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大家说说童年时代的公交情结~~~~~~~~~~~~ [打印本页]

作者: sfog2008    时间: 2010-11-23 10:39
标题: 大家说说童年时代的公交情结~~~~~~~~~~~~
记得小的时候,拿铅笔盒做公交车,将军棋的棋子做成椅子摆在铅笔盒上,跳棋当乘客,摆在大饭桌上跑,用粉笔画出蛇形的线路,就是有效利用桌面的面积,用火柴棍夹着纸条做站牌,插在橡皮泥上,固定好.......当时还有快车和区间呢~~~~~~
作者: 猫儿咪儿    时间: 2010-11-23 10:42
小时候没事就在纸上画线路图玩儿,做过纸模,经常坐车兜风……
作者: 东风杭气    时间: 2010-11-23 10: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uangyan3015    时间: 2010-11-23 10:52
标题: 截取片段文档
…………

1981年9月,我踏入了小学的大门,开始了我的学生生涯,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我对汽车也是很感兴趣的,不过于大家不同的是,我对公共汽车有很独特的爱好,而其他人都是喜欢小汽车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于公共汽车的爱好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强烈了。大约是1984年国庆,发生了一件事情,我当时和全家人一起外出游览,在古观象台走散了,我当时手里只有5分钱,而当时的一张地铁票是1角,怎么办?我上了一辆9路,花5分坐到了前门,看到天安门广场,我心里踏实了一些,因为我印象地铁就是从西开到东的,我想沿着地铁走一定可以走到家,于是我就一直往西走,其实我当时不知道,从长椿街到南礼士路站之间有一个拐弯,而当时还没有二环路,我走过长椿街后仍然一直往西,但是沿途没有任何地铁站,不过我心里的方向还是很坚定的,最后走过了小马厂48路总站,我想不能再往西了,于是向北一直走,走到了玉渊潭公园南门,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我又沿着水渠一直往西,最后终于找到了熟悉的路,等我到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这件事情给我印象很深刻。
1987年9月,我考入了北京市育英中学初中,在这里,我遇到了可以说是我的公交方面的启蒙老师,其实他是我初一的语文老师,是我很敬佩的一位老师,当时他在课堂上可以给我们讲述没有删节的《荷塘月色》,他当时要求我们每周要写一篇周记,我有一次写了一篇议论文,写的就是公交的话题,当时我家住在郊区,大家进城都要坐338路公共汽车(西单-玉泉路),1986年12月10日,338路撤消,结果我们大家进城都很不方便,于是我就议论了一下这个事情,当时语文老师看过,给我了一个“优”,并且在评语中写道:能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很好,希望以后多多关心身边的国家、社会的大事。可以说就是这个评语给了我最坚强的支持,因为当时我还担心这篇周记能否及格,现在可以说,就是这篇文章,使得我和公交、和月票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8年7月,中学的第一个暑假,我买了第一张月票--通工月票,售价5元,其实应该买通学月票,那样可以节省一元,但是办起来很麻烦,当时学校卡得很严,凡是要办学生月票,必须要求家距离学校要大于4站地,并且手续复杂,要先到学校政治教育处开介绍信,都是油印的固定格式的,介绍信是开往公交公司的,写着学生XXX,现在因家距离学校四站以上,请求发售学生月票,然后盖学校的公章,学生拿着介绍信到月票发售处买带有学生月票购买证明的底版,回来贴照片,再去学校盖章,最后才可以去买,学生月票底版一年一换,当时我觉得麻烦就没有办,直接买的通工月票。我的第一张月票是在当时动物园7路总站边买的,一个小屋子,有3个窗口,北墙外有一个,并且那里有一棵大杨树,在树下排队很舒服。我第一次使用是在19路上(动物园-西便门),当时从动物园坐到了复兴门,第一次用月票的我还是很兴奋的,这下北京都可以去了,当时没有月票无效线路一说的,凡是郊区线路都可以使用月票的,因此买月票是很值的一件事情。
1988年7月,对于我来说也是创记录的一个月,这个月实际上我用月票的时间大约是20天,但是就在这一个月里,我每天早上出去转一圈,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再出去转一圈,就这样,我转到了几乎当时的各个偏僻地方,可能到现在,很多人也无法理解我拿着月票四处游荡的行为。我当时戴着一个笔记本,每次我坐都问售票员,如果不用月票那么应该花多少钱,一个月下来,我统计了一下,如果我不用月票,那么我出行的支出是125元多,也就是说,我当时花了一张月票的钱,但是实际坐了25倍月票的钱,这个记录是我至今都没有打破的记录,估计以后也不会有这样的记录了,当时我坐到北京能用月票的各个偏远角落,北到314路(昌平西关-长陵)的长陵站,东到312路(郎家园-通县)的通县站,南到366路(木樨园-黄村)的黄村站,西到326路(苹果园地铁-圈门)的圈门站,就在短短的一个月里,我坐了月票有效的200多条线路中的绝大多数,可以说通过月票,我了解了公交,了解了北京,了解了身边的社会,了解了我自己。

…………
作者: 天涯狂想    时间: 2010-11-23 11:04
相信来这儿的小时候多少都会有公交情结,要不也不会有这个一般人都理解不了的爱好
作者: alljtcc    时间: 2010-11-23 11:11
用牙膏盒做车身套在MATCHBOX车上,曲别针掰直了头上做个钩子当电杆,柜子里拉两根线跑电车玩
作者: wby0423    时间: 2010-11-23 11:35
自己创造城市,自己创造线路,自己创造站名,用不同颜色的圆珠笔区分不同的线路。
作者: httpo    时间: 2010-11-23 11:57
可能父亲是司机的原因,从小我就喜欢汽车。记得当时还在奶奶家住,要去姥姥家首先是母亲带着我先坐汽车,到了车站再与父亲会和。后来我单独坐车,父亲告诫我不能坐到铰接盘的座位上。
作者: 响水洞天    时间: 2010-11-23 12:32
4岁时曾经把线拉得满家都是,把一面带椭圆柄的镜子挂在上面当“电车”。妈妈无奈,只好趁我睡觉把线收了,骗我说“蜘蛛以为那是它的网,给拿走了”。11、12岁的时候主要用牙膏盒当车,床边有块2米长的木板,一端当首站一端当末站,中间画着各种路况,环岛、双黄线、禁止左转右转什么的都有,还有区间车专用的掉头区域。
作者: xblswf    时间: 2010-11-23 12:37
我爸说我还没记事的时候,我奶奶就天天抱着我在马路边看汽车。直到我4岁左右我还喜欢在珠市口把角看汽车,那是对公共汽车产生了浓厚兴趣。天天研究北京地图、画公交车、画线路牌。小时候玩玩具,我每次都是用积木和插片玩具打造一个城市,用长的像长条形的积木当做单机公交车,插片组成铰接公交车,在床上推着玩,自己还模仿公交车启动运行时的声音.....,后来 我用方方正正的肥皂盒当做公共汽车,在上面画上图案。把类似于上海药皂舒肤佳那样的肥皂盒用纸片粘起来2个当铰接车,后来用雷达蚊香盒做单机车。做了许多个,组成一个车队放在桌上。我奶奶看见就扔,扔完我还做。后来让我奶奶扔掉的肥皂盒都够组成好几个车队的了。小时候在胡同里练长跑,练习的路线全被我设计成了公交路线。每次练习长跑都相当于运转自己YY的路线。
过去好多年了...现在想想那时的事,还是很兴奋
作者: ed4avin    时间: 2010-11-23 20:05
小时候最喜欢扑克牌,不是为了玩,A-K,代表1-13路,然后更喜欢家里的大床,让扑克牌当车在床上开……
作者: sdd    时间: 2010-11-23 20:09
本帖最后由 sdd 于 2010-11-23 20:11 编辑

大家真情交流,看着很感动!

我文笔不好,就记记流水帐

买的第一张市学月票,89年12月。那时因为小学平房改楼房,我们要出去到一所中学校舍学习1年,就办了月票,其实就2站地,中午都是回家吃饭的。然后寒假开始市区范围遛车,基本是一次去专门坐一条线路,那时市区就到62路/121路,一年时间都坐遍了。印象最深是在十条豁口等42路,不懂什么叫高峰车,从两点等到四点,也开始发车了,也觉得该回家吃饭了,真遗憾。后来是42改周日白天连续运行了,才坐上42路,那时对42路市区里这个“大特快”很感兴趣!学校恢复原址,但我家搬远了,所以一直打市学月票,好几年都是2元,后来在初中时涨到4元了。

打了通学月票。95年9月上高一。中考完了疯玩啊,就觉得市区月票能去的地方太少了,暑假里花钱打票坐了不少郊区车,我妈心疼了,干脆给你打一通学月票吧。(俺娘真好!)于是9月开学到总务处换了通学的底板儿。那时学校到月底都给办月票。第一次拿月票坐郊区车,围着三环转了一圈,那会儿没300,我是28-368-324-374-367转了一圈(东三环不包括,因为就住那边太熟悉了)。高中学习压力很大,但有双休日,我一般每月出去坐两三次车,怎么也得把通学月票多出来的钱坐回来吧。记得300开通时,真是兴奋,正赶上周二下学早,我赶紧去坐了一圈,从和平街北口坐的外环。那时对大公交上主路高架桥觉得巨爽啊!

上大学在郊区,可以明证言顺的打通学月票了,这时的通学也涨到了10元。大学时出去坐车很少了。

07年取消了月票卡,工作单位也搬近了,开始骑车上班,逐步一个月都坐不了几回公交了

对公交的又一次欣喜,还得说08年元旦的4折。之后开始全面运转八方达!

作者: 日本老猫    时间: 2010-11-23 20:12
在楼群里,那张纸写上每个地方的名字比如“30楼前井盖”、“小学正门”等,组成一个环线,贴在自行车上,然后骑车按这线路走,还在那些地方都写上几几路到哪里……
作者: 96321    时间: 2010-11-23 20:31
看到LS觉得原来真好啊……话说我是90后,虽然对公交的喜欢是新世纪的事,但是也是不错的,记得那时候(05-07年)寒暑假天天出去玩……我的T7也拍了不少照片,西站、乔庄、丁家滩、斋堂、房山、黄火、怀柔、延庆,只要你能想到的地方,我和我的T7肯定去过……

作者: 城铁13号线    时间: 2010-11-23 21:04
我在家开车!搬把小板凳,坐茶几左角。拿一月饼圆铁盒当方向盘。右手边放置1-3个饮料瓶子,当档把。嘴里:“等嗯嗯嗯嗯嗯……车辆出站请注意安全,车辆出站请注意安全。下一站:xxx。……”然后模仿该线路车发动机工作声音。到站后“七……个郎当”。6141开关门好像都是这声。6170开门好像就是“个郎当”。
此外还有画车,坐车,背公交线路。
(我4-5岁那会儿1-122的首末站差不多都知道。夜班也差不多。300-400的能背下来百分之八十吧!
有一次。老612刚开那会儿。晚上去坐。结果到廖公庄都没回来车了。经售票员指点坐的一辆370。我怎么记得一路上看见好多条铁路呀。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车是白柴。后来是5路用过的那种绿门上边显示路号的6141.最不喜欢的是茶色玻璃的6141cng
作者: ronwu    时间: 2010-11-23 21:27
我在家开车!搬把小板凳,坐茶几左角。拿一月饼圆铁盒当方向盘。右手边放置1-3个饮料瓶子,当档把。嘴里:“ ...
城铁13号线 发表于 2010-11-23 21:04


月饼盒不行 脸盆手感更好

作者: 自己努力    时间: 2010-11-23 21:37
从小开始喜欢公交车是在81-82年原因是一次的两辆公交车的剐蹭,当时我就在车上,车厢里的人说出车祸,两车人都伸出头看,包括我的父亲,我看到两个司机就简单说了几句,就把车挪开就各走各的了,我觉得这个工作不错又不下岗(现在的话)。小时候我在家,就用筷子在床上摆着玩,床当停车场,外屋的床当另一个总站,码的整整齐齐的一根筷子是单机,两根连起来是通道,出车,经过沙发,茶几,酒柜,写字台到了达了终点。上学后,父亲在双庙上班,母亲大山子,家住天坛东门,当时有个亲戚是在312工作,就能拿到郊区的版,咬着牙换了个通学,放假就能去大山子了,41--106--401 /35--110--401去了几次,月票没收了,家里人太担心,后来也偷偷的出去过几次,比较清楚一次是,安定门做409到南湖渠走到404的总站在换车,那边都在施工,路不好走,边打听边找到的,还有很多,以后在写吧
作者: 938支线    时间: 2010-11-23 21:45
回复 xblswf 的帖子

我也是 很小的时候我和爷爷奶奶住在通州一个非常偏远的小村子里 京津塘高速那时刚建成 我爷爷就带我去村口看高速上的汽车 印象很深刻就是上边每天都跑过一辆蓝白条的通道车
   
作者: zp6347    时间: 2010-11-23 21: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wug    时间: 2010-11-23 22:02
本帖最后由 wug 于 2010-11-23 22:25 编辑

话说我和4楼的黄先生应该是差不多的年纪,我是1982年来的北京,而后就在中关村地区住了20多年,最熟悉的公交当然就是332路,从大红的拖挂车、红棺材、黄河通道都体验过无数次,不过我那时对公交车只有感性认识(在这里要感谢8684,我是来这里以后才知道他们的学名:斯柯达、BG670、BK670等)。那时我是个线路通,就像咱们论坛的彬宝宝一样,对那时所有的公交线路各站点门清,当时连大人也经常来问我出行该如何坐车,可惜2000年后北京的线路越来越多,而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本人也感到力不从心了,现在也就对中关村、上地比较熟悉了。

小时候我最喜欢我爸给我买的用螺丝拧的铁拼玩具,我喜欢拿它搭各种各样的车,可惜就是拼不出一个公交车。
那时我也喜欢YY,我那时脑子里有一个我完整YY出来的北京街道和北京公交网,哈哈!

小时候我还是个北京地理通,因为我没事就爱拿张北京地图看,渐渐地北京远郊的各个村庄都知道了,那时就总有个愿望去看看那些村子,可惜那时远郊的交通很不发达,无法实现。这也是我后来喜欢远郊的原因。
作者: 我孤独却幸福    时间: 2010-11-23 22:18
我记得我最失败的是上小学的那会,我和父母住进了位于田村半壁店的长居民大院,告别了姥姥家,但是小伙伴都是姥姥家的邻居,姥姥家住西客站南广场,也就是湾子那里,到了周末我很想念他们 我就拿了存钱罐里面的一毛一毛的硬币,凑好了9毛钱,(回来姥姥肯定会给我出车费,所以就带了9毛钱)准备坐370到玉泉路(2毛钱)换乘地铁(5毛钱)到西单在换乘109电车(2毛钱)到湾子。但是在370车上售票员没有拿好我的硬币,结果掉了一毛钱从门口的车门下面的缝隙掉了出去。她又要了我1毛钱。结果我坐地铁花了5毛钱,这下就剩1毛钱了,我硬着头皮坐上了109电车,因为那时候也就9、10岁胆子很小,坐在电车最后一排,售票员每次报站都问有没有没有买票的。我又不敢说我只有1毛钱能否让我坐到湾子,于是自己就到了广安门下车,准备步行回姥姥家。好不容易过了广安门立交桥。自己都懵了 ,原来还有一个广安门火车站的桥要穿越,走到湾子的姥姥家,姥姥心疼了我半天,后来跟小伙伴说这事,他还特意写了一篇叫做一毛钱多有用处的小学作文交给了老师。这件事让我太有印象了。嘿嘿。
作者: 我孤独却幸福    时间: 2010-11-23 22:24
本帖最后由 我孤独却幸福 于 2010-11-23 22:30 编辑

还有我记得109电车第一次延长到西客站南广场的那个时候,我还是经常回姥姥家,然后偷着去人家车场 自己进去车厢里面做售票员 我清楚的记着有的按钮的却可以开关那个车门,好几次偷着去,被人家车队的队长全场的抓我。害得我的小伙伴也不敢和我来了。我还记得小伙伴家里有街门,是铁做的大街门他就喜欢摧残那个街门,使劲逛荡,还说下一站是哪里,到了 ,然后让你迅速出去或者进来,给你关上,理由是人多乘客很挤。最好笑的是 小伙伴的姑姑有个木质的小推车,也就是咱们80后小时候坐在那种铁轱辘木质小推车,老人们带咱们溜完用的那个车,他姑姑用那个车卖报纸,闲得时候他就偷过来让我坐进去,或者还有别人,总之我从来都是乘客或者售票员 ,小伙伴是司机,带我们在胡同里面瞎逛,到一个小建筑或者标志性的建筑就给起个名字作为车站,比如胡同里有3个小卖部 一个是红色房顶 一个是蓝色 一个是绿色。我们就叫红房,蓝房,绿房车站到了。还有就是什么那种很老的垃圾桶摆在那里,那站就叫垃圾站车站到了,现在想起来真是怀念小时候阿。
作者: 我孤独却幸福    时间: 2010-11-23 22:26
又想起来了,就是那麻将牌组成一个车型,还有车门 ,然后富裕的麻将牌作为乘客玩挤车,然后门都被挤爆了,最后麻将我妈他们推到了 人家就开始搓麻了 。我的公交车就没有了。哎。 每次都是他们玩牌的时候我猜有机会玩一会,小时候也学不会抗议。
作者: 之类猪耳    时间: 2010-11-23 22:39
我的公交车道具——磁带盒。
作者: canizares    时间: 2010-11-24 09: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fog2008    时间: 2010-11-24 11:05
本帖最后由 sfog2008 于 2010-11-24 11:07 编辑

要说我的第一张月票,还有一段趣事:

由于喜欢公交车,那时也不懂什么叫运转,就是想让妈妈给我买一张月票,暑假的时候能各条线路都坐坐。那时学生买月票,必须要4站地,我们家和学校相距就几百米,所以从正规渠道买月票是不可能的了,由于母亲是教师,看见我期末成绩很好,就从自己学校的关系给我搞了一张月票,自从有了月票我就很少在家里了。

有一次在霞光街上坐113,那时113还是电车,我在起点站找到了传说中的宝座,其实就是电车司机的反向大座位,我跪在椅子上,向前方看,突然,后面传来一阵哭声,听见售票员说:现在没有115路。原来,是一个小女孩,早晨从家独立坐115路出来到奶奶家,下午要回家,可是现在才2点,115路还没有呢,看见小女孩哭的很伤心,售票员一个劲的安慰,可是越安慰小女孩哭的越厉害,看到这个情景,我对售票员说,我把她送回去吧。

我问清了这个小女孩的具体位置,原来她们家住在甘露园,她说117路是她们家最近的终点站,对于我这个小公交迷来说是小菜一碟啊,于是在呼家楼下车,换乘112路到十里堡,腿着把小女孩送到甘露园。那时朝阳路很窄,朝阳园青年路南口是一个荒芜的小公路口,周围都是大榆树,一直往北走,穿过铁路(就是现在大悦城南的那段废弃的铁路),在往东北,那时那里是一片玉米地,空气里弥漫着猪圈的味道,脚下是一条条的污水渠,最后终于将小女孩送到了家,她家的位置,大约就是今天的126路终点站位置。

当时,我心里说,我可不能住在这么脏的地方,谁知兴许就是命运的安排,20多年后,我就住在了附近。

北京的变化确实很大,以前那片玉米地现在已经是大悦城了.... 唯一不变的就是419路往北那一段窄窄的小马路
作者: 长沙客运段    时间: 2010-11-24 11:10
用烟盒(外面的大的)铰成一个一个纸片,上面写上车号,路号

-------------------------------------------------------------------------------------
|24***                                ||| |                                    |
|                (3**)         ||| |   24***             (3**)|
-------------------------------------------------------------------------------------
作者: 长沙客运段    时间: 2010-11-24 11:16
以前上学做做336、觉得真过瘾,当时记得在展览路上车,做到大峪。
作者: 357路    时间: 2010-11-24 11:17
97-98年两个暑假,探索了339,321,309,(当时没找到345支的上车站)345慢昌平北站314长陵,就是遗憾当年没去东关让我07年才坐到357……东边312,322……西边336,326……当初没相机拍照,没印象了……
第二波一下就间隔到06年,07年,08年,基本扫荡完了……09年10年就挑点远地方去了,比如石洞子之类的……还有记得,去云冈那次身上就10元,饿了一整天,回到西单在西单的庆丰包子铺吃了屉包子……诶   当年运转哪里有资料可查啊,就是走哪算哪,现在这个上网查个时刻表不行再问车队,感觉就是图定好的,没有那种探索的感觉了……
作者: 东风杭气    时间: 2010-11-24 11: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owerzhang    时间: 2010-11-24 14:22
本帖最后由 powerzhang 于 2010-11-24 14:27 编辑

我小时候第一次独立坐公交车,花了7分钱坐336从新桥大街到大峪。

上初一的寒假,家长允许可以出门头沟区运转,第一次运转的线路是336石景山—337老古城—385大灰厂—356云岗—339—地铁—326回家。
作者: 天涯狂想    时间: 2010-11-24 14:36
建议版主考虑此帖置顶。记录的都是大家发展成公交迷的心路历程,内容相当精华啊!
作者: 东风杭气    时间: 2010-11-24 14: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683    时间: 2010-11-24 15:11
记得小时候我收集了几个长条盒子,在前面写上路号,没事儿推着玩儿。还有一辆电车103,就是在盒子上贴了两个纸条,“运行”时把纸条立起来。
作者: huangyan3015    时间: 2010-11-24 17:14
我小时候第一次独立坐公交车,花了7分钱坐336从新桥大街到大峪。

上初一的寒假,家长允许可以出门头沟区 ...
powerzhang 发表于 2010-11-24 14:22


这一站地要7分啊?我一直以为是5分起价。

话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336路,从展览路上车,售票大喊“到六区的快车啊”,偶本来应该在五孔桥下(今定慧桥东),但以为一站六区,于是花2角5分买到六区(当时我还不知道这是哪里),没成想五孔桥居然停车了,于是我下车了,估计亏了1角5分。

此时我初二
作者: 小熊无礼    时间: 2010-11-24 19:18
由于在山区长大(房山区河北镇),接触公交车的年龄比起各位可能晚些,好像是初中毕业后吧,在门头沟上学,每周回家都要坐长途车(河滩---大安山)走那十八盘,就是现在948河滩到东庄子这段,那会儿也不知道自己有运转这一爱好,只觉的每次回家坐车感觉很享受,直到现在948也是我非常喜欢运转的一条线。

后来,搬家至良乡,有一年夏天每天早上到市区,中午回良乡,那会儿917还是黄色加红杠的黄海车。大约是98年的事了,中午办完事到天桥,在北纬路一个熟悉的小饭馆吃一大碗削面,再要一大碗面汤,吃饭喝足后,光着膀子(见笑)坐上917,打票后咪一小会儿,从六里桥上高速后一般会醒过来,热风从车窗外吹到光着的上身,听着老黄海发动机发出的咆哮声,看着外面飞驰而过景色,感觉那叫一个爽!!!每次都嫌走高速的那段太短了。那会儿虽然车况不如现在的豪华高档,但由于没有限速器,再加上发动机的声音比较大,所以想想好像车速一点不比现在的慢。



作者: sdd    时间: 2010-11-24 20:19
要说我的第一张月票,还有一段趣事:

由于喜欢公交车,那时也不懂什么叫运转,就是想让妈妈给我买一张月 ...
sfog2008 发表于 2010-11-24 11:05

还有一段英雄救美的经历


作者: 支持公交    时间: 2010-11-24 20:23
小时候喜欢用长条形的积木模仿公交车,玩进出站。
小学、大学有时候去运转。
作者: H88767    时间: 2010-11-24 20:24
小时候院子北墙外边是4路车站,由于从幼儿园就育英了,周末才有机会到场站里边看汽车,也就是BK670。后来和司售叔叔阿姨以及队长大爷混熟了,被允许免费跟着车走一圈。
作者: 方庄地图    时间: 2010-11-24 20:38
我小时候所有磁带盒都是我作为公交车的道具,后来桌子上不够地方了,就开始用名片了,四角是方的是6141,四角是圆的是663。还有就是骑车在院子里玩自编公交线路,一站一站停,还自编了快车,有些不停。最喜欢的是自己意淫半天没来车了,自己很重要的样子,叫乘客别挤。对了,自己开还自己报站呢。。。还有小学前的玩具包括喜乐瓶,当公交的加水桶,还有就是一张纸正反折,当铰接篷。。。
作者: HSK1998    时间: 2010-11-24 21:42
我用火柴盒当公交车`麻将牌当站牌`整张写字台都是我的天下```玩得可带劲了``
作者: lex    时间: 2010-11-24 22:09
我也是用麻将,有时军旗。推着玩。也没玩出新鲜的。那时自己觉得最有趣的就是仿照309,桌子两端码二个场站,剩下牌当车,中间YY一个相当于当时杜家坎的火车撂杆,(N年前杜家坎铁道口是上坡撂杆,后来修的桥洞)把N多车堵在路上。。
作者: 淡淡清欢    时间: 2010-11-24 22: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owerzhang    时间: 2010-11-25 09:58
回复 huangyan3015 的帖子
我记得当时是到新桥大街7分,过河滩就1毛了,1毛最远可以坐到南宫。
   
作者: 326    时间: 2010-11-25 16:31
…………

1981年9月,我踏入了小学的大门,开始了我的学生生涯,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我对汽车也是很感兴 ...
huangyan3015 发表于 2010-11-23 10:52

您88年坐326时车应该还是红棺材呢吧


作者: huangyan3015    时间: 2010-11-25 21:42
您88年坐326时车应该还是红棺材呢吧
326 发表于 2010-11-25 16:31


我的记忆不是的,当时336和326都是BK661/BK662,也有单机的BK641/BK642。印象巨深刻第一次坐326,堵在麻峪那个道口,当时还是平交道口。半天没过去。

当时的334、335是红棺材,80年代的354是BG670吧,大红棺材
作者: wug    时间: 2010-11-25 23:03


我的记忆不是的,当时336和326都是BK661/BK662,也有单机的BK641/BK642。印象巨深刻第一次坐326,堵在 ...
huangyan3015 发表于 2010-11-25 21:42


据我的印象,354应该没用过柴油红棺材BG670,用过汽油棺材BG660,而后换成BK670。
另外我坐过336、334和333(还是颐和园——香山的年代)的BK660。
作者: janchik    时间: 2010-11-25 23:56
我小时候使用积木~然后把中间有膏药连起来~当铰接~喜欢354~所以所有的木头公交车都是354的编号~我把报纸上的广告减下来贴上~也用玩具公交车玩~但现在都出了那么精致的模型~但还是感觉小时候有意思~没事的时候就自己建场站,推着积木做的车在桌子上玩一下午~
作者: 326    时间: 2010-11-26 00:01


我的记忆不是的,当时336和326都是BK661/BK662,也有单机的BK641/BK642。印象巨深刻第一次坐326,堵在 ...
huangyan3015 发表于 2010-11-25 21:42


谢谢您帮我理了一下,我就是记不清326是88年还是89年从bk661,662换成的bg660,这回确定应该是89年了,谢谢您

作者: 老7路    时间: 2010-11-26 00:28
我记得小时候见到蓝色长条纸盒装的大白兔奶糖就买,为了要那盒子做纸模,后来成箱的买,糖多的吃不了都坏了,现在还有一大箱一大箱的“车”呢,中学以后就一直用中性笔画各种车型的素描和各种想象中的情景,也有好几大本了现在。。。情结啊
作者: sfog2008    时间: 2010-11-26 09:37
小的时候经常YY线路,把上学的路设计成公交线,久而久之,习惯出门就乘坐自己的“公交”,当时设计的范围是:三里河东路(E)-长安街(S)-三里河路(W)-月坛北街(N),在这个狭小的面积里面一个设计了27条线路,结果发现大多数都是从自己门口始发,自己还画了地图,为了和真正的地图一样,我还让亲戚从印刷厂给我找来①的铅字坯子.....在白纸上画出线路,然后用印泥印在线路两头盖上①,可是亲戚只给我找到⑨,10路以后找不到,于是我就将1和0拼起来,然后在他们外面用牙膏帽盖上一个圈。

后来自己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超出了先前的范围,于是就在周边经常去地方增加了“郊区车”,象当时经常去复外邮局买邮票,那里就有一条“郊区”线,东边的郊区线用301-309,南边的310-319,象经常去公安大学,那就是315路,西边是320-329,北边是330-339。郊区线路在自己地图上是蓝色印泥,数字外面用一个方格框起来,区别市区红色印泥的圈数字。

后来在西直门家里又有房子了,自己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了,YY的线路也就越来越多,为了区别月坛和西直门的线路,对地图彻底进行了改造,当时参考北京电话号码的方式,将月坛地区的地图线路全部改为80字头,用80,81,82,共计30和号,不再分市区和郊区,西直门用83,84号段,共计20条。

后来按照这个规则,在北京经常去的地方yy了不少线路,象中关村用25,26,27......
作者: 陈十四    时间: 2010-11-26 13:38
我小时候直接把我老爸单位的那个面包车“改装”成了公交车……
前脸那里写个路号……侧门子写路号……后**正中写路号……
而且还找了个小黑板在里面写从哪哪哪到哪……
不会写字直接拽拼音 =。=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