8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00、晚21∶00,终点站早5
∶30、晚20∶30。
  (十六)16线
  1963年2月开辟,始发站为横道街,途经香坊粮库、汽轮机、工程机械厂、黎明乡等10
个站点至阿城终点,全长36公里。1977年6月,始发站改由景阳街至动物园终点,同年9月停
运。1980年9月,始发站改由友谊路至文景街终点。1985年5月,始发站由友谊路经兆麒公园、
七道街、菜市场、儿童影院、哈尔滨火车站、博物馆、海城街、河沟街、发电厂、文林街、
文成街11个站点至民生路终点,全长7公里,配车12台,单程运行时间32分。高峰发车间隔6
分,平峰发车间隔8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00、晚21∶00,终点站早5∶30、晚20∶3
0。
  (十七)17线
  1958年开辟,始发站为农业展览馆,经木材厂、气象台2个站点至电碳厂终点,全长5.
8公里,配车3台,单程运行时间25分。1960年3月停运。7月,始发站改由东三干校至香坊木
材厂终点。9月,又从木材厂延伸至电碳厂。1961年9月,始发站改至红旗大街,途经公滨路、
木材厂、气象台3个站点至电碳厂终点,全长5.1公里,配车3台,单程运行时间20分,高峰
和平峰发车均间隔10分。1983年,增设朝一中、银行学校两个站点,配车15台。高峰间隔6
分,平峰间隔7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30、晚21∶00,终点站早5∶30、晚20∶30。

  (十八)18线
  1964年开辟,始发站为横道街,至利民乡终点,全长16.65公里,7个站点,配车2台。
1977年6月停运。1986年2月,始发站改由松电新村至安乐街终点。5月,从安乐街延伸至建
设街终点。1988年4月,改由通乡街至建设街。9月,始发站又改至松电新村,经孙家站、通
乡街、锅炉厂、安乐街、中医学院、量具厂、省政府、省图书馆、革新街9个站点至建设街
终点。全长11.6公里,配车18台。单程运行时间50分,高峰发车间隔6分,平峰发车间隔7
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00、晚20∶00,终点站早5∶00、晚20∶00。
  (十九)19线
  1958年8月开辟,始发站为太平桥,途经太平文化宫、二商店、桦树街3个站点至四商店
终点,全长3.4公里,配车2台,单程运行时间20分。1959年,终点站由四商店延伸至先锋
路。1960年,始发站改至道外二十道街,途经太平桥、太平文化宫、二商店、桦树街、四商
店5个站点至先锋路终点,全长6.2公里,配车3台,单程运行时间25分。1988年12月,终点
站延至先锋小区,增加宏伟路、先锋商店两个站点,全长8.3公里,配绞接车18台。高峰发
车间隔4分,平峰发车间隔5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30、晚21∶00,终点站早5∶00、
晚20∶30。
  (二十)20线
  1981年10月开辟,始发站为广播器材厂,途经工程机械厂、通乡街、锅炉厂、电机厂4
个站点至电工学院终点,全长6.2公里,配车12台。1982年11月,终点站由电工学院延至和
平商店,全长6.8公里。1985年2月停运。1989年5月,始发站改至汽车齿轮厂,途经农机公
司、33中、先进街、职工街、市十医院、武警总队、康安路、民族文化宫、共乐街、安和街、
安升街、经纬小学、十二道街至道里头道街终点。全长9.3公里,配车22台,单程运行时间
38分。高峰发车间隔4分,平峰发车间隔5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30、晚21∶00,终
点站早5∶30、晚21∶30。  

  二、郊区公共汽车
  (一)331线
  1970年5月开通,当时序号编为21线,始发站为道外人民(承德)广场,途经大寨路、
水泥厂、民富、兴国、三姓屯5个站点至终点民主,全长19.6公里,配车2台,单程运行时
间50分,定时发车。7月线路序号改为31线。1979年12月,终点站由民主延伸到城高子,198
6年4月,终点站又缩至民主。1988年6月改称331线。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00、晚17∶0
0,终点站早6∶30、晚18∶00。
  (二)332线
  1958年8月开通,始发站为三棵树火车站,经工农村至东风(东风镇)终点,全长7.1
公里,配车2台,当时序号编为22线。1959年,终点由东风延伸至三砖厂。1960年,因韩家
洼子修桥停运,1963年恢复运行。1966年7月,始发站改由三棵树火车站至阿城巨源终点,
线路序号改为32线。1970年7月,由始发站经韩家洼子、东风公社、恒西屯4个站点至一砖厂
终点,全长10.3公里,配车7台,单程运行时间50分。定时发车。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
∶30、晚19∶00,终点站早6∶00、晚19∶30。1988年改称332线。
  (三)333线
  1964年10月开通,始发站为桥头屯至利民终点,配车1台,当时叫18线,单程运行时间4
0分。1970年8月,始发站改至承德广场,途经沙坨子、长发、小王家、松浦、张士英屯、黑
小屯6个站点至利民终点,全长22.9公里,配车2台。1971年,终点站延至乐业,1972年终
点站延至杏林,1984年10月,终点站延至鱼林,1985年9月,终点站缩至杏林。1987年9月停
运。1988年6月改称333线。1990年末,仍未运行。
  (四)334线
  1970年9月开通,始发站为三棵树火车站,途经工农村、东风公社、三砖厂、火化场、
恒西屯至终点金家,全长19.8公里,配车2台。1972年,终点站延伸至向阳。1983年7月,
始发站改由三棵树火车站经东风、恒西屯、一砖厂、钢丝绳厂、西长林、东长林、向阳至东
兴终点,全长27.8公里,配车2台。1988年2月,始发站改由太平桥,经三棵树、道口街、
韩家洼子、阿什河桥、东风镇、三砖厂、恒西屯、一砖厂、钢丝绳厂、西长林、东长林、金
家、向阳、刘明屯、东兴四个站点至东兴大队终点,全长29.1公里,配车2台,单程运行时
间50分,定时发车。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40、晚15∶30,终点站早7∶40、晚16∶30。
  (五)335线
  1957年3月开通,始发站为顾乡,途经任和屯、金山堡、王家店、小三姓、康家、薛家、
姜家7个站点至大赵家终点,当时线路序号编为15线。全长15公里,配车2台。1961年1月,
终点站由大赵家延伸至后肖家。1965年8月,终点站又延伸至八里堡。11月,再延伸至太平
镇。1970年线路序号改为35线。1982年,始发站改由康安路,途经胡家、温家窑、新立屯、
八里堡、阎家岗、张家、双庙子7个站点至终点太平镇,全长35.7公里,配车11台,单程运
行时间90分,定时发车。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00、晚16∶30,终点站早7∶30、晚18∶
30。1988年6月改称335线。
  (六)336线
  1970年3月开通,始发站为和兴路,途经城建干校、铸造厂、哈西商店、杨马架子、富
士屯、兵团医院6个站点至终点王岗,全长14.2公里,配车6台,当时称16线,单程运行时
间40分。5月,修路停运。10月,恢复通车。始发站改至哈尔滨火车站,线路序号改为36线。
1972年,终点延伸至新村。1978年6月,终点延伸至新华。1984年1月,终点又缩至新村。同
年6月,站点布局调整,线路里程延长,由哈尔滨火车站始,途经西大桥、和兴路、电表厂、
哈西、铸造厂、哈西商店、杨马架子、富山屯、三八水库、王岗农机、后兴隆等16个站点至
终点新兴,全长34.8公里,配车10台。单程运行时间80分,发车间隔定时。首末车时间,
始发站早5∶30、晚15∶30,终点站早6∶30、晚16∶40。1988年6月改称336线。
  (七)337线
  1959年10月开通,始发站为红旗大街,途经香坊粮库、汽轮机厂、通乡街、工程机械厂、
黎明乡、交通干校、苗圃、柞树林8个站点至孙家屯终点,全长9.9公里,配车2台,当时序
号编为14线,单程运行时间30分。1960年7月,修路停运,1961年9月,恢复通车。1962年5
月,始发站改由通乡街至阿城终点。1966年停运。1970年4月,始发站改由工程机械厂至阿
城新华终点,序号改为37线。1978年,始发站改至红旗大街,途经香坊粮库、汽轮机厂、通
乡街、工程机械厂、苗圃、柞树林、孙家站、农机站等10个站点到阿城新华终点,全长16.
8公里,配车4台,单程运行时间50分,定时发车。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00、晚17∶00,
终点站早7∶00、晚17∶50。1988年6月改称337线。
  (八)338线
  1954年3月开通,序号编为临时8线,始发站工人文化宫,途经省政府、安乐街、农研、
苗圃、干校、新发屯、义发源、老五屯8个站点至平房新疆街终点,全长19.5公里,配车10
台。1955年,终点站延伸至平房南厂。1960年,始发站改至和兴路。1965年,终点站由南厂
缩至新疆街。1978年1月,始发站改至哈尔滨火车站,途经博物馆、和兴路、大庆路、东三
宿舍、农研、苗圃、新发屯、义发源、老五屯9个站点至平房新疆街(北厂)终点,全长21
.4公里,配车14台,发车间隔10分,单程运行时间60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00、晚
19∶30,终点站早6∶00、晚20∶30。1988年6月改称338线。
  (九)339线
  1970年5月开通,始发站为承德广场,途经大寨路、奶牛场、庆丰、新立至光明终点,
全长22.4公里,配车2台,当时序号编为39线,单程运行时间70分。1976年8月,终点站延
伸至新丰农场。1983年8月,修路改走江南中环路,通过城子沟至终点少管所。1988年2月,
始发站改到太平桥,途经东直路、奶牛厂、庆丰、新立、光明、成子沟、杨茂屯、新丰农场
至终点少管所,全长32.1公里,配车3台,单程运行时间70分,定时间隔发车。首末车时间,
始发站早6∶30、晚15∶00,终点站早8∶00、晚16∶30。1988年6月改称339线。
  (十)340线
  1970年5月开通,始发站为承德广场,途经烈士馆、中山路、西香坊、公滨路、气象台、
幸福、五七干校、绢纺厂等9个站点至城高子终点,全长23.5公里,配车6台,当时序号编
为40线,单程运行时间60分。1972年1月,始发站改到红旗大街。1977年2月,始发站仍为红
旗大街,经香坊木材厂、气象台、瘫痪医院、幸福、香坊农场、新香坊、煤炭研究所、绢纺
厂、猪种场、城高子、新城、黄河、雷家、石槽14个站点至向阳终点,全长25.0公里,配
车7台,单程运行时间70分,定时间隔发车。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7∶00、晚16∶00,终点
站早8∶20、晚17∶40。1988年6月改称340线。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6:45
(十一)341线
  1970年6月开通,始发站为承德广场,途经支农路、朱顺屯、建国、辛家、庆丰、新发、
大中安街11个站点至万家终点,全长28.8公里,配车2台,当时序号编为41线,单程运行时
间70分。1975年,终点站延伸至宋家店。1978年,改由顾乡大街至宋家店终点。1982年,始
发站改至康安路,途经支农路、朱顺屯、东明、建国、辛家、官家、庆丰等10个站点至宋家
店终点,全长22.8公里,配车2台,单程运行时间55分,定时间隔发车。首末车时间,始发
站早5∶30、晚17∶30,终点站早6∶30、晚18∶30。1988年6月,改称341线。1990年,配车
17台,设站点14个。
  (十二)342线
  1966年7月开通,始发站为太平区三棵树站,途经煤?厂、沙坨子至水泥厂终点,全长6
.2公里,配车1台,单程运行时间20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00、晚19∶00,终点站
早6∶30、晚19∶30。1988年6月改称342线。
  (十三)343线
  1970年7月开通,始发站为平房新疆街,经窑地至保国街终点,全长4.6公里,配车1台,
单程运行时间20分。1976年1月,始发站改至哈尔滨火车站,经和兴路、保健路、客车厂、
前进大队、小南沟、新五屯、老五屯、新疆街、窑地、保国街、南厂等11个站点至平房北厂
终点,全长24.8公里。4月,终点改至南厂,全长24公里,配车9台,单程运行时间65分,
发车间隔15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00、晚19∶00,终点站早6∶00、晚20∶00。1988
年6月改称343线。
  (十四)344线
  1975年12月开通,始发站为哈尔滨火车站,途经大庆路、义发源、新疆街、保国街、韩
家店、长胜、东海、和平、冶金局修配厂9个站点至双城周家终点,全长42.8公里,配车1
台,单程运行时间120分。1978年11月,终点站周家延伸至东关。1985年2月停运,1986年4
月恢复通车。1988年1月再次停运。
  (十五)345线
  1975年11月开通,始发站为顾乡,途经任和屯、金山堡、石家店、小三姓、康家、薛家、
姜家、大赵家、后榆树、榆树10个站点至望哈终点,全长22公里,配车4台,单程运行时间6
0分,定时发车。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00、晚17∶00,终点站早7∶00、晚18∶00。197
8年,增设黑龙江客车厂、蔬菜研究所两个站点。1982年,始发站改至康安路。1988年6月改
称345线。
  (十六)346线
  1976年9月开通,始发站为哈尔滨火车站,途经太平桥、小王家、新进、张家店、巨宝、
万有等17个站点至钓鱼台终点,全长47.5公里,配车2台,单程运行时间120分。12月,终
点站延伸至肇木。1985年2月,始发站改至太平区人民广场。1988年9月20日停运。
  (十七)347线
  1966年9月开通,始发站为哈尔滨火车站,途经金家、小南沟、永源、凡兴、新房、李
牛屯、小山、下林等9个站点至阿城巨源终点,全长51.1公里,配车2台,单程运行时间120
分。1970年12月,终点延伸至宾县糖房。1977年,由哈尔滨火车站至宾县马家粮库终点。19
78年10月,始发站改至承德广场。12月,终点站延伸至宾县满井乡。1985年10月,终点站缩
至阿城巨源。1987年3月,终点站再次延伸至宾县糖房。1987年10月,终点站为马家粮库。
线路全长83.4公里,配车6台,共设18个站点,发车间隔定时,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7∶0
0、晚14∶00,终点站早8∶00、晚15∶30。1988年6月改称347线。
  (十八)348线
  1977年10月开通,始发站为哈尔滨火车站,经民主、白鱼泡、胜利、哨所等8个站点至
大顶子山终点,全长51.8公里,配车1台,单程运行时间180分。1978年10月,始发站改至
承德广场。1988年改称348线。
  (十九)349线
  1979年3月开通,始发站为哈尔滨火车站,途经太平桥、长发、大耿家、罗家、万有、
万宝、秦家岗等15个站点至肇东五站终点,全长48.4公里,配车3台,单程运行时间120分。
12月,始发站改至太平人民广场。1985年11月,终点站缩至道外万宝,全长37.2公里,配
车3台,单程运行时间110分。1986年5月至1990年末一直停运。
  (二十)350线
  1978年12月开通,始发站为香坊红旗大街,途经香坊粮库、汽轮机厂、通乡街、工程机
械厂、苗圃、吕家油房等8个站点至黎明终点,全长16.1公里,配车1台,当时序号编为37
线,单程运行时间50分。1979年4月,终点改至平房东站。1980年10月停运,1981年12月恢
复通车。1983年5月停运,1983年7月恢复通车。同年9月至1990年末因路况所致,一直停运。
  (二十一)351线
  1983年7月通车,始发站为友谊路、经博物馆、学府路、北厂、南厂等5个站点至楼上终
点,全长38.1公里,配车1台,单程运行时间80分,当时序号编为51线。1984年4月,始发
站改至哈尔滨火车站,途经和兴路、安乐街、北厂、南厂4个站点至楼上终点,全长32.2公
里,配车1台。1986年1月停运。1988年6月改称351线。1990年末恢复营运。
  (二十二)352线
  1978年6月开通,始发站为三棵树,途经道口街、工农街、东风、三砖厂、代连屯、吕
顺屯等8个站点至郭地方终点。全长15.8公里,配车1台,单程运行时间70分,当时序号编
为52线。1980年12月停运。1983年3月,途经阿什河桥、东风镇、三砖厂、百菜园、商家店、
代连屯、徐家屯、吕顺屯、郭地方、杨洪业屯、石槽11个站点至终点东方红农场。1988年3
月,始发站改至太平桥,全长22.5公里,配车1台,单程运行时间70分。首末车时间,始发
站早6∶30、晚15∶50,终点站早7∶30、晚6∶50。6月改称352线。
  (二十三)353线
  1980年3月1日开通,始发站为南岗秋林,途经三棵树、小南屯、永源、王洪屯、苑家、
李家、刘洪店、洼河等11个站点至料甸终点,全长55公里,配车1台,当时序号编为34线支
线。1985年7月27日停运。1988年6月改称353线。
  (二十四)354线
  1980年1月28日开通,始发站为秋林,途经三棵树、小南屯、永源、王洪屯、蜚克图、
齐家等13个站点至铜矿终点,全长61.6公里,配车1台,当时序号编为34线支线,后编为54
线。1985年11月13日停运。1988年6月,改称354线。
  (二十五)355线
  1980年11月26日开通,始发站为三棵树,途经小南屯、永源、王洪屯、苑家、李家、地
局子等9个站点至永河终点,全长75.4公里,配车1台,当时序号编为34线支线。1985年1月,
序号定为55线。1985年9月停运。1988年6月改称355线。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6:45
一、市区汽车线路调度室
  (一)1线调度室
  1948年,1线汽车开通。1950年,汽车厂(汽车公司前身)在始发站尚志大街(道里市
场处)用木板简易房做调度室,室内仅能站立5—6人;终点站道外十六道街设自制1.5平方
米调度亭,供调度人员签点发车。
  1958年,始发站延至河图街,设木制结构调度室使用面积10平方米,1线和6线汽车共用;
终点站延至二十道街,设置板夹泥简易调度室,使用面积10平方米。
  1963年,始发站由河图街缩至河图街口,汽车公司在前进路1号地址买下一处面积近百
平方米私产砖房,做路队办公室和1线调度室。
  1969年,始发站由河图街口改至车辆厂文化宫,汽车公司在车辆厂文化宫对面买下砖木
结构的面积30平方米的民房做调度室。
  1971年,终点站延至太平新一街,1线和4线汽车共用一个调度室。1972年,终点站缩回
二十道街,原板夹泥调度室改建成砖木结构二层楼,一楼做调度室,面积20平方米,室内有
木桌、长条凳、水炉;二楼做车队办公室。1980年,在紧靠二十道街终点站台处,设置铁木
结构活动房做调度室,使用面积10平方米。
  1987年,始发站车辆厂文化宫调度室被市政扩建动迁,汽车公司临时拨给铁木结构10平
方米活动房做调度室。1989年,扩建新楼竣工,市政府拨款买下新楼一层东侧两个房间,总
面积50平方米,里间做职工食堂,外间做调度室。
  (二)2线调度室
  1947年2月,2线汽车开通后至1951年间,始发站和终点站未设调度室。
  1951年,始发站延至警察街(友谊路),汽车厂自建简易夹板泥调度室,面积7平方米;
终点站草料街设调度室,使用面积20平方米,其中10平方米做调度室。
  1957年,友谊路修建防洪纪念塔,调度室拆除,改建砖木结构调度室,面积14平方米,
室内有木桌、小凳,又安装了发车铃。
  1964年11月,终点站红旗大街缩至横道街,调度室为临时搭的帐篷,面积12平方米。不
久,建成8平方米砖房做调度室。
  1969年,终点站又延至红旗大街,调度室已不能使用,便和3线汽车共用一个调度室,
平砖房,使用面积10平方米。
  1978年,汽车公司在友谊路北东侧为2线汽车建造一座圆形调度亭,面积10平方米,室
内设有桌、椅、发车铃。1980年,调度亭拆除,在停车场东侧修建铁木结构活动房做调度室。
  1987年2月,红旗大街调度室改建成木制结构调度室,面积15.01平方米。
  1989年3月,友谊路活动调度室被拆,在原地为2线和16线修建起永久性木结构调度室1
座,由2线和16线两个车队共用。面积27平方米,其中2路为15.4平方米,室内装修并设桌、
椅、发车铃、电话等。
  (三)3线调度室
  1949年,3线汽车开通,始发站桃花巷(承德广场)和终点站草料街(红旗大街)没有
调度室,工作人员露天调车。
  1950年,汽车厂在始发站桃花巷买下楼房(一层)70平方米,做3、4、5线汽车共用调
度室,室内有木桌、长条凳和电话。
  1952年,汽车厂在终点站草料街买下民房20平方米做调度室,与2线共用。此后,汽车
厂又在草料街买下平砖房70平方米,做3线调度室和队部办公室,当时为线路中最大的调度
室。
  1970年,始发站桃花巷调度室改为职工住宅,在民众电影院(黑天鹅电影娱乐中心楼下
)重新设置调度室,与10线汽车共用。
  1976年,民众电影院动迁扩建,3线调度室废弃,改在南和商店后街西面重设4平方米铁
木结构活动房做调度室。1986年,始发站延至北环路,汽车公司在北环路靠西一侧新盖一砖
瓦结构调度室,使用面积20平方米。同年,由市政府拨款,在终点站红旗大街新盖一处8平
方米调度室,1987年11月交付3线汽车使用。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6:46
 (四)4线调度室
  1948年,4线汽车开通,始发站太古街和终点站太平桥未设调度室。
  1950年,汽车厂在终点太平桥设简易泥板房做调度室,面积10平方米。1952年,4线终
点延至二商店,1954年,又延至道口街,调度人员露天签点发车。
  1959年,哈尔滨龙江电工厂为方便本厂职工上下班,要求4线汽车终点延至该厂门前(
新一街),自修停车场和调度室。4线延至新一街后,调度室为一室一厨,使用面积20平方
米,室内设有桌、椅和取暖设备等,后期还安装了电话。
  1969年,始发站延至承德广场,与3线汽车共用一个调度室。1972年,4线在承德广场安
装了铁木结构、4平方米简易活动调度室。
  1982年,汽车公司投资3万元买下民用砖房40平方米,除作车队办公外,还从中分割出1
2平方米做调度室,室内有桌、长条凳和工具箱等。
  1988年,为便于调度车辆,4线在与承德广场相邻的承德街人行道旁侧建造铁木结构、1
0平方米调度室一处,1990年仍在使用。
  (五)5线调度室
  1949年,5线汽车开通,始发站靖宇大街和终点站道外十六道街未设调度室。
  1951年,5线始发站改由道里十二道街发往道里顾乡,顾乡调度室为100平方米旧砖房,
年久失修、破旧不堪,经整修分成两个屋,一个屋做调度室兼会议室,设有桌、椅和电话;
另一个屋做职工食堂。
  1954年,始发站改至桃花巷后,与3线同用一个调度室。1964年,始发站由桃花巷迁至
承德街,汽车公司出资买下民房40平方米,其中8平方米做5线调度室。
  1985年,顾乡调度室拆建,建成一座砖结构二层楼。一楼为调度室,12平方米,设有桌、
椅、热水房,职工食堂16平方米;二楼为车队办公室。
  (六)6线调度室
  1951年5月,6线汽车开通。始发站尚志大街和终点站河洛街未设调度室。
  1952年10月,汽车厂在河图街买下10平方米苏式木房做终点站调度室。
  1960年,在太平三棵树自建板泥房8平方米做调度室。在南岗建设街,汽车公司购买26
平方米砖房两间,外间14平方米做调度室,里间12平方米做会议室兼休息室。使用一年后,
始发站由南岗建设街延至哈尔滨火车站,调度室设于东月牙街一平砖房内,面积12平方米。
  1976年,终点站三棵树调度室扩建成100平方米平砖房。用于6线车队办公室、会议室、
食堂和调度室。调度室10平方米,与郊区331线共用。
  1977年4月,东月牙街调度室与电车公司西月牙街调度室调换使用。
  1988年末,三棵树车站广场扩建,6线调度室被拆,新调度室设在新楼的一楼,1990年
竣工。使用面积20平方米,室内有桌、椅、工具柜等。
  (七)7线调度室
  1949年,7线汽车开通。始发站太古街和终点站太平桥,未设调度室。
  1950年,太平桥终点设简易调度室,与4线共用。
  1952年7线停运,1954年恢复运行后,始发站为哈尔滨火车站,与6线共用一个调度室;
终点站为滨江火车站,由哈尔滨针织厂提供砖结构调度室,面积7平方米,因客流量小、未
设调度,调度室未用。
  1977年,始发站从哈尔滨火车站延伸至建设街,使用原11线调度室。1986年5月,始发
站又延至省图书馆,调度室为9平方米,铁木结构活动房,室内有桌椅、对讲机等设施。
  1987年,终点站从十六道街延至海员俱乐部,购置18平方米活动房做调度室。1988年,
港务局拆迁扩建,1990年竣工后,港务局拨给7线汽车40平方米房屋做调度室,室内设有办
公桌、排椅、发车铃等。
  (八)8线调度室
  1952年,8线汽车开通,未设调度室。1977年6月,8线始发站从文明街延至宣化街,在
宣化街和文昌街交叉处设一所6平方米活动房做调度室,1978年6月后,换成10平方米调度室;
终点站从博物馆延至道里九站,调度室为6平方米活动房。
  1979年,始发站改至友谊路,调度室为10平方米铁木结构活动房,室内设有桌椅及取暖
设备等。
  1982年,终点站从友谊路延至工程街,活动调度室随之移动。1987年,终点站又从工程
街缩至九站,汽车公司在13线办公室西侧为8线盖了22平方米砖混结构调度室,后因13线办
公室翻建,8线调度室被拆除,13线办公室和调度室翻建工程竣工后,8线与13线共用一个调
度室。
  1988年12月22日,始发站从宣化街延至省体校,使用原13线调度室,面积26平方米,室
内设有桌、凳。
  (九)9线调度室
  1955年,9线汽车开通。始发站顾乡暂与5线共用一个调度室;终点站半拉城子一直未有
调度室。1958年全线停运。
  1965年,恢复营运,终点站延至二砖厂,后又延至朱顺屯,均未设调度室。至1986年9
月,线路再度停运。
  1990年,9线重新开线营运,始发站道里九站,只设调度人员,未设调度室,终点站动
物园也未设调度室,调度人员露天作业。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6:46
(十)10线调度室
  1953年11月,10线汽车开通。始发站教堂街设有自建的板泥房20平方米做调度室;终点
站车辆厂文化宫未设调度室。
  1954—1957年,该线两头终点几次延伸,均未设调度室。1959年,终点站延至通乡街,
买下板加泥民房7平方米做调度室。
  1960年,始发站从十三道街延至高谊街后,于1961年,自盖一处30平方米的木质结构房
做车队办公室,并从中分割出6平方米做调度室。
  1965年12月,始发站从高谊街延至车辆厂文化宫,直至1969年买下民房30平方米,经整
修,一屋做为1线调度室,一屋做为10线调度室,另两屋给职工居住。
  1968年,终点站从通乡街延伸至工程机械厂,调度室由工程机械厂无偿提供,面积40平
方米,砖木结构。
  1970年6月,始发站改至承德广场后,调度室设在民众电影院楼前人行道旁,铁皮简易
房,面积15平方米。
  1977年,铁皮简易房移至今黑天鹅影院南侧。1982年,调度室又迁至南和街30平方米平
砖房,设有桌、椅和长条凳。
  (十一)11线调度室
  1953年,11线汽车开通。始发站哈尔滨火车站未设调度室;终点站医大二院利用该院收
发室做调度室。
  1955年7月,始发站哈尔滨火车站,同电车公司共用一个调度室。1957年,始发站改至
建设街,使用6线的旧调度室。1960年9月,始发站缩至和兴路,调度室设于临时搭的帐蓬内,
与38线合用。不久,汽车公司在此盖一30平方米砖房,其中15平方米用做调度室。
  1965年8月,终点站从医大二院延至东铁,调度室为砖木结构,使用面积15平方米,由
汽车公司修建。
  1975年,终点站缩至保健路,哈尔滨制药厂建面积100平方米砖瓦结构平房,将车队办
公室、修理班、食堂和调度室等集于一体,成为较规范的营运设施。调度室使用面积14平方
米,室内有桌、椅、发车铃等。
  (十二)12线调度室
  1988年,12线汽车重新开通后,始发站公路大桥未专设调度室,借用14线调度室签点发
车。
  1989年,在14线调度室南侧修建12线调度室,铁木结构,面积20平方米,室内设有桌椅。
终点站港务局调度室为市政部门扩建北环路时修建的砖混平房,面积50平方米,室内设有桌
椅、电话等。
  (十三)13线调度室
  1958年3月,13线汽车开通。始发站建设街,与11线共用一个调度室;终点站大成街,
未设调度室。
  1970年6月,始发站延至哈尔滨火车站,与6线共用一个调度室;终点站延至省体校,暂
借省体校收发室做调度室。
  1976年,终点站调度室由汽车公司拨给的4平方米铁木活动房;1978年,改为砖混结构
平房,面积12平方米。
  1979年,始发站延至友谊宫,调度室为铁木活动房,面积14平方米。
  1980年,终点站省体校调度室扩建,砖混结构,使用面积30平方米。1988年12月,终点
站延至先锋小区,汽车公司买下先锋小区临街楼房一层两间作调度室,面积24平方米。
  1990年,始发站友谊宫盖好小二楼后,一楼做调度室,8平方米;二楼做办公室。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6:47
(十四)14线调度室
  1959年,14线汽车开通。10余年营运中,两头终点都未设调度室。
  1978年6月,始发站改至建设街,10月,在市73中学门前搭一铁木活动房做调度室,面
积10平方米;终点站康安路,未有调度室。12月,终点延至河图街,汽车公司设4平方米铁
木活动房做调度室,室内只有木板桌和一个板凳。
  1986年1月,始发站延至文化公园,汽车公司买下极乐寺对门木结构平房40余平方米,
调度室占用14平方米,设有桌、椅、长条凳、修理工具箱和发车铃。9月,终点站延至公路
大桥,公司设10平方米铁木活动房做调度室。
  1988年秋,始发站文化公园与极乐寺毗邻,由于车多人多、喧闹异常而沿道向西迁移20
0米,并在路北自盖30平方米平房,做调度室和修理室,室内设有桌、椅、发车铃、对讲机
等。
  (十五)15线调度室
  1978年12月,15线汽车开通。始发站为道里十二道街,不久,始发站连续变动二次,直
至1985年10月,始发站定为兆麟公园,设4平方米活动房做调度室,室内有桌、椅。终点站
顾乡,一直与5线共用一个调度室。
  1986年,终点站延至二砖厂,设4平方米铁木活动房做调度室。1987年,汽车公司买下
民用砖房40多平方米做调度室、修理室、烧水房等。
  (十六)16线调度室
  1963年,16线汽车开通。始发站和终点站未设调度室。
  1980年9月,16线重新开线运行,始发站友谊路,配4平方米活动房做调度室。1981年,
换一面积12平方米、铁木结构活动房做调度室;终点站文景街,配有4平方米活动房做调度
室。
  1985年,终点站延至民生路,4平方米活动房随之迁移。
  1989年,始发站活动房取消,改建成木质结构、外型美观的调度室,面积11.60平方米,
室内设桌、椅。
  (十七)17线调度室
  1958年,17线汽车开通,始发站为农业展览馆,终点至哈尔滨电碳厂,两头都未有调度
室。1960年3月停运。1961年,17线改由红旗大街至电碳厂运行。始发站红旗大街与2线共用
一个调度室,终点站借用电碳厂收发室做调度室,面积14平方米。
  1986年,红旗大街始发站新建木结构调度室13.9平方米,室内设有桌、椅。
  (十八)18线调度室
  1964年,18线汽车开通(横道街至利民乡),因经营效益较差停运。1986年2月,重开
松电新村至安乐街线路。始发站松电新村调度室,由松江电工厂1985年兴建,砖混结构,40
平方米,终点站安乐街无调度室。5月,终点站延至建设街,使用原14线汽车调度室,铁木
结构,面积10平方米。
  (十九)19线调度室
  1958年,19线汽车开通。始发站太平桥,与4线共用一个调度室,终点站四商店未设调
度室。
  1959年,终点站延至先锋路,调度室租用民间土房,面积7平方米。
  1960年,始发站延至道外二十道街,与1线共用一个调度室。
  1967年,哈尔滨第三工具厂在先锋路盖成12平方米砖房做19线终点调度室。1969年,调
度室被收回,汽车公司自盖30平方米砖房做调度室。1977年,汽车公司拨给19线一个4平方
米活动房做调度室,原砖房调度室改为职工住房。
  1978年,道外二十道街1线汽车调度室扩建,汽车公司为19线重新配置铁木结构活动房
做调度室,面积8平方米。1980年,汽车公司将先锋路4平方米调度室撤掉,换成一铁木结构
10平方米调度室。
  (二十)20线调度室
  1981年10月,20线汽车开通后,两头终点未设调度室。1989年5月,始发站改至哈尔滨
汽车齿轮厂,该厂倒出一个车库,经改建,成为车队调度室、办公室、修理室等,调度室为
8平方米。终点站道里头道街,与15线共用一个调度室。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6:47
二、郊区汽车线路调度室
  (一)38车队
  38车队经营338线、343线和351线。1954年3月,338线郊区线路开通,始发站教堂街(
工人文化宫),调度室与10线共用;终点站平房新疆街未设调度室。1960年,始发站改至和
兴路,与11线共用一个调度室,终点站平房南厂未设调度室。
  1978年1月,始发站改至哈尔滨火车站,汽车公司修建一平砖房,面积16平方米做调度
室;终点站改至平房北厂(新疆街),汽车公司修建停车场时,盖一24平方米砖房做调度室。
  343、351和338线,同属38车队管理,始发站调度室为三条线路共用,而343线终点站平
房南厂、351线终点站楼上则无调度室。
  (二)35车队
  35车队经营335、336和346三条郊区线路。
  1957年3月,335线郊区线路开通。始发站顾乡,调度室与5线共用;终点站大赵家未有
调度室。1982年,始发站延至康安路,调度室为4平方米铁木活动房;终点站延至太平镇,
未设调度室。
  1970年3月,336郊区线路开通,始发站和兴路和终点站王岗未有调度室。10月,始发站
延至火车站,建造6平方米砖房做调度室。
  1976年9月,346线郊区线路开通,始发站和终点站未设调度室。
  (三)33车队
  33车队经营331、332、334、339四条郊区线路,始发站均为三棵树,调度室和6线共用。
1988年,6线调度室拆迁,汽车公司为33车队设置一个4平方米活动房做调度室。四条线路终
点,都未有调度室,也未有调度人员。
  (四)17车队
  17车队经营337、340两条线路,始发站均为红旗大街。调度室于1986年修建砖木结构,
面积18平方米,内有桌、椅。终点站未设调度室。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6:48
本帖最后由 706572 于 2011-6-8 16:49 编辑

第五节 停车场   
  

  哈尔滨解放前,市区没有公共汽车专用停车场。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至1949年9月期间,
只有教堂街和顾乡土地面停车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市区公共汽车停车场依靠大工厂投资得以兴建和扩大。1978年改
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和城市建设规划要求,市政部门将停车场建设纳入市政建设总
体规划,市区公共汽车停车场不断增多。到1990年末,全市已有初具规模的汽车线路停车场
15处。
  顾乡停车场 1951年,因5线汽车终点站改至顾乡而设立。土质地面,比较坚实,可停
放单机客车20台。此后,市区9线、郊区35线、41线、45线等客运汽车相继开线营运,与5线
共用此停车场。
  1975年,利用顾乡修建道路契机,经市革委会批准,由市汽车公司投资将土地面修建成
面积1000平方米的柏油地面。
  教堂街停车场 1953年11月,10线汽车开通,汽车公司在始发站利用工人文化宫门前一
块空场(原为停车场),经简单平整后,做为10线汽车停车场。停车场为自然土路面,能停
放单机客车30台。1954年,38线汽车开通,也在此停车。1958年,修建工人文化宫,停车场
地被占用,10线、38线汽车停车场迁移他处。
  友谊路停车场 1952年,2线汽车延至友谊路,车辆停在路边或路旁的土道上。1957年
设置,石块地面,能停放单机客车10台。1976年,扩修成柏油地面,并拓宽了停车场地,面
积1600平方米,能停单机客车15—20台。1980年,供2线与16线汽车停放。
  新一街停车场 1972年,位于新一街的哈尔滨龙江电工厂为方便本厂职工通勤,主动给
4线汽车整修一处2000平方米土路面停车场,能停单机客车30台。雨天路面泥泞,车辆只能
在路口停车。1980年,龙江电工厂用砂石和炉灰铺垫后,在场内修了一条柏油回车路,可停
放绞接式客车6—8台。
  工程机械厂停车场 1968年,哈尔滨工程机械厂为解决本厂职工通勤,与汽车公司协商
后将10线汽车延伸至厂门前,该厂在门前修建柏油路面停车场,可停单机客车20台。
  1981年,10线汽车缩至通乡街,该停车场改作他用。
  保健路停车场 1975年,11线汽车终点站由东铁缩至保健路,哈尔滨制药厂为11线修建
调度室后,汽车公司投资在保健路修建第二个柏油路面停车场,面积1000平方米,可停放绞
接式客车10台。
  哈尔滨火车站停车场 1977年,汽车公司在哈站广场西月牙街处用铁礅子围成长60米、
宽10米长方形地面,做为11线、6线汽车停车用地。1980年,市政部门扩大哈站广场,广场
地面全部铺成柏油地面,6线、11线停车场地也被铺成柏油地面。至1990年,面积600平方米
停车场仍在使用。
  平房北厂停车场 1978年,汽车公司在38线终点平房北厂投资修建第三个柏油路面停车
场,占地1200平方米,可停放单机客车15—20台。
  红旗大街停车场 1982年以前,红旗大街场地为砂石路面,1983—1984年,汽车公司投
资修建成柏油路面,占地1800平方米,为市区汽车2线、3线、17线和郊区337线、340线专用
停车场。
  松电新村停车场 由哈尔滨松江电机厂投资修建。占地2000平方米,柏油路面。1986年
2月,18线汽车开通,停车场投入使用。
  公路大桥停车场 此停车场原是松花江公路大桥配套设施的一部分,场地面积3000平方
米,柏油地面,称公用停车场。1986年9月,14线汽车延至松花江公路大桥后,被市政府确
定为公共汽车专用停车场。1988年,12线汽车通至松花江公路大桥,也使用该停车场。
  省图书馆停车场 原为省图书馆对面一家商店院内的空闲地,1986年5月,7线汽车延至
省图书馆后,经汽车公司与该商店协商,正式确定为7线汽车停车场。面积1000平方米,柏
油地面。到1990年末,仍由7线汽车使用。
  海员俱乐部停车场(航运局修的) 1988年,因7线汽车延至海员俱乐部而建,面积2000平方米,柏油
地面,1988年12月投入使用。
  港务局停车场 1988年,由市政府修建北环路时一并修建的停车场。面积2000平方米,
柏油地面,12线汽车开通,成为该路汽车的专用停车场地。
  三棵树停车场 原为靠路边的一家商店门前的空地,自然土地面,供市区6线和郊区331
线、332线、334线、339线汽车停放车辆。
  1990年,在三棵树火车站站前广场扩建整修的同时,土地面修建成柏油地面,占地2400
平方米。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6:50
第六节 运  价   
  
  民国时期,哈尔滨市客运汽车处于发展初期,汽车较少,运价较高。1917年12月,道里
十二道街至道外十六道街同乐茶园每位乘客收俄洋1.00元。随着汽车逐年增加,汽车客运
票价有所下降。1920年7月,道里十二道街东街口至道外二十道街公园共分6站,不分远近,
每位乘客0.20元(哈大洋,下同)。1927年,载客汽车实行分区计价,市区普通票一区票
价为0.05元,二区0.10元,三区0.15元,以下类推。道里至秋林(三区)票价0.15元;
道里至懒汉屯(五区)票价0.25元;道里至道外(一区)票价0.05元;道里至上号(香坊
)(四区)票价0.20元;南岗秋林至极乐寺(四区)票价0.20元。
  东北沦陷时期,哈尔滨汽车客运票价基本平稳,涨落起伏不大。1933年,哈尔滨火车站
至道里每人票价0.10元(伪国币,下同),包车票价2.00元(每车乘16人)。1934年12月,
市区普通票一区票价为0.04元,二区0.08元,三区0.12元,四区0.15元;军人票一区票
价为0.02元,二区0.04元,三区0.06元,四区0.08元。包车按小时计价,包用1小时以
内,票价4.00元,1小时以上,每超过30分钟,加收1.50元,不满30分钟,按30分钟计价。
在实行分区计价的市区,除普通票外,还实行回数券(通称联票)新票种,票价较普通票稍
低,可整买零用,方便乘车,26张的联票票价1.00元,52张的联票票价2.00元。对乘坐二
区间以上的直通乘客,在指定区间内,可减价乘车。乘坐二区减价票为0.06元,乘坐三区
为0.10元,乘坐四区0.12元。
  1938年7月,哈尔滨市政局决定,将每区间载客汽车运价上调0.01元。上调后的运价,
市区普通票一区票价为0.05元,二区0.10元,三区0.15元,四区0.20元。郊区普通票一
区票价为0.10元,二区0.20元,三区0.30元,四区0.40元。军人乘车每次票价为0.05
元。学生定期回数券(月票)一区一个月票价为2.00元,二区一个月4.00元,三区一个月
6.00元。普通乘车券票价为1.50元,军人、学生乘车券票价为1.00元,12岁以下小孩乘
车券票价为0.75元。回数券21张1.00元,64张3.00元。
  1940年,载客汽车按分区制办法,将以前每区0.05元(伪满币,下同)改为每区0.07
元,汽车运价每一区上涨0.02元。1942年3月,哈尔滨市交通株式会社车票涨价,涨幅30%。
市区普通票一区票价为0.10元,二区0.20元,三区0.30元,以次类推;郊区普通票一区
票价为0.12元,二区0.24元,三区0.36元,以此类推;军人乘车一区票价为0.05元,二
区0.10元;学生定期乘车券(月票)一区一个月票价2.00元,二区一个月4.00元,三区
一个月6.00元;回数券(联票)12张,票价1.00元,37张票价3.00元。
  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至1948年7月期间,载客汽车运价延续使用。1948年8月,市政府召
集汽车业开会,确定汽车运价统由市工商管理局办理,并规定实行新的运价,尚志大街至道
外十六道街500元(东北地方流通券,下同);桃花巷至草料街1000元;景阳街至顾乡建国
街1200元;东北银行(道里田地街西头)至道外北七道街500元;道里十三道街至正阳河100
0元;道外十六道街至三棵树1000元;桃花巷至抚顺市场600元。同年12月,又将尚志大街至
道外十六道街改为三区,每区票价为500元。
  1952年7月,市政府根据经济建设发展规划,将客运票价列入职工福利保障项目,决定
公共电、汽车票价平均降低20.8%,其中职工、学生优待票和汽车票降低36.4%。具体运
价普通一区零售票1张600元,普通两区零售票1张1200元,普通回数券(联票)1联(10张)
5000元,一区用1张,两区用2张,军警一区票1张300元,军警两区票1张600元,职工、学生
优待票1本(60张)24000元,一区用1张,两区用2张。
  1954年1月,市汽车公司11条公共客运线路,除7、8、9线继续实行原票价外,其余线路
运价采用分段累进办法计价,即每进一段(每进一个站点)增加200元,进两段(两个站点
)增加400元。
  1955年3月,全国发行新的人民币,哈尔滨市公共汽车票价按旧币1万元折换新币1元的
规定,将旧币票价折算成新币票价。普通票旧币一区售价600元,折算新币1区票价0.06元。
  1961—1963年,汽车运价未有变化,客运票种分为市区普通票、联票、学生票、月票、
季度票和郊区普通票6种。
  1964年,市汽车公司针对回数券无限期使用,造成年统计失实等漏洞,决定停止使用回
数券,改行职工卡片式月票,票价不变。市区普通票价每区为0.06元,两区0.12元,三区
0.18元,以下类推;郊区普通票价每区为0.10元,两区0.20元,三区0.30元,以下类推;
联票每10张为0.50元;学生定期市区、郊区票均为2.00元;交警卡片季票市区、郊区均为
2.00元;市区汽车通用季票票价为22.50元。
  1965年,市汽车客运票价进行改革和调整。同年3月,市交通管理局决定,停止发售汽
车回数券(联票);5月1日起,汽车零售票由每区段0.06元降为0.05元;6月始,专线一
区职工月票定价为2.55元。同年4月,市物价委员会规定,电、汽车联合通用(不贴照片)
公用月票票价7.50元,电、汽车通用季度票价6.00元,专项专用职工月票票价4.00元。1
0月,汽车公司取消各种卡式月票,实行预售月份本票,每本分别为22张、40张、50张和60
张,每张定价0.04元,乘一区收一张。当月剩余,可兑换下月本票。其它零售票票种不变,
价格不变。
  1972年1月,停止发售票价为2.55元的各线职工月票,开始发售各线汽车通用职工月票,
票价5.00元。
  1973年11月,12线汽车执行郊区票价,恢复全程票价0.40元。
  1975年8月,根据市革委会关于各种月票按原价增加10%附加费和从零售票收入总额中
扣除10%做为附加税上交市公用事业统一规定,市区通用月票由5.00元变为5.50元,专线
月票由4.00元变为4.40元,32线郊区月票由17.00元变为18.70元,38线郊区月票由20.
00元变为22.00元。11月,经有关部门同意,市区各线每区间运价降低0.01元。
  1984年,省物价局对汽车客运票价低于运营成本而形成企业亏损的事实核定后,决定对
20年未曾调整的现行月票票价上调,即原每张月票5.54元上调至7.83元,每张月票上调2
.29元。
  1986年1月,经批准,实施票制改革,缩减月票种类,取消当时可乘坐公共电汽车的通
用月票和公用月票,只保留专线月票和本票。零售票取消固定区段计价,改用活区段人公里
计价,即2.1公里以下定价0.05元,2.1—4.3公里定价0.10元,4.3—6.6公里定价0
.15元,6.6—9.2公里定价0.20元,9.2—12公里定价0.25元,12公里以上定价0.30
元。学生月票,不分线路长短,不分市郊区,票价一律2.00元。郊区零售票,按人公里成
本0.0228元计价。汽车通用本票每本50张,售价为6.00元。
  1987—1990年末,汽车客运票价未做调整和改动。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6:51
第七节 客运量   
  
  民国时期,哈尔滨市公交客运汽车数量较少,未形成较大运量规模。1921年,哈埠首条
客运汽车开通,有5台单车容量不超16人的汽车参加运营,连同少量零散客运汽车年客运量9
6万人次,平均日客运量2600余人;1924年,市内客运汽车已有86台,年客运量410.8万人
次;到1929年,全市客运汽车发展到112台,年客运量达到537万人次。
  哈尔滨沦陷后,客运汽车发展迟缓,年客运量无明显增加。1938年7月,哈尔滨株式会
社拥有客运汽车100台,营运线路14条,年客运量600万人次。1940年,由于日本扩大侵略战
争,燃料供应紧张,使部分汽车改烧木?,市区客运汽车日渐稀少,营运线路缩至4条,年
客运量仅为1938年的25%。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哈尔滨客运车辆极少,每天能正常运行车辆不过三四台,
虽经全力抢修破旧车辆,日出车只达到16台,日客运量6000余人次。1948年,日出车为32台,
车辆完好率极不稳定,日客运量1.2万人次。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经济建设发展,公交汽车数量增加,客运量也逐年增
加。1954年客运量达到5254.1万人次,为1949年的9倍;1955—1965年,平均每年客运量达
8664.9万人次;1966年由于“文革”、“串联”所致,客运量达10267万人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公交汽车和公交路线的增加,
1979年达到23423万人次,比1977年增加16.6%;1990年,达到29010万人次,为1949年的50倍。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6:53
电车部分

第一节 营运车辆    
  
  一、有轨电车
  1927年10月,哈尔滨市有轨电车客运线路正式建成开通,投入营运的车辆由德国西门子
厂家生产,共有14台。1930-1932年期间,先后从国外购入有轨电车14台,其中德国产的孔
士牌电车6台,西门子牌电车4台,法国产的巴黎牌电车4台。1938年后,市交通株式会社先
后购入日本产东京牌、川崎牌、芝蒲牌电车27台。至1943年,哈尔滨已有电车线路4条,线
路长12.8公里。
  1953年,除沦陷时期遗留下来能使用的电车继续营运外,市电车公司购入大连产有轨电
车15台。1958年,又购入大连产有轨电车10台,拖车20台。至1965年末,哈尔滨市的有轨电
车达到77台,拖车40台。无轨电车开通后,有轨电车日渐减少,逐步被无轨电车取代。
  二、无轨电车
  1958年1月,哈尔滨市筹建无轨电车,12月,建成无轨线路6.14公里,4台哈尔滨国营
伟建机器厂生产的松花江57型无轨电车投入运行。无轨电车开通后,由于噪音小,不排出有
害气体、调速均匀、载客量大等优点,受到有关部门肯定和市民赞许。至1964年,哈尔滨市
已有无轨电车90台,其中哈尔滨产松花江型72台,京一型10台,市电车公司自制绞接式8台。
1966年以后,市电车公司先后从北京、上海、沈阳等地购入无轨电车京一型单机8台、京一
型绞接车36台、上海单机6台、上海绞接车35台、哈四型36台、沈阳绞接车40台、北京硅车9
9台。在购入新车同时,也相继报废无轨电车百余台。至1990年末,哈尔滨市已有无轨电车
营运线路9条,营业线路里程90.35公里。在籍无轨电车237台。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6:56
本帖最后由 706572 于 2011-6-8 16:58 编辑

第二节 营运组织   
  
  1921年初,徐鹏志等人成立哈尔滨电业公司筹备处,招股募集资金,屡遭挫
折。无奈,于1922年将电业公司创办权交给吉林省政府,由官股加入筹建,资金筹措稍有改
善。1925年12月,与德国"西门子洋行"签定兴建哈尔滨市电灯电车工程合同。合同规定,电
业公司资金由永衡官银号筹垫,"西门子洋行"负责修建电车、电灯工程,并提供相应的器材
设备,第二年交付通车运行。1927年3月,电业公司并入跃滨公司电灯厂,官商合办。1927
年10月,有轨电车正式通车营业,隶属电业公司。
  1931年1月,电业公司改为哈尔滨电业局。事变后,日军于1932年接管电业
局,1934年进行改组,将电灯部划归伪满电气株式会社,将电车部以资产作价160万元(伪
币)转归伪市公署交通局。伪市交通局下设电车股,经营有轨电车客运。1938年7月,有轨
电车改由伪交通株式会社电车课辖属,其主要管理人员全由日本人担任。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伪交通株式会社垮台,成立哈尔滨电车厂,傅振举任厂长。
1946年1月,"接收大员"王钟雨等人接管电车厂。哈尔滨解放后,新成立的市人民政
府接管电车厂,并于9月任李国栋为电车厂领导,组织建立电车工会。电车厂设总务股、业
务股和工务股,业务股管理电车客运。1953年10月,电车厂更名为哈尔滨市电车公司,下设
运营科,管理电车客运。
  1958年12月,无轨电车线路开通后,市电车公司下设有轨厂、无轨厂、轨线厂等,分别
经营有轨和无轨电车客运。
  1963年10月,电车公司对无轨厂机构进行较大调整,厂下设3个车队(每条无轨线路为1
个车队)、2个段(维修段、机械段)。电车公司将经理办公室改为生产办公室,增设运营
科。1966年,增设有轨三车队、无轨四车队。
      "文革"开始后,1967年2月,电车公司成立革委。1968年10月,电车公司
撤销,改设有轨厂、无轨厂、供电所,隶属市交通局直接领导。1971年12月,根据市革委
决定,电车公司恢复。
  1973年1月,电车公司下设有轨厂、无轨厂、修配厂等五个厂级单位。实行公司、厂两
级管理,公司一级核算。
  1975年3月,电车公司将所属厂取消,直接领导车队和车间。
  1976年10月,经市交通局批准,电车公司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将外勤5个车队、内勤4个
车间,组建成3个行车厂。
  至1990年末,电车公司除部分职能科室有变动外,生产营运组织未有变化。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6:59
第三节 线  路    
  
  一、有轨电车线路
  (一)1线
  1927年10月开通,始发站南岗文明街,途经中山路、教堂街、人和街、秋林公司、喇嘛
台(博物馆)、哈尔滨火车站、霁虹广场、霁虹桥、道里银行、道里市场10个站点至警察街
(友谊路)终点,全长6.6公里,配车13台,单程运行时间56分,发车间隔5分。首末车时
间,早4∶00,晚23∶00。哈尔滨解放后,除首末车时间有所变动和车辆增加外,其它无变
化。1960年3月因无轨电车通行而停运。
  (二)2线
  1927年10月开通,始发站南岗喇嘛台(博物馆),途经海关街至铁路局终点,全长1.1
2公里,配车两台。1955年11月,终点站线路由铁路局延至西大桥,延长1.5公里,增加教
化广场、西大桥两个站点,配车5台,单程运行时间17分。1959年,终点站由西大桥延至和
兴路,延长1.2公里,增加通达街、和兴路2个站点,配车9台。不久,始发站由博物馆延至
哈尔滨火车站,延长1.2公里。1960年,终点站又从和兴路延至电表厂,延长1.1公里。几
经延伸,全长6.12公里,站点9个,单程运行时间55分。首末车时间,早4∶30,晚22∶00。
1966年5月,2线有轨与3线有轨合并称有轨3线。
  (三)3线
  1929年11月开通,始发站哈尔滨火车站,途经警署街、南马路、桃花巷(承德广场)至
道外景阳街终点,后改至南十六道街终点,全长3.1公里,配车10台,单程运行时间30分。
1955年,始发站改至秋林。1966年5月与2线有轨合并后,始发站改至电表厂,途经炉具厂、
和兴路、通达街、西大桥、哈工大、铁路局、博物馆、哈尔滨火车站、烈士馆、南极街、南
马路、桃花巷等13个站点至景阳街终点。全长8.7公里,全程双轨。首末车时间,夏季早4
∶00,晚22∶30,冬季早4∶30,晚22∶00。1970年4月,因无轨电车通行而停运。
  (四)4线
  1943年12月开通,始发站道里银行,途经经纬街、安升街、安广街至安和街终点,全长
2公里,单轨运行中间站安升街处设双轨(待避线),用于会车,配车两台。单程运行时间1
5分,每隔15分相向发车。首末车时间,早5∶00,晚21∶00。1958年7月,因修筑新阳路而
停运。
  (五)5线
  1948年11月开通,始发站道里银行,途经买卖街、八区体育场、电缆厂、肉联至道外滨
江站终点,全长2.5公里,单程运行时间25分,发车间隔5分。1950年,终点站改至道外十
六道街,增加桃花巷、南马路、景阳街、北头道街、北七道街、北十二道街、北十六道街7
个站点,全长6公里。1986年5月停运,轨道拆除。
  (六)6线
  1949年4月开通,始发站文明街,途经中山路、革新街、人和街、南岗秋林公司、博物
馆、哈尔滨火车站、烈士馆、电缆厂、南马路、桃花巷10个站点至景阳街终点,全长6.8公
里,配车15台,单程运行时间30分,发车间隔为3—4分,双线运行。1987年6月停运。
  (七)7线
  1950年8月开通,始发站景阳街,途经桃花巷、南马路、南极街、肉联厂至滨江站终点,
全长2.6公里,配车4台,单程运行时间20分,发车间隔10分。首末车时间,夏季早4∶30,
晚22∶00,冬季早5∶00,晚21∶30。1963年11月,始发站改由靖宇街(东端)、经北十六
道街、北十二道街、北七道街、北三道街、景阳街、桃花巷、南马路、南极街、肉联加工厂
9个站点至滨江站终点,全长5.6公里,配车两台,双轨运行,单程运行时间25分,发车间
隔15分。首末车时间,夏季早4∶30,晚22∶00,冬季早5∶00,晚21∶30。1967年4月停运。
  (八)8线
  1953年3月开通,始发站南岗秋林公司,途经鞍山街、大成街、哈尔滨烟厂、军工学院、
文化公园5个站点至太平桥终点,全长3.7公里,配车4台,单程运行时间25分,发车间隔7
分。首末车时间,早4∶20,晚21∶30。1960年3月,该线与2线有轨连结,改称2线。1966年
4月停运。
  (九)9线
  1965年5月开通,始发站文明街,途经哈尔滨火车站、景阳街等17个站点至道外十六道
街终点,全长9.5公里,配车22台,单程运行时间45分,发车间隔3分。首末车时间,早4∶
00,晚22∶00。1966年11月11日停运。
  二、无轨电车线路
  (一)1线(101线)
  1958年12月开通,始发站省人委,途经亚麻厂、和平桥、农学院、安乐街、电机厂、锅
炉厂6个站点至汽轮机厂终点,全长6.14公里,配车4台,单程运行时间14分。1959年,始
发站线路由省人委延至博物馆,增加2.5公里,增加文昌街、博物馆两个站点,线路全长7
.0公里,配车7台,单程运行时间20分。1960年3月,始发站由博物馆延至道里友谊路,增
加哈尔滨火车站、儿童影院、道里市场、七道街和友谊路5个站点,全长12.65公里,配绞
接式车40台,单程运行时间54分。高峰发车间隔3分,平峰发车间隔4分。首末车时间,两端
终点早5∶00,晚21∶30。
  (二)2线(102线)
  1959年5月开通,始发站南岗和兴路,途经康安路、通达街、安升街、安和街等5个站点
至新阳广场终点,全长5.4公里,配车31台。1971年3月,始发站延至锅炉厂,线路增加5.
3公里,全长10.7公里,配车26台,单程运行时间43分。1981年6月3日,终点站延至友谊路,
增加1.82公里,全长12.52公里,配车32台,全线设锅炉厂(始发站)、电机厂、大庆路、
林业大学、林业医院、动物园、师范大学、和兴路、顾乡粮库、康安路、市妇产医院、共乐
街、安和街、安达街、新阳广场、道里市场、七道街和友谊路18个站点。发车间隔4分。首
末车时间,早5∶00,晚21∶30。
  (三)3线(103线)
  1960年3月开通,始发站香坊公滨路,途经香坊市场、红旗大街、香坊区政府、西香坊、
省医院、省人委、文昌街、工人文化宫、博物馆、哈尔滨火车站、儿童影院、道里菜市场、
七道街至道里友谊路终点,全长10.8公里(重复1线7.4公里)、配车38台,单程运行时间
45分,发车间隔3—4分。首末车时间,两端终点早5∶00,晚21∶30。
  (四)4线(104线)
  1966年4月开通,始发站博物馆,途经秋林公司、医大一院、烟厂、军工学院、文化公
园5个站点至太平桥终点,全长4.24公里,配车6台,单程运行时间13分,发车间隔6—7分。
1970年2月,始发站延至和兴路,里程增加3.7公里。1973年12月,无轨4线改称无轨电车64
线。1976年7月,“7381”工程路面下沉,全线停运,104线纳入101线运行。1977年5月,10
4线无轨恢复通车,始发站缩至西大桥。1978年1月,始发站又延至和兴路。1982年6月,始
发站延至炉具厂,延长0.8公里。1983年10月,始发站延至电表厂,延长0.4公里。1984年
9月,始发站延至电影机厂,延长4公里。全长12.9公里,配车35台。全线设太平桥、文化
公园、船舶学院、烟厂、医大一院、南岗秋林公司、北方剧场、铁路局、工大、教化广场、
西大桥、通达街、和兴路、炉具厂、电表仪器厂、科技大学、黑大、医大商店、电影机厂19
个站点。单程运行时间37分,发车间隔3分。首末车时间,早5∶00,晚21∶30。
  (五)5线(105线)
  1975年7月开通,始发站博物馆,途经哈尔滨火车站、烈士馆、南极街、南马路、承德
广场至靖宇街终点,全长4.3公里,配车13台,单程运行时间20分。1977年7月,始发站改
由太平桥,途经文化公园、船舶学院、烟厂、哈医大、秋林、博物馆、火车站、儿童电影院
至道里新阳广场终点,全长7.68公里,配车12台,单程运行时间37分。1978年4月,终点站
延至友谊路。1979年10月,线路从新阳广场改行高谊街,终点站改至车辆厂文化宫,增加里
程0.5公里。1985年9月,终点站由车辆厂文化宫延至工程街,增加里程0.22公里。全长8
.4公里,配车18台,单程运行时间38分,发车间隔4—5分。首末车时间,两端终点早5∶00,
晚21∶30。
  (六)6线(106线)
  1984年9月开通,始发站电表厂,途经炉具厂、和兴路、顾乡粮库、康安路、市妇产医
院、共乐街、安和街、安达街至道里新阳广场终点,全长6.35公里,配车13台,单程运行
时间30分。12月,始发站延至电影机厂,延长3.8公里,全长10.15公里,增加科大、黑大、
医大商店、保健路站点。1986年4月,始发站由电影机厂缩至电表厂。终点站延至道外滨江
火车站,增加人民银行、买卖街、电缆厂、肉联加工厂、滨江火车站5个站点,全长9.35公
里,配车13台,单程运行时间40分,发车间隔7—8分。首末车时间,两端终点早5∶00,晚2
1∶30。
  (七)7线(107线)
  1984年12月开通,始发站电表厂、途经炉具厂、和兴路、通达街、西大桥、教化广场、
工大、铁路局、北方剧场、哈尔滨火车站、烈士馆、电缆厂、南马路、承德广场至道外景阳
街终点,全长8.7公里,配车12台,单程运行时间40分。1986年10月,终点站延至道外北十
六道街,里程增加2.42公里,全长11.12公里,配车24台,单程运行时间50分。1988年10
月,终点站延至道外二十道街,里程增加1.3公里,全长12.42公里,配车26台。1989年10
月,终点站又延至龙江锅炉厂,里程增加0.7公里,全长13.12公里,单程运行时间48分。
全线设炉具厂、和兴路、通达街、西大桥、教化广场、工大、铁路局、北方剧场、哈尔滨火
车站、烈士馆、电缆厂、南马路、承德广场、景阳街、北三道街、七道街、十二道街、十六
道街、哈毛织厂19个站点。发车间隔4—5分。首末车时间,两端终点早5∶00,晚21∶30。
  (八)8线(108线)
  1988年2月开通,始发站香坊公滨路,途经香坊市场、红旗大街、轴承厂、东光厂、汽
轮机厂5个站点至动力进乡街终点。全长4.05公里,配车3台,单程运行时间11分,发车间
隔15分。首末车时间,两端终点早6∶30,晚19∶00。
  (九)9线(109线)
  1989年9月开通,始发站文明街,途经工人文化宫、革新街、儿童公园、南岗秋林公司、
博物馆、哈尔滨火车站、烈士馆、电缆厂、南马路、承德广场、景阳街、道外北三道街、七
道街、十二道街等15个站点至北十六道街终点,全长9.45公里,配车18台,单程运行时间4
2分,发车间隔5—6分。首末车时间,两端终点早5∶00,晚21∶00。
  三、汽车线路
  1985年8月,哈尔滨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决定从市汽车公司调出20台绞接式客车,由电车
公司成立加车车队,备停电和高峰用车。12月,启用14台绞接客车投入博物馆一带高峰运行,
时间早6∶00—8∶30,晚16∶00—18∶00,缓解了高峰“乘车难”。1987年6月,哈尔滨最
后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停运,由10台绞接汽车(包括未启用的6台)参加文明街至景阳街运行,
称为加车线路。1989年9月加车线路停运,由无轨109线取代,20台绞接客车移交市汽车公司。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6:59
一、有轨电车调度室
  (一)1线调度室
  1927年10月,1线有轨电车开通。始发站南岗文明街设有砖混结构调度室,配调度、乘
务各1人,室内设有桌、椅。在终点站道里警察街(友谊路)购买7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民房做
调度室,人员和设施与文明街调度室相同。
  解放后,文明街调度室继续使用。1958年,调度室因做他用,在文明街34号处用1台旧
拖车代做调度室,面积12平方米。1972年,市果品公司建楼,拖车调度室被拆除,翌年楼房
建成后,从一层临街处划分出50平方米做始发站文明街调度室。终点站道里友谊路调度室继
续使用,1960年3月,因无轨电车通行而停用。
  (二)2线调度室
  1927年10月,2线有轨电车开通。始发站喇嘛台(博物馆)设有6平方米活动房调度室,
配调度、乘务各1人,室内有长凳,炉子取暖。终点站铁路局,设有自盖简易活动房调度室,
面积8平方米,人员和设施与喇嘛台调度室相同。
  解放后,因线路较短,满足不了市区居民乘车需求,线路多次延伸,调度室随线路延伸
而变动。1966年5月,因有轨2线与3线有轨电车合并,改称3线调度室。
  (三)3线调度室
  1929年11月,3线有轨电车开通。始发站月牙街调度室为吉林省政府于1927年投资建设
的砖混结构房,面积40平方米,配调度、乘务各1人。室内设桌椅1套。终点站靖宇街调度室
为1929年购买的民房,面积7平方米,人员和设施与月牙街调度室相同。
  解放后,有轨电车3线两端调度室继续使用。1953—1957年,始发站调度室改为中心调
度室,除汽车公司6线使用外,还兼作电、汽车公司月票发售点。室内增加了电话、大水壶。
3线有轨电车停运后,调度室改做他用。
  (四)4线调度室
  1943年12月,4线有轨电车开通。始发站道里十六道街调度室为10平方米的砖房,配调
度、乘务各1人。室内有桌、椅,炉子取暖。终点站安和街调度室是自盖临时房,面积7平方
米,人员和设施与十六道街相同。
  解放后,有轨4线两头调度室继续使用。1958年7月,新阳路铺修路面,线路停运,轨道
拆除,调度室也随之拆除和改为他用。
  (五)5线调度室
  1948年11月,5线有轨电车开通。始发站道里银行调度室为1948年电车厂购买砖混结构
房,面积27.36平方米,配调度、乘务各1人,室内设桌椅两套。终点站南极街调度室为194
8年自盖活动房,面积7平方米,配调度、乘务各1人,室内设凳子2个。1986年5月,该线改
通无轨电车而停运。
  (六)6线调度室
  1949年4月,6线有轨电车开通,始发站与终点站调度室分别使用1线(文明街)、3线(
景阳街也称靖宇街)调度室。
  (七)7线调度室
  1950年8月,7线有轨电车开通。始发站道外景阳街调度室与3、6线共用。终点滨江站调
度室为1950年自建活动房,面积9平方米,室内有长条凳两条。1967年4月,因7线有轨电车
轨道拆除改做他用。
  (八)8线调度室
  1953年3月,8线有轨电车开通。始发站秋林设有自建活动房调度室,面积6平方米。终
点站太平桥调度室为自盖12平方米土房,配调度、乘务各1人,室内有凳子两个。1966年4月,
因无轨电车线路开通、8线有轨电车轨道拆除而改做他用。
  (九)9线调度室
  1965年5月,9线有轨电车开通。始发站文明街调度室,与1、6线共用。终点站道外北十
六道街调度室为1965年自建砖木结构房,面积19.86平方米,配调度、乘务各1人,室内有
电话、桌、椅。1966年11月因本线停运而改做他用。
  二、无轨电车调度室
  (一)1线(101线)调度室
  1958年12月,1线无轨电车开通。始发站省政府调度室设于和平路东端临街处,面积35
平方米(非永久性建筑),设调度1人,内有电话、桌、椅等设施。1959年,始发站延至博
物馆,调度室由电车公司自建,呈圆形,可容纳1—2人。1960年3月,始发站延至友谊路,
调度室设于尚志大街1号,是借用的,面积60平方米,内有电话、桌、椅。终点站汽轮机厂
调度室为临时搭设的活动房。1977年,设于汽轮机厂投资兴建的砖混结构楼房内,面积40.
17平方米,内有电话、发车铃、桌、椅、长条凳等。
  (二)2线(102线)调度室
  1959年5月,2线无轨电车开通。始发站和兴路调度室为活动房,面积20平方米,内有桌、
椅;终点站康安路调度室是临时借用电力学校的收发室,面积10平方米,室内有电话可借用。
1971年3月,始发站延至锅炉厂,调度室为电车公司自制活动房,面积10平方米,室内有桌、
椅。1976年,由活动房迁至锅炉厂投资建造的砖混结构平房内,面积16.34平方米,室内有
电话、办公桌、椅子、凳等。1981年6月,终点站延至友谊路,与101、103线共用友谊路调
度室。
  (三)3线(103线)调度室
  1960年3月,3线无轨电车开通。始发站香坊公滨路调度室为自盖简易活动房,面积25平
方米。1971年,设在电车一公司自筹资金建造的280平方米砖混结构楼房内,使用面积15平
方米,内有电话、对讲机、发车铃、桌、椅等。终点站友谊路调度室与101、102线共用。
  (四)4线(104线)调度室
  1966年4月,4线无轨电车开通。始发站博物馆调度室设于喇嘛台东北侧的平砖房内,面
积25平方米,后扩展为40平方米,室内有电话、桌、椅。终点站太平桥调度室为自盖的临时
草房,面积12平方米,室内有桌、凳。1977年5月,始发站延至西大桥,调度室为15平方米
活动房。1978年1月,始发站延至和兴路;1982年6月,始发站延至炉具厂;1983年10月,始
发站从炉具厂延至电影机厂。终点站线路3次延伸,由活动房充当的调度室随之移动。1985
年,电车二公司在电影机厂活动房调度室附近,自筹资金建盖砖混结构办公室,面积为219
.13平方米,并将其中22.52平方米的房间做4线无轨电车调度室,内有电话、发车铃和办
公桌椅等。
  (五)5线(105线)调度室
  1975年7月,5线无轨电车开通。始发站博物馆调度室为临时活动房,面积5平方米,设
调度1人,室内有桌、凳;终点站靖宇街调度室使用原有轨电车的。1977年7月,始发站改至
太平桥,调度室为自建土草房,面积12平方米。1978年,土草房废弃,租用近处100平方米
砖混房做调度室,内有电话、发车铃、桌、椅等。终点站改至道里新阳广场,调度室为自建
活动房,面积6平方米。1978年4月,终点站延至友谊路,1979年10月,终点站又改至车辆厂
文化宫,终点站几经延伸,活动房充当的调度室随之移动。1985年9月,终点站延至工程街,
调度室为自建木板活动房,面积25平方米,设调度1人,室内有电话、桌、凳等。
  (六)6线(106线)调度室
  1984年9月,6线无轨电车开通。始发站电表厂调度室为自建砖混房,面积124.8平方米,
其中10平方米做专用调度室,室内有电话、桌、椅。终点站新阳广场调度室为原2线无轨活
动房。12月,始发站延至电影机厂,调度室与4线无轨共用。1986年4月,始发站缩至电表厂,
终点站延至道外滨江站,终点站调度室为电车公司自建的73.3平方米活动房,包括维修间、
职工食堂,室内设有电话、桌子、长凳等。
  (七)7线(107线)调度室
  1984年12月,7线无轨电车开通。始发站电表厂调度室设在西大直街407号处,砖混结构,
建筑面积124.8平方米,房产所有者为哈工大。除设调度室,还有车队办公室、会议室、维
修间等。调度室有电话、桌、凳等。终点站道外景阳街调度室使用原3线有轨电车调度室。1
986年10月至1988年10月间,终点站两次延伸,均未设调度室。1989年10月,终点站延至龙
江锅炉厂,调度室为木制的,面积4平方米,内有电话、发车铃等。
  (八)8线(108线)调度室
  1988年2月,8线无轨电车开通。始发站香坊公滨路调度室与无轨103线的共用。终点站
动力区进乡街调度室为1988年所建,砖混结构,面积140平方米。除调度室外,还有车队办
公室、食堂、休息室等,调度室有桌、椅、电话。
  (九)9线(109线)调度室
  1989年9月,109线无轨电车开通。始发站文明街调度室使用原有轨1线调度室,面积50
平方米,内有电话、发车铃和桌、椅。终点站道外十六道街调度室为1963年修建的20平方米
砖房,室内有电话、桌、椅。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7:01
一、有轨电车票价
  1927年10月,哈尔滨有轨电车票种分普通票、联票和学生月票3种。普通票按区段计价,
1区段0.05元(哈大洋、下同)、两区段0.08元、3区段0.15元;联票1册22张1.00元;
学生月票1册100张3.00元;军人、警察和未满3岁孩童免费乘车。1933年9月,有轨电车与
汽车竞争,有轨电车票价下调,普通乘车券一区0.04元、两区0.08元;军人乘车券一区0
.02元,两区0.04元;回数乘车券26张区券1.00元,52张区券2.00元;定期乘车券,一
个月一区券1.20元,一个月两区券2.40元。1938年,票价上调,普通乘车券0.05元(伪
满币,下同);军人乘车券0.03元;回数乘车券21张1.00元,64张3.00元;学生定期乘
车券一个月1.20元;包车每台3.00元。1941年7月,电车票价再次上调,普通1回乘车券0
.07元,普通3回乘车券0.20元;16张回数券1.00元,49张回数券3.00元;中学生通用券
3个月5.70元,1个月2.10元,小学儿童通用券3个月4.40元,1个月1.70元;片道(单程
)军人券0.04元,往复军人券0.07元。1942年3月,电车票价又一次上调,5张回数券0.5
0元,10张回数券1.00元,31张回数券3.00元,特别1回乘车券0.20元;军人片道券0.05
元,军人往复券0.10元;国民学校儿童券一个月1.70元;包车一台一次单程20.00元。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哈尔滨的通用货币改用“红军票”(苏联红军发行,
与东北流通券等价流通)。1946年5月始,有轨电车票价普通票一区5元。1946年夏,“红军
票”停用,同年10月,电车票价一区调至10元,1947年调至30元。
  1949年2月,改区段计价为全程计价。票价1、3、5、6线全程各2000元(东北币,下同
),2、4线全程各1000元。6月,票价上调,1、3、5、6线全程各3000元,2、4线全程各200
0元。1950年5月,票价再次上调,1、3、5、6线全程各4000元,2、4线全程各3000元。1950
年9月,6线票价下调至3000元,其它线路票价不变。
  1951年,恢复区段计价,且票价下调,普通票一区400元,全区600元;军人票一区200
元,全区300元。
  1952年,有轨电车票价调整,一区票取消,普通票全区由600元调到500元,军人票全区
由300元调到200元,增售回数券,每张400元。
  1955年3月,普通票全区为0.05元(新人民币,下同);军人全区票0.02元;回数券
每张0.04元,每联10张0.40元;学生票每月1.50元,专线月票2.40元,通用月票4.00
元。
  1965年3月,市交通局公布“关于改革电、汽车票制,降低票价的通知”,从4月1日全
面实行职工月票制,从5月1日实行普通票新票制。有轨通用月票由4.00元降至3.00元;有
轨专线月票由2.40元降至2.00元;停售电、汽车回数券;6月,实行专线一区职工月票。
  1978年8月始,专线月票每张2.75元(含附加费0.25元);有轨、无轨通用月票4.95
元(含附加费0.45元);11月始,专线学生月票每张2.00元。
  二、无轨电车票价
  1958年12月,无轨电车通车,票种分普通票、月票和联票。普通票按设定的分区点计价,
一区段0.06元,两区段0.12元;月票,职工专线月票每张5.00元,职工一区月票每张2.
50元,学生专线月票每张2.00元;联票每联10张0.50元。
  1965年4月1日起,根据市交通管理局的决定,实行职工月票新价格;5月1日起实行普通
票新票价。无轨专线职工月票每张由5.00元下调至3.50元,普通票每区段由0.06元下调
至0.05元,回数券(联票)停用。6月,为方便短程乘车职工,实行专线一区段职工月票,
每张2.55元。
  1975年7月,市革委会《关于征收公共电、汽车城市附加费的通知》规定,8月起,无轨
电车月票、包车收入按原收入增加10%附加费,零售票由收入总额中扣除10%附加费,上缴
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增加后,专线月票票价由3.50元变为3.85元,停售2.55元一区段
职工月票。无轨电车5路开通后,全程实行0.10元一票制,12月,票价改为0.05元一票制。
1977年8月,发售有轨、无轨通用月票,每张4.95元(含附加费0.45元)。
  1986年4月,经上级批准,实行票制改革,取消固定区段计价,改用按里程计价,即2.
1公里起价0.05元,每增加2.1公里,票价递增0.05元。零售票价为0.05元、0.10元、0
.15元、0.20元、0.25元,取消电车公用月票和通用月票,保留职工专线月票和学生专线
月票;职工专线月票,7公里以内线路6.00元,7—9公里线路7.00元,9公里以上线路8.0
0元(不含附加费);学生专线月票2.00元;发行通用本票,票价7.00元,每本60张,乘
一次车交一张票。
  1986年4月1日,本票实行季度有效。7月1日起,改为当月有效,每天使用两张,并印有
日期。1989年8月,恢复电车通用卡片月票,票价每张13.20元(含附加费1.20元)。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7:01
第七节 客运量   
  
  1927年10月,哈尔滨开通两条有轨电车线路,共投入14台电车运行。据《哈尔滨市客货
运输统计年刊》记载,1928年有轨电车日客运量16859人次,年客运量615万人次。沦陷时期,
1931年日客运量34804人次,年客运量1270万人次,1934年,有轨电车由于线路延长,车辆
增多,日客运量达到45058人次,年客运量达到1622.1万人次。
  新中国成立后,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客运量逐年增加。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7:02
第五章 其它客运   
第一节 通勤捎脚   
  
  由于“文革”等原因所致,1966年7月始,哈尔滨市的公共交通逐年紧张,出现
了“乘车难”,尤其是早晚客流高峰和冬季乘车更难。1978年,日客流量80万人次,1979年,
日客流量最高峰超过百万人次。为缓解早晚高峰“乘车难”,1980年11月,市政府除确定部
分较大工厂实行错时上下班外,还针对职工通勤车往返程空驶或客位乘员不饱的实际,组织
符合条件的部分通勤车在早晚客流高峰时有偿(按公共电、汽车票价标准售票)运送所经公
交线路站点的乘客。当年参加通勤捎脚的单位共有59家,车辆65台,日运送乘客6万人次。1
981年,又有61个单位的111台客车参加通勤捎脚。到1983年,参与通勤捎脚的单位达到223
家,车辆476台。
  1990年末,全市共开辟通勤捎脚线路43条,参与捎脚的单位326家,投入车辆936台,日
载客能力达7.9万人次。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7:03

  第二节 联营客运   
  
  1980年,针对哈尔滨市公共交通运力十分紧张的实际,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为解决“乘车
难”,在组织通勤捎脚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采取自愿的原则,将社会闲置的大中型客车组
织起来,开辟联营线路,实行定线、定点、定时运营。1983年5月,第一条联营线路正式开
通,定名为联运汽车51路。此后,数条联营线路相继开通,至1990年末,哈尔滨市已有联运
线路12条,投入联运客车94台,线路全长166.9公里,日载客能力达8.9万人次,对缓解“
乘车难”、解决闭塞区段市民出行及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布局起了重要作用。
  联运汽车51线 1983年5月开通,由市化学工业总公司运输公司汽车联运二队经营。始
发站三棵树火车站,途经新春乡、建成厂等10个站点至终点香坊红旗大街,全长9公里,配
车8台,高峰运行间隔10分,平峰运行间隔15分。首末车时间,早6∶10,晚19∶00。
  联运汽车52线 1983年5月开通,始发站动力区孙家站至终点香坊红旗大街,由哈尔滨
手表厂经营。由于经营不善,亏损较重,改由哈尔滨广播器材厂经营,后因收益甚微,经市
政局、市公用局同意停运。1985年后,经营单位又几次变更,直到1989年11月,由哈尔滨第
三工具厂经营,重新开辟联运汽车52线。始发站三棵树火车站,沿途经13个站点至终点动力
区市第五医院。线路全长17.3公里,配车15台,运行间隔10分。首末车时间,早6∶30,晚
19∶00。
  联运汽车53线 1984年9月开通,由市化工五厂经营,1985年末,改由松江橡胶厂负责
经营。始发站太平桥,途经15个站点至终点电碳厂。全长14.3公里,配车8台,高平峰运行
间隔20分。首末车时间,早6∶30,晚16∶30。
  联运汽车54线 1984年9月开通,哈尔滨化工总厂经营。始发站道外北头道街至终点江
北广信屯。1985年初,化工联运公司接管,由始发站道外北头道街途经大新街、七道街、松
浦3个站点至终点马家船口,全长15公里。由于经营效益较差,1986年初,改为季节性线路,
封冻后、开江前运行,配车1台,早晚定点发车。
  联运汽车55线 1983年5月开通,由哈尔滨市广播器材厂经营。始发站广播器材厂,途
经通乡街等8个站点至终点安乐街,全长8公里,配车13台,运行间隔8—10分。首末车时间,
早6∶00,晚20∶00。
  联运汽车56线 1985年9月开通,由哈尔滨电表仪器厂经营。始发站动力区安乐街,途
经和兴路、通达街等11个站点至终点哈尔滨火车站,全长8公里,配车7台,运行间隔15分。
首末车时间,早6∶30,晚19∶00。
  联运汽车57线 1986年7月开通,由市冷冻厂和市化轻仓库联合经营。始发站道里九站
至终点太平桥。1986—1988年期间,经营者两次更换,因亏损停运近一年。1989年5月,由
市公共汽车公司一厂七星联营车队经营,重新开辟联运汽车57路,始发站改至南岗北方剧场,
途经秋林、先锋小区等10个站点至终点太平纸箱厂,全长9.2公里,配车6台,运行间隔15
分。首末车时间,早6∶30,晚18∶30。
  联运汽车58线 1985年8月开通,由市公共汽车公司一厂七星联营车队经营。始发站北
方剧场,途经哈尔滨火车站、抚顺小学、康安路等10个站点至终点道里二砖厂,全长14公里,
配车9台。运行间隔10分。首末车时间,早6∶30,晚19∶00。
  联运汽车59线 1985年9月开通。由轴承厂和化肥厂共同经营。始发站香坊公滨路,途
经省医院、和平路、和兴路、康安路等21个站点至终点道里汽车齿轮厂,全长18.5公里,
配车21台,高峰发车间隔6分,平峰发车间隔10分。首末车时间,早6∶00,晚19∶30。
  联运汽车60线 1985年11月开通,由东安发动机厂经营,始发站平房,途经23个站点至
终点承德广场,全长33.7公里,配车2台。1989年11月,由于车况较差停运,1990年末仍未
恢复运行。
  联运汽车61线 1989年7月开通,由省消防器材厂经营。始发站为红旗乡(红旗村),
途经旭光村、新乐村等4个站点至终点平房新疆街,全长12公里,配车2台,开线不久,由于
哈平路复修、车况较差停运,1990年末仍未恢复运行。
  联运汽车62线 1990年7月开通,由哈尔滨广播器材厂等单位联合经营。始发站安乐街,
途经工程机械厂、热电厂等8个站点至终点东山,全长7.9公里,配车6台,运行间隔15分。
首末车时间,早6∶30,晚18∶30。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7:04
第三节 营运组织   
  
  1980年初,根据市政府的决定,由市建委、市公用局等单位派员成立哈尔滨市通勤检查
组,设有办公室,地址在友谊路103线无轨电车终点附近处。当年,将59个单位的65台通勤
车组织起来参与通勤捎脚。1981年4月,通勤检查组改称哈尔滨市通勤办公室领导小组,下
设办公室,负责管理通勤捎脚车。1982年9月,通勤办日常工作职责划归市公用局。年末,
市公用局根据市政府授权,重新组建通勤办,仍由市政府直接领导。1985年,通勤办撤销。
1986年2月27日,市客运联营公司正式成立,隶属市公用局。其职能是负责对捎脚车、联运
汽车营运资格的审定,运行、服务监督检查管理,线网布局规划等。1989年4月,市客运联
营公司划归市交通局。1990年9月,经市编委批准,市客运联营公司更名为哈尔滨市客运联
营管理处,职能不变。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7:04
第五节 客运量    
  
  1980年,通勤捎脚车客运量为178万人次,1990年达到2325万人次。1984年,联运汽车
客运量为152万人次,1990年已达到3279万人。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7:06
完~
资料来源:http://218.10.232.41:8080/was40/search?channelid=21445
作者: 706572    时间: 2011-6-8 17:36
再转几张图片..
作者: 狼的灵魂    时间: 2011-6-8 17:49
强烈建议置顶,这个就是哈尔滨公交的发展史啊
作者: KVBSDONGLI    时间: 2011-6-8 18:49
不错的帖子 介绍的挺全面的   
作者: 1977    时间: 2011-6-8 19:29
很精彩的帖子啊..我狂顶一个月.
作者: 随便913    时间: 2011-6-8 20:03
   长知识,呵呵
作者: 哈尔滨公交通    时间: 2011-6-8 21:12
这真是个好东西,极具研究价值,历史脉络比较清晰,但也有一些疏漏,最明显的就是上个世纪前半叶从外国进口的汽车品牌貌似有好几个都写错了

作者: fordbenson    时间: 2011-6-8 21:45
大家仔细研究会发现很多线路是有渊源的,比如8路和338路

仔细看了一遍对于80年代线路的记忆基本没啥太大错误,只是汽车公司线路的变更很是怪异而且变动非常大,还有其实早在80年代末的时候电车公司的线网就已经架设到了新中新这里只不过没有车过来而已!
作者: wy001    时间: 2011-6-9 08:25
很好很好,很多我都不了解的这里都有,请求置顶
作者: zly99801    时间: 2011-6-9 08:42
本帖最后由 zly99801 于 2011-6-9 08:43 编辑

11线变化是最小的线路
348
作者: dapeng302    时间: 2011-6-10 23:16
337、16路都曾经到过阿城,可惜现在...  
作者: dapeng302    时间: 2011-6-12 10:56
337只到新华乡。
作者: KVBSDONGLI    时间: 2011-6-18 12:38
现在的靖宇街。。。哎                 
作者: fxj002    时间: 2011-10-5 21:34
本帖最后由 fxj002 于 2011-10-5 21:36 编辑

4路以前还到军工这呢。。。可惜没坚持住。。。

另外,汽车的行驶路线变动真是超级大,大的都无法理解,有的甚至没有任何的连续性。。。。。

就好像62一样,头一天我还在大方里坐它去125中,第二天几乎改了1/2的路线。。。。。
作者: 北冰洋    时间: 2012-10-7 23:23
dapeng302 发表于 2011-6-12 10:56
337只到新华乡。

新华乡就是阿城的。
作者: 北冰洋    时间: 2012-10-7 23:25
有些史料细节不是很准确的啊。比如3路,1982年12月的时候并没有“先锋路”一站,我1987年上初一的时候还在“电池厂”站停靠呢,忘了哪年改到先锋路的了。
作者: fxj002    时间: 2013-8-1 22:06
说实话,有点想楼主了。。。
作者: 94路无轨电车    时间: 2014-1-9 23:42
在增加一下109以后的无轨电车以及电车公司的汽车历史和各条无轨电车改汽的时间和原因就更好了。
作者: 木鱼春霆    时间: 2017-4-11 15:42
哈尔滨地产公交车载客运营60周年纪念!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