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大家来说一下自己城市里1路车的历史吧! [打印本页]

作者: Schlachtschiff    时间: 2010-5-28 21:09
标题: 大家来说一下自己城市里1路车的历史吧!
1路往往是一座城市最早或很重要或穿过市中心的公共汽车线路,大家来说一下吧!先说清楚是哪个城市的。

我先来……济南的

1938年,侵华日军成立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在济南成立了它的下属单位—济南自动车营业所。随后,开通了第一条市区公交路线,称为经二路线,配车6辆。东起院前(即现在的省ZF前),经西门、普利门,然后沿经二路向西穿过商埠区,至纬十路向南,到经三路掉头向东,至纬一路向北回原线。后来改为一直沿经二路向西至经二纬十二,不久又延伸至机车工厂。全程5.5公里。
1945年日本投降后,此线暂停运营。
1946年5月,恢复行驶,路线不变。
1948年济南会战前夕,由于战争,此线路暂停运营。
解放军占领济南并稳定秩序后,该线路首先恢复行驶,缩线为济南车站——省ZF。
1956年9月,该线向东延伸至青龙桥。
1958年10月,又向东延伸至解放桥。
1963年8月,定为1路公共汽车线,全长7公里,设站点12个。
1967年,向西延伸至八里桥
1977年,由解放桥向东延伸到历城ZF(在今洪家楼南路)。
1980年4月,起点向东延伸到洪家楼。
1994年,终点站从八里桥移到畜牧局,后改称经四路西口。
2008年初,1路延伸至辛西路北口至今未变

开线时的公交车
[attach]470390[/attach]
作者: W0868    时间: 2012-3-22 18:58
这么好的帖子居然没人顶……顶一个先~~
我发个武汉的吧,但我又不是武汉人,所以很详细的说不出来了。。。
大家可以看看这个链接~
http://hb.qq.com/a/20090209/000012.htm
作者: inkstone    时间: 2012-3-22 21: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atte    时间: 2012-3-24 07:36
唐山1路 风井枢纽站Feng Jing Shu Niu Zhan国矿楼Guo Kuang Lou首末车5:40-20:4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风井枢纽站 唐山矿风井 岳各庄街口 南操场社区 交大 石庄 唐山南站 汽车三站 利民五交化 小山批发市场 人民医院 启新立交桥 河东 钢厂桥 新立庄 启新中学 唐钢东门 国矿楼
票制:单一票制;全程票价(元):1.00;起点站首末车时间:5:40-20:40;终点站首末车时间:5:40-20:40;所属公司:公交一公司;
历史我不知道

作者: 厦门码头    时间: 2012-4-11 20:45
1路就是一个地区的公交历史,1路也不是经常做,偶尔坐一下
作者: Sherlock_Holmes    时间: 2012-4-29 14:34
太原1路,从市里最大的客运枢纽下元开往火车站。1958年开线,1978年曾经改路号为7路,1985年恢复1路路号。从开线以来一直使用18米铰接型客车。现用车:中通LCK前置18米铰接车。单一票制1元。发车时间无论冬夏皆为早5:30分—晚23:40分。它是太原的象征。
作者: 895184129    时间: 2012-5-1 21:57
西宁1号公交线:1 路走来一路歌
1号公交线作为省城最老的一条公交线路,承载着老一辈人对老西宁的记忆,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如今,西宁市最老的公交线路1号线路,已经成为游客游览西宁首选的精品公交线路,一群最年轻的公交司机继续谱写着这条最老公交线路的辉煌。
  ――记全国“青年文明号”西宁市1号公交线

  青海新闻网讯 1号公交线作为省城最老的一条公交线路,承载着老一辈人对老西宁的记忆,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如今,西宁市最老的公交线路1号线路,已经成为游客游览西宁首选的精品公交线路,一群最年轻的公交司机继续谱写着这条最老公交线路的辉煌。

  用心经营特别的“家”

  公交车是最能体现城市文化的场所,是城市文明窗口。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省、市级“青年文明号”的1路公交车的司机们,对此有着更深刻的感受。

  秦小红开1路公交车已经整整10年了,每天凌晨4点多,她就要起床,一直忙到晚上7点左右。在她心里,公交车也是她的家,乘客就是她的亲人。

  “车辆驶进繁华路段,请大家扶好、坐好,注意安全。”坐在秦小红的车上,总会听见温馨的提示,虽然有电子报站和安全提示,但是秦小红一直坚持自己提示乘客注意安全,这一做法让许多来省城旅游的乘客感觉十分温馨。

  “郑善军式的品牌效应”

  如果把城市公交比作文明窗口,那公交车就是文明窗口一道流动的风景线。1路公交车共有职工90人,35岁以下的就有74人,郑善军是其中一员。每天早晨,他都提前1小时冲洗车辆,由于线路司机较紧缺,郑善军两年都坚持完成双班任务,一个人干着两个人的活。不仅如此,郑善军还在细节方面做了不少文章。郑善军不仅把车辆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在车上准备了晕车药、塑料袋等贴心物品。在郑善军的带动下,很多同事也这样做了。这些被1号线的同事们称为“郑善军式的品牌效应”。

  随着城市的发展、公交线路的增多,1号线作为城市旅游精品公交线路,每位司机都成了活地图。郑善军说:“我们开车时会遇到很多问路的乘客,这就需要我们对西宁及沿线的相关情况很熟悉。”

  西宁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冯龙说,“青年文明号”的司机不仅驾驶维修技术过硬,而且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人人都是西宁的“活地图”,是市民和外来游客的义务导游。

  乐当“活雷锋”传播公交文明

  1路公交车队队长张西亭在调度室翻出了司机们每年拾金不昧的记录。粗略统计,去年贵重物品的拾金不昧事件多达几十起,金额从几百元到上百万元不等,收到的乘客送来的锦旗、表扬信有14面(封)。

  张西亭说,公交人既是省城文明的体现者,也是省城文明的宣传者。“除了拾金不昧外,还有许多司机乐当活‘雷锋’,感人故事一件接一件”。有一次,在司机杨炳的车上,有个十几岁的孩子突然晕倒,面色苍白,双目紧闭。杨炳将车停到路边,与几名热心乘客将孩子背到附近派出所,此时小孩子四肢无力,全身发抖。孩子经过照料意识渐渐恢复后,杨炳和民警及时联系到了孩子的家长,当孩子家长赶到时,看到杨炳被孩子吐了一身,流下了眼泪。冯龙说:“我们将以点带面,让城市公交线路都向‘青年文明号’看齐,条条线路当好文明标杆,个个司机当好文明使者。” (作者: 刘鹏 卢衍溪)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 BK6126S1    时间: 2012-5-21 14:15
北京1路
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 九月五日开线,由朝阳门经东四、灯市口、东安市场、北海、西四至阜成门,路长8.66 公里。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 七月七日,抗日战争爆发,停驶。民国三十五年(1946 年) 二月一日,抗日战争胜利后重新开线,由前门经东安市场至交道口。路长5.78 公里。民国三十七年(1948 年) 八月十二日,平津战役前夕停驶。
1950 年4 月20 日恢复,由前门至交道口,路长5.78 公里。5 月29 日,由交道口延至安定门,路长6.68 公里。
1951 年4 月7 日,为减少乘客倒乘与原6 路合并贯通,由前门经珠市口延至广安门,路长11.96公里。
1952 年,核实路长,改为11.70 公里。
1958 年12 月2 日改线,由交道口改为向东至东直门,路长13.13 公里。
1959 年3 月10 日,恢复广安门至安定门原线,路长11.70 公里。
1960 年9 月6 日,为减少与无轨电车4 路的重复线路,缩短为虎坊路至东安市场,路长5.80 公里。9 月28 日,为进一步减少线路重复,且因燃油供应紧张停驶。
1961 年7 月5 日,开辟由公主坟经西单、中山公园、东单至八王坟的大站快车线路,试行0.10 元单一票价,路长14.82 公里。8 月16 日,将东单站分成东单、王府井两站。
1970 年,核实路长,改为14.28 公里。
1971 年10 月3 日,地铁复兴门路段施工,由北京站至工会大楼区段改走前三门,经前门、宣武门、象来街至工会大楼恢复原线,路长15.78 公里。
1972 年11 月,客流调查,核实路长,改为16.13 公里。
1973 年4 月15 日,恢复原线,路长14.28 公里。
1982 年10 月,公主坟修成街心环岛(转盘),路长增至14.60 公里。
1992 年6 月,地铁八王坟路段施工,缩至郎家园,原路长不变。
1995 年3 月25 日,采纳北京市人民代表建议,由公主坟向南延至六里桥北里,路长18.80 公里。
2009年4月26日,开始实施2009年第一批公交线网优化方案。撤销4路(靛厂新村-四惠),减少长安街、西三环20公里,销减重复站位38个,替代线路为地铁1号线,1路。同时,1路延长至靛厂新村,新增站位靛厂新村、靛厂村、莲宝路口东。
2010年11月4日,为配合四惠公交场站改造工程,四惠站院内1路、1路快、57路、322路、363路、402路、405路的上、下人车站、397路下车站向东移280米;IC卡充值点随站台东移。
作者: array88    时间: 2012-6-2 14:20
泰安1路:
最开始是迎春小区——粥店。
时间未知:西端由粥店改到堰北村。
约2005年中:1路自火车站以东的部分由6路替代运营,1路从迎春小区改到泰山区委党校。同时1路西段从堰北村延长到开发区的政务大厅。
约2006年:1路东端再次改线,从区委党校改到泰山客运运输中心。(此时1路已经面目全非了,财源大街以东的部分从05开始就没消停过)
约2007年:9路开通,1路西部终点站由政务大厅缩至易初莲花。(政务大厅—泰山客运运输中心  改为  易初莲花—泰山客运运输中心)(1路以前客流最大的路段被9路抢了)
2009年10月29日(或为25日):1路公交线路由“小井泰山客运中心”至“易初莲花”缩短调整为至“火车站”;同时将减少运行间隔时间增加运行班次,运行间隔时间从8分钟减少到6分钟。(易初莲花—泰山客运运输中心  改为  火车站—泰山客运运输中心)(此时1路是泰安最短的公交)
2010年8月6日:1路公交车东部终点站由原来的泰山客运运输中心,向北延伸到泰山啤酒工业园,延长了9.5公里,线路总长度达到17公里。具体走向是由原来的泰山客运运输中心继续向北,然后沿老泰莱路向东到达东开发区的明堂路,沿明堂路一直向北到达方特欢乐世界,然后沿碧霞大街向东到达华益路,继续向南到达泰山啤酒工业园。1路延伸线路后,每天运行12台车,车辆间隔时间10分钟。(火车站—泰山客运运输中心  改为  火车站—泰山啤酒工业园)
2010年9月30日:1路公交车从方特欢乐世界调整延伸,至刘家庄。整个线路延长3.4公里,增设站点四个,设置港湾停车场1个。(火车站—泰山啤酒工业园  改为  火车站—泰山啤酒工业园/刘家庄水库)(到11年换车之前,1路几乎要报废了)
2011年8月13日:1路更换为福田9.1米LNG新能源空调车,配车约14辆。同时,自2011年8月13日起,停止1路支线(蚕子峪——刘家庄水库段)运行。(火车站—泰山啤酒工业园/刘家庄水库  改为  火车站—泰山啤酒工业园)

可以说1、9分离直接导致了1路的衰落,从一条主线直接成了支线,不过这和1路线路设计不合理有关。另外财源大街多次施工,每一次1路都中枪,被迫绕行……
作者: ymgjahz    时间: 2012-6-6 10:38
BK6126S1 发表于 2012-5-21 14:15
北京1路
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 九月五日开线,由朝阳门经东四、灯市口、东安市场、北海、西四至阜成门, ...

好帖顶之!建议全站置顶!

北京这个是好几个不同版本的1路啊……
最早的那版和现在的电车101路有关系吗?线路走向太像了!
作者: BK6126S1    时间: 2012-6-6 11:52
ymgjahz 发表于 2012-6-6 10:38
好帖顶之!建议全站置顶!

北京这个是好几个不同版本的1路啊……

现在的101路就是电车1路
作者: 公交联营人    时间: 2012-6-6 19:54
大连:老1路(1964-1997)由市中心至近郊甘井子。1997年,大连第一公汽公司与港澳两公司合作成立港濠公司,经营该线路,因大地4XX路号为大连公交企业与外企合资线路专用,故1路更名为408路。同年新1路诞生,现票价一元,刷卡0.95元
作者: 1-14-56110    时间: 2012-7-26 10:41
大连1路:
1997年12月31日通车,由南关岭--青泥洼桥
1998年 由南关岭延长至姚家村
  姚家村更名姚家小区
  增设金三角市场、大连西站车站
2001年5月1日 增设二十三中学车站
  增设亿达世纪城车站
2003年4月26日 增设金色阳光家园车站
2003年9月23日 增设博森石材市场车站
2004年4月21日 木材市场车站更名为东风日产专营店车站
2004年8月2日 车辆部分更换为DD6121HS5A型黄海公交车,CJ6110G1Q退出1路车队
2005年6月6日 在天洋路与千山路之间增设天河路车站
2008年12月20日 姚家小区车站更名为姚家车站、南关岭车站更名为民悦广场车站、北市集团车站更名为南关岭镇车站、东风日产专营店车站更名为桥南车站、博森石材市场车站更名为博森石材车站
2009年1月5日 开通1路加车,由姚家至第六人民医院。设姚家、姚家新桥、大北建材市场、良琦服装厂、第六人民医院车站。姚家6:00-19:00六院6:15-19:15。在姚家可与1路免费换车
2009年12月19日 开通第六人民医院-青泥洼桥线路,取消1路加车。青泥洼桥始末车时间为:5:50-18:30,第六人民医院始末车时间为:6:40-19:30
2010年7月1日 金色阳光家园车站更名为远洋自然车站
2012年7月  大连市首批天然汽汽车投入1路运营
作者: 1-14-56110    时间: 2012-7-26 10:44
大连其他的“1路”

大连201路:
1903年 开通由现火车站—寺儿沟电车线路
1945年 恢复有轨2路(201);恢复有轨5路(203)
1980年6月1日 有轨2路和5路联运,由寺儿沟至沙河口
1983年1月1日 改为201路
1985年4月27日 原201路联运分成两线,沙河口—火车站段称为201路(沙河口火车站—大连火车站);火车站—寺儿沟段命名为203路(大连火车站—寺儿沟)
1996年7月20日
1996年8月31日 203与201先后实行准无人售票
2003年7月26日 因203轨道改造,改用汽车代运
2004年7月1日 轨道改造完毕,电车恢复运营。并由寺儿沟延长至东海公园,增设春海街、华乐广场、海昌欣城、东海公园车站。设201路与201路区间车
2006年6月10日 因201轨道改造,改用汽车代运。大连火车站下客站台移至101路回车场内
2007年12月30日 轨道改造完成,201路与203路合并,线路名称为201路,站点仍为原电车站点,始发站由沙河口火车站改至兴工街,东海公园站更名为海之韵公园
2009年7月5日 在海昌欣城与海之韵公园之间增设金广东海岸车站
2010年 因海之韵公园封闭改造,华乐广场至海之韵公园之间只安排一台车往返,前往海之韵公园需在华乐广场下车免费换车前往


大连101路
1960年10月1日 无轨1路通车,由马栏村—火车站
1983年1月1日 无轨1路更名为101路
2003年9月15日 职工月票上调为28元,中小学季票上调为30元
2004年8月14日 铁道学院车站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车站
2006年9月28日 101路陆续更新运营车辆,车型为扬子江WGD61U、长江CJWG150型无轨电车。截止10月1日全部更换完毕
2008年10月 辽师大学车站更名为辽宁师范大学车站、科技谷车站更名为西安路车站
2010年5月1日 大连火车站始车由4:25改为4:30

大连408、409路
1964年4月25日 1路通车(青泥洼桥—甘井子)
1993年8月1日 因胜利广场建设,1路始发站移至火车站内,改行黄河路,设北京街(现市政府车站),取消人民广场车站
1997年8月1日 一汽公司与港濠公司合作,1路更名为408路
  增设文体街车站
  增设金三角市场车站
  增设英华街车站
2004年7月15日 职工月票由36元上调至39元
2005年1月14日 增加部分DD6121S19公交车
2005年8月30日 全部车辆更换为DD6121S19公交车
409路
(甘井子—中山广场) 1993年8月2日 因胜利广场建设1路移至火车站广场内,改走黄河路。同日增设1路支线(甘井子—民康街(现中山广场)
1997年8月1日 一汽公司与港濠公司合作,1路支线更名为409路(甘井子—天津街(现中山广场))
  增设文体街车站
  增设金三角市场车站
  增设一二九街(单程)车站
2003年4月17日 增设亿达世纪城车站
2003年9月1日 409路双巴退出中山路,改为单车运营
2004年7月15日 职工月票由36元上调至43元
2005年1月21日 车辆更新为DD6105S04、DD6121S19型黄海客车
2009年4月26日 南行青泥洼桥车站移至金座大厦对面,更名为友好广场车站
2011年6月25日 甘井子-椒房街段走向改动由原甘井子路、文体街、甘井子街、东方路,改为甘井子路、光明路、甘南路、东方路。取消文体街车站,增设甘欣街、杨西街车站
2011年12月30日 在第四人民医院与金家街之间增设金家街快轨站车站

作者: 气宇轩昂    时间: 2012-8-4 17:28
本帖最后由 气宇轩昂 于 2012-8-4 17:29 编辑

唐山1路


1路 风井枢纽站------国矿楼

1963年 由唐山火车站(现唐山南站)至东工房,线路长度5.4公里
1965年 由唐山站延伸到风井
1981年 终点延伸到东工房小树林
1997年 风井终点退回到唐山南站
1998年 唐山南站终点延伸到风井
2000年 东工房终点延伸到国矿楼
2006年 始发站由风井延伸至风井枢纽站

内容来自:http://tieba.baidu.com/p/1673528156    唐山公交发展史(各线路版)

作者: 年级    时间: 2012-8-4 17:52
本帖最后由 年级 于 2012-8-4 18:03 编辑

保定1路车的这46个年头
马号、古莲花池、望湖春……“老保定”提到裕华路的时候,都会对这些记忆犹新。商贾云集,加之老城交通要冲的地理,我市第一条公交线路——1路就在这里诞生。

  顺车回眸,它侧面记录一条街的起伏兴荣;沿车前看,它串起裕华路这条老街的新旧记忆,满载保定人的希冀和梦想,驶向新的繁荣。

  大喊着“一,二——三!”推上十多米,车子“放了一串响屁”之后,就启动了

  “老保定”恐怕都忘不了上世纪50年代,古城刚有公交车时的“可怜相”:当时偌大的“省城”保定仅有3台公交车,其中还有一台是“代客车”,是由一辆货车车厢加盖一块篷布而成。“客车”改造后,还没地方下车,于是修理工师傅就在货车车厢尾部装上一架梯子,让乘客上下车用。乘客坐在这种公交车上,滋味可想而知。

  当年的司机都是修理工,那时1路车以老“天津轿子”居多,车上标配之一是工具箱。因为那时候汽车厂的一等品、二等品是军车和货车,三等品才是公交车,再次的就是废品。学徒一般从跟着师傅修车开始职业生涯,尽管过程很辛苦,但想到能驾驶公交车穿梭于大街小巷,徒弟们在激动之余更增学习动力。虽然当年的公交司机都练就了一身的修车硬功夫,可照样有修不好车,被撂在半路的时候,那就只能等下一趟公交车开来,捎话给总站报修。

  “有时走到半路车出了毛病打不着火,乘客们就得下去帮助推,推车很有意思,一车的小伙子都下去推。售票员在车下指挥,大喊着‘一,二——三!’,推上十多米,车子‘放了一串响屁’之后,就启动了。再上去,车子继续开。”今年52岁的李镇凯还记得当年推车的趣事。“有时候好不容易打着了,车身哆嗦了一阵就又熄火了,还得下去推。”

  当年硕大的公交车只有一个95马力的小心脏,“发动机的马力相当于现在捷达,却得拉一车人。过地道桥时,下坡得开足马力加速冲上坡,有时候前面挡着车,就只能挂一挡慢慢哼哧上去了。”市公交公司营运处郭彦岭,七十年代是1路车司机。

  当年公交司机背后是块儿“宝地”

  1963年7月,作为公交总公司的前身——保定市公共汽车车队成立时,全部家当只是12台旧式客车。老公交车最大的特点就是车头的摇把孔了,那是用来发动车的。“把摇把伸进引擎里,用力地摇上十几下,‘吐噜噜’一阵响后,汽车发动起来,才开始这一天的工作。”郭彦岭回忆那时候早晨六点发车要先摇车。“大冬天车摇起来比平时沉不少,得先带上手套,不然会把手跟铁摇把冻一起。现在连农用车也很少有这种东西了。”摇车可是一门技术,不是靠蛮力就能解决的。会摇的师傅往往在半圈距离就能发动汽车。不会的摇几十圈累得喘了,车照样不着火。

  方向盘没有助力,开车比现在开拖拉机都累,胳膊有劲才能转动沉重的方向盘。不过当年有句口号是“妇女也顶半边天”,所以公交公司也培养了女司机,对她们来说,开车就更辛苦了。新手一天车开下来,累得膀子疼,过几个月才能慢慢适应。

  即使累,司机却仍是令人艳羡的职业。当年,公交司机的背后是块儿“宝地”,不用说小孩子,连大人都爱站在那里看着司机开车,好像司机开的不是老旧的公交,而是一架硕大的“波音”客机。   

  花几分钱坐公交是件“时髦奢侈”事,不敢让家里知道

  9月6日下起了小雨,一位老大妈带三岁的外孙登上1路车,年轻的姑娘给她让了座,道谢后大妈搂着孩子数落:“下着雨还不打车回家,非要图新鲜坐公交,看看,衣服都淋湿了。”

  现在人们下雨打车,而67岁的俞家瑞大妈说:“当年花几分钱坐公交是件‘时髦’的事,只有下雨下雪了才舍得坐公交车,还不敢让家里知道,怕爸妈说我乱花钱。那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和上班的多,老人们都舍不得。”颇似十年前人们舍不得打车的情景。

  年近古稀的杨文谨老先生当年坐公交得先数数。“三站以内三分钱,每增加三站增加两分钱,我都是从快加钱的地方下,剩下的路走过去,能省下两分钱。”

  78岁的王玉堂大爷当年月工资36块,月月给沧州老家的老人和妻子儿女寄20块。“剩下16块钱,除去集体伙食费10块,再剩下的6块钱买生活用品和零花,出门哪舍得坐公交呀。”

  崔秀玲大妈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化纤厂上班,丈夫在烟厂,俩人都住单身宿舍,每周末她都从化纤厂步行到火车站,再搭乘公交车到烟厂与丈夫相会,公交车成了这对儿当年的牛郎织女每周相会的鹊桥。直到1960年大妈迁到烟厂上班才结束当年这段浪漫之旅。她说:“那会儿一分钱都能办不少事,每周来回花两毛钱坐车是项不小的负担。”   

  怎么挤能上下车,怎么站舒服都很有技巧,弄不好就会被车门夹着

  上世纪八十年代,裕华路商店林立,1路车乘客渐多。1路的双节车最多曾搭载过101名乘客。市民张育全大爷回忆起当年候车的情景说:“车还没停稳,下车人就开始拼命往外挤,车下人紧跟着向上挤,下不去、上不来车是常事。那个时候,挤车是个体力活,更是个技术活。怎么挤能上车,怎么挤能下车,怎么站舒服都很有技巧,弄不好就会被车门夹着。”

  郭彦岭笑谈当年售票员兼职推手:“早晨上班时1路车的乘客一直站到车前门台阶上,售票员先得使劲把人推上去,自己好站到台阶上,展开双臂拉住车门,挺胸鼓肚子‘哎’的一声喊,硬生生把门关上,然后在人缝中卖票。”人多时,四面虽然有扶手,但站在最中间的人就很难够到扶手,好在前后的人都把他牢牢“固定”住了,不至于摔倒。

  改革开放后,我市公交公司车辆更新步伐加快,车辆间隔也越来越密,逐步由20分钟、15分钟,缩短为10分钟、8分钟、6分钟。

  1路的老乘客不会忘记双节车,29岁的李雯回忆八十年代坐车经历:“小时候每次看到这种公交车都有一种新鲜感,但同时又有点害怕,一来因为它的造型怪异,二来每次我想坐在那个外形酷似手风琴转接处的座位时,长辈们总是用一种恐吓的语气说道:‘小孩子不能坐那里,会被夹的!’”现在看来,这只是大人们当时为让孩子在车上乖乖听话坐好而说的“善意谎言”。但关于双节车的印象与记忆却因此在很多当年的孩子心里变得深刻起来。

  最多倒一趟车,就能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九十年代西郊商业区繁荣起来,火车站至烟厂这一黄金商业街的繁华渐褪,1路车的乘客也随之减少。但在世纪拐角处的1999年,农历三月十五刘守庙会那天,五毛一张票的1路车一天卖了三万多元。

  之后几年,北国、保百、小商品城先后落户裕华路,长途车站东迁,1路车每天的乘客又恢复到万人以上。1996年,我市公交车在全省率先实行了无人售票。1999年,1路车也实现了无人售票,女司机邵小野记得:“当时1路车的乘客主要是市区人,偶有外地乘客则都对无人售票惊讶不已。随着小商品城等商家的繁荣,外地乘客逐渐增多。”现在,保定的公交车已增加到557部,2009年预计客运量将达到1.32亿人次。

  家住金玉兰社区的白光远老人退休前在烟厂上班。“烟厂1956年从北国商城后面的火神庙搬过来时,周围是荒郊野地。逛商场买东西得走到市里,轻易舍不得花几分钱坐公交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去市里开会或单位组织去一宫看电影他先步行十多分钟到在气象局坐1路车。“气象局以东是土道,以西到一宫这段,路北半块是柏油路,南半块是石子路,去市里时车跑的平稳,回来时走石子就颠的很了。”后来,他跟朋友两家合伙贷款一百五十块钱买了辆最便宜的前苏联“倒蹬闸”自行车,总算实现了出门“机械化”。

  如今,保定公交线路已发展到47条,公交站点720处,白光远大爷家门口就有好几条去市里的公交,最多倒一趟车,就能到想去的地方。2005年11月,70岁以上老人持公交老年卡可免费乘坐公交车。虽然偶尔有兴致了也骑自行车逛街,但他还是办了张老人卡,用他的话说“不用花一分钱,想去哪就去哪,方便。”
转帖来自:http://www.gongjiaom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5076&highlight=1%C2%B7%B3%B5%B5%C4%D5%E246%B8%F6%C4%EA%CD%B7(时间截止到2009年)


作者: CDK6182CHR    时间: 2012-8-20 23:31
本帖最后由 CDK6182CHR 于 2012-8-20 23:52 编辑

挖坟,成都一路
1952年市公交集团成立,开行一路,盐市口_梁家巷。而后多次延线,二零一零年前后为昭觉寺-八益家具城,因合同到期,退到科园四路。后延至摩尔国际汽车商贸城,今年初因武阳大道公交站建成,缩线至此,直至今日。
配车信息,我不太熟。开行时配车十七台,为成都公共汽车修理厂改的英国道奇货车。后来用过铰接和双层。去年投放蜀都牌CDK6182CHR型铰接车。今年初成为首批LNG的试点线。时至今日,一路仍为市中心的大线。
作者: ymgjahz    时间: 2012-8-24 15:01
向各位了解西安公交的朋友请教个问题:
为什么全国大多数城市的1路车都是走这个城市历史最悠久/位置最中心/经济最繁华的路段,唯独西安的1路是这样一个路线(起重机厂-西铁小区),没有和西安古城(1环)发生任何关系,甚至连2环都没有进呢?
[attach]824491[/attach]
作者: 滨州公交12    时间: 2013-2-15 08:57
滨州一路:数纽至东丁家,不如101
作者: 我坐758    时间: 2013-2-17 19:44
北京1路是伟大首都的Facebook,现在最新的车型是北汽福田的LNG车型,电显路牌。
作者: 老车站101泽国    时间: 2013-2-24 09:11
本帖最后由 老车站101泽国 于 2013-2-24 09:21 编辑

浙江温岭1路:
老1路 老车站①泽国 城乡公交 温岭巴士公司 老车站 - 温岭商厦 - 老电影院 - 太平大厦 - 卖鱼桥 - 方城路口 - 人民医院 - 汇其乐 - 中医院 - 新车站 - 办证中心 - 世纪广场 - 横湖桥 - 新开河 - 横山头 - 装饰城 - 山皇 - 黄泥埭桥 - 骨伤科 - 石粘 - 麻车 - 夹屿 - 樟皇 - 光明 - 泥桥 - 泽国 [总共26站]  上世纪90年代开通 有人售票车  分段计价  市区内需在站点候车,市区外招手即停(很怪) 2012年9月公交改革后正式改车号为101路。 车型:仿丰田柯斯达,具体车型不明
新1路 新车站①火车站 城市公交 温岭巴士公司  新车站 - 购物中心(东辉北路) - 购物中心(万昌路) - 邮政大楼 - 惠民医院 - 开元小区 - 宅前 - 城西街道 - 叶岙 - 神童门 - 医疗中心 - 前洋路口 - 马鞍桥 - 汇川王 - 石刺头 - 上叶 - 五里泾 - 上汇头 - 八份 - 杨肚 - 金樟 - 火车站  2009年9月28日随着甬台温铁路的通车而开通 无人售票车 全程2元 原为文字线路(无数字车号),2012年9月公交改革后正式对该线启用1路编号。  车型:宇通ZK6770HGA
作者: 南京公交迷1999    时间: 2013-3-24 11:56
南京一路火车站到夫子庙好几十年了,前不久刚改道到南堡公园了,真遗憾!
作者: 阿扇    时间: 2013-5-6 17:46
CDK6182CHR 发表于 2012-8-20 23:31
挖坟,成都一路
1952年市公交集团成立,开行一路,盐市口_梁家巷。而后多次延线,二零一零年前后为昭觉寺- ...

成都公交1路 武阳大道公交站-昭觉寺公交站 线路长度15km  首末车时间06:00-23:00 发车间距1.5-8分钟
截至2013年5月 1路共配车100辆 包括19辆18米铰接车81辆12米LNG车
途径昭觉寺、高笋塘、梁家巷、顺城大街、盐市口、大业路、武侯祠、高升桥、佳灵路、武阳大道等重要地点
如今的1路依然以月客流量逾200万雄踞成都公交前五大线路
作者: 石儒霖    时间: 2013-6-23 19:36
本帖最后由 石儒霖 于 2013-6-23 19:38 编辑

转自 哈尔滨市公交线路发展史【正式版】V1.12
http://www.gongjiaom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58794&fromuid=456641
哈尔滨1路
1路1948年开辟,始发站为道里尚志大街,途经南马路、桃花巷、正阳大街(靖宇街)3个站点至道外十六道街终点,全长4.4公里,配车6台。1956年,终点站改为道外七道街。1958年,始发站改至道里河图街,途经建国街、安升街、十二道街、南马路、桃花巷、七道街等9个站点至道外二十道街终点,全长8.9公里,配车12台。1966年9月,终点改至道里银行,全长6公里,配车8台,单程运行时间25分。1967年2月,恢复终点至道外二十道街,9月,终点站缩至承德广场,全长6.8公里,1968年,终点又恢复至道外二十道街。1969年3月,始发站改至车辆厂文化宫,终点线路延至道外太古街,全长11公里,8个站点。1979年11月,始发站改至高谊街,途经经纬街、哈一百、南马路、承德广场、道外头道街至终点道外七道街,全长5公里,配车24台。1985年11月,恢复始发站车辆厂文化宫,途经高谊商店、经纬街、道里十二道街、哈一百、南马路、承德广场、道外头道街等10个站点至终点道外二十道街,线路全长6.2公里,配通道车28台,单程运行时间32分。1993年7月28日,终点由道外二十道街延伸至港务局,线路长度由原4公里,增至6.4公里,站点由12个增至16个,增设更新街、油石厂、木材市场、港务局4站,票价分区点为桃花巷。1997年7月1日因中央大街改为步行街,1路道里十二道街路段,改行霞曼街,取消经纬街站点,增设霞曼街站点。


作者: zsn0221302213    时间: 2013-9-26 10: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公交常客    时间: 2014-3-7 06:02
瓦房店一路
1976年开通,往返于集贸大厦和轴百,后延伸到二轴和火车站。2007年车型更换为ca6123sh2时,于郊区线路合并
始发站:火车站
终点站:第二轴承厂/景雄轴承/八里/大冶轴三厂
车型:ca6123sh2/ca6125sh2
作者: 812773736    时间: 2014-7-15 22:54
本帖最后由 812773736 于 2014-7-15 22:59 编辑
ymgjahz 发表于 2012-8-24 15:01
向各位了解西安公交的朋友请教个问题:
为什么全国大多数城市的1路车都是走这个城市历史最悠久/位置最中心 ...

直接贴个西安公交1路的历史(线路历史来自西安公交百科)
1路是我市第一条公交线路,开通于民国12年(1923年),至今已有近90年历史,但如今却走向偏僻,使用6米中巴车营运。

还有西安曾经的1路电车,即现在的611


贴个1路和611的图
作者: 河源公交    时间: 2015-2-13 00:01
本帖最后由 河源公交 于 2015-2-13 09:31 编辑

[attach]1205357[/attach]我们的1路是河源最早的公交线路,是在1994年10月1日开通的,现在已经经过了20载风风雨雨。当时是用以黄色为主色调的中巴车,那时的不仅车少、运行距离短,班次也少。当时的1路车的走向是【东江宾馆——啸仙中学】,当时的公司是私营企业,公交散乱,自负盈亏。[attach]1205358[/attach]后来在2002年时,为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于是成立了民营企业远翔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并买了67辆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公交投放到市区几条线路,1路获得了唯一的10辆惠州东风客车,当时的线路走向是【火车站——岩前开发区】当时线路走向进行了大幅度延长,而且是当时河源唯一有报站的车,但是报站器在2004年时坏了,因此,河源全部公交无报站。后来几年,远翔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由于没有政府的补贴,一直亏损。[attach]1205360[/attach]后来,为了迎接世客会,把旧车辆給替换。政府决定在2010年成立新公司,河源绿都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并购入77辆FSQ6810JYG投入运行。2010年5月1日,新公交车上路运行,1路分得了8台新公交车,一直使用至今。
作者: 永远的368    时间: 2015-3-29 19:14
北京1路
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 九月五日开线,由朝阳门经东四、灯市口、东安市场、北海、西四至阜成门,路长8.66 公里。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 七月七日,抗日战争爆发,停驶。民国三十五年(1946 年) 二月一日,抗日战争胜利后重新开线,由前门经东安市场至交道口。路长5.78 公里。民国三十七年(1948 年) 八月十二日,平津战役前夕停驶。
1950 年4 月20 日恢复,由前门至交道口,路长5.78 公里。5 月29 日,由交道口延至安定门,路长6.68 公里。
1951 年4 月7 日,为减少乘客倒乘与原6 路合并贯通,由前门经珠市口延至广安门,路长11.96公里。
1952 年,核实路长,改为11.70 公里。
1958 年12 月2 日改线,由交道口改为向东至东直门,路长13.13 公里。
1959 年3 月10 日,恢复广安门至安定门原线,路长11.70 公里。
1960 年9 月6 日,为减少与无轨电车4 路的重复线路,缩短为虎坊路至东安市场,路长5.80 公里。9 月28 日,为进一步减少线路重复,且因燃油供应紧张停驶。
1961 年7 月5 日,开辟由公主坟经西单、中山公园、东单至八王坟的大站快车线路,试行0.10 元单一票价,路长14.82 公里。8 月16 日,将东单站分成东单、王府井两站。
1970 年,核实路长,改为14.28 公里。
1971 年10 月3 日,地铁复兴门路段施工,由北京站至工会大楼区段改走前三门,经前门、宣武门、象来街至工会大楼恢复原线,路长15.78 公里。
1972 年11 月,客流调查,核实路长,改为16.13 公里。
1973 年4 月15 日,恢复原线,路长14.28 公里。
1982 年10 月,公主坟修成街心环岛(转盘),路长增至14.60 公里。
1992 年6 月,地铁八王坟路段施工,缩至郎家园,原路长不变。
1995 年3 月25 日,采纳北京市人民代表建议,由公主坟向南延至六里桥北里,路长18.80 公里。
2009年4月26日,开始实施2009年第一批公交线网优化方案。撤销4路(靛厂新村-四惠),减少长安街、西三环20公里,销减重复站位38个,替代线路为地铁1号线,1路。同时,1路延长至靛厂新村,新增站位靛厂新村、靛厂村、莲宝路口东。
2010年11月4日,为配合四惠公交场站改造工程,四惠站院内1路、1路快、57路、322路、363路、402路、405路的上、下人车站、397路下车站向东移280米;IC卡充值点随站台东移。
2013年9月30日 换成带空调的福田。
2014年5月X日 首末站改为四惠枢纽站-老山公交场站
作者: 永恒的起点    时间: 2015-4-26 19:52
   肇庆城区1路据市志记载开通于1960年,线路有朝圣路开往端州1路,单程9公里,全程公设站点6个,每天发车4班,投入1辆由广州淘汰的道奇火柴盒。1987年前改为肇庆港码头-七星岩东门,1989年肇庆火车站运营改为肇庆港码头-火车站。2002年前为党校-火车站。后改为火车站-环城并沿用至今。2010年取消仙女湖路段延长至肇庆学院。2011年取消单行七星路。
  鼎湖区1路开通于2014年1月25日,结束沙埔镇没有公交的历史。线路为真正意义上第一条上高速的公交线路(注:803路为肇佛两市共同运营)。
   高要市1路开通于2013年5月30日,为城区首条公交线路(注:3**线路均为农村公交,不是城市公交)。
   快线公交K01路开通于2015年1月初,为我市首条快速公交。
   怀集县怀城1路开通于2014年5月,方便了市民从县城前往高铁站。(最贵线路全程8公里收费7元)
    其他市县1路历史不详。。。。
作者: 公交迷昌邑站    时间: 2016-1-27 22:10
昌邑的1路2005随年随公交开通而开通,路线几乎未变。虽然上客不多,但昌邑的公交人选择了坚守。
作者: 桨桨0314    时间: 2016-6-16 10:39
好有意思,大家也好用心啊~
作者: yun2069    时间: 2017-7-6 08:08
latte 发表于 2012-3-24 07:36
唐山1路 风井枢纽站Feng Jing Shu Niu Zhan国矿楼Guo Kuang Lou首末车5:40-20:4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

唐山1路 最早是由风井开往东工房。具体设站:风井、木材公司、北方交大、市庄、唐山站(老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西山口(市政府)、建国路、启新南门、东编街、钢厂桥、新立庄、东工房。首车5:40,末车21:00
作者: 引擎澎湃    时间: 2017-7-6 09:31
本帖最后由 引擎澎湃 于 2017-7-6 09:38 编辑

黄海车故乡的大1路 现101路 现路线为 化纤集团(公交一公司所在地)----珍珠泡
由于当年的大国企纤维厂经历的变故实在太多了 90年代末1路将原来纤维厂站名改为“公汽一队”后来成为现在的“公交一公司”
如今是 主线:公交一公司----珍珠泡, 支线:公交一公司----欣泰园(所在地我们这里叫岔道口 出城的主道口之一 市内公路在此分成201国道 虎山老道 九连城乡道)
支线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了 当年传言1路要延长至四道沟 结果没有往西部沿 反到延到东边了(岔道口)

从我有印象起票价是 1角起价 四站以上2角 八站以上3角
90年代初改 3角 5角 7角,90年代中改全程5角 90年代末改全程6角 月票有效, 小公汽全程1元或1元5角 月票无效,后来换无人售票至今 1元

黄海故乡的一路开通于1952年,以前车型不详(那时我父亲还没出生呢),

我有印象时使用本地产的“锦江640”型汽油铰接车 解放底盘 网上考证是从1979年出现,其实就是北京某老车的另一版本
此车当时漆黄底红杠老北京涂装 后来1路改用白底蓝杠涂装 在90年代初期和中期逐渐退役
这个时期有时1路只到聚宝站 后来都改全程了

80年代初 从四平购入6台17米柴油铰接SP670,因为都同属黄河系底盘 内部布局和京华670大同小异,
1996年起此车开始退役 最后一辆报废于1998年初

80年代中期 1路使用黄海DD690型铰接车(6170的旧名称),此车后来成为2000年前1路大车的主力
90年代初 1路又新配黄海DD6170 7台(此车开始使用现在的命名规则) 后来2000年冬天第一批早期版本6170报废后 这7台车作为公交通勤 包车 高峰车等二线车运行,最后一辆报废于2007年
90年代初 1路还购买过大连瓦房店的WK6151汽油铰接车 共10台,约3年后全部转到浪头车队(现204 205)

90年代初 伴线小公汽兴起 使用北京红叶面包和四平中巴 票价1元或1元5,90年代中后期红叶转给2路 四平中巴全部给1路 均于2000年冬随第一批6170报废

2000年冬天 DD6102某某型号作为我市首批无人售票车闪亮登场,共60台 使用至2010年秋天
2008年秋天 1路改路号 101路

2010年9月 DD6126S12作为我市第一款一级踏步公交登场,共60台使用至今 虽然此车仅是中配版 但对于当时我市而言已经是很豪华了 12米低地板 小扁平比真空轮胎(居然还是米其林的),当时此车还被冠以“微笑公交”之名
现在随着各类混合动力的推广 DD6126S12成为我市仅存的用于一线公交的纯柴油车依然坚持在第一线



作者: AdamROOT    时间: 2018-8-19 20:48
最早绍兴的公交在1958年开始运营(运营区间是绍兴火车站-南门),但是不久就停运了,现在绍兴的1路是1979年10月开始运营的,最早由绍兴火车站开往东湖,后来延伸至皋埠枢纽站,同时节假日增开绍兴火车站-吼山的班次。现在的配车是10米大金龙LNG(XMQ6106AGN5)
作者: 辉腾之光    时间: 2018-8-20 12:15
本帖最后由 辉腾之光 于 2018-8-20 12:19 编辑

鞍山1路车最早是红砖厂走的,最开始是华龙铰接无轨,改单机汽车之后变成101。这些年车换了好几茬,现状:12米气电混动+10米电动。
还有一条有轨一路501,改汽变成601,用鞍山自己客车厂的乘风。现状:去世。
一环路就不提了。
贴图的第一张车是张家港前置CNG,动力极差,最快能跑到40。
第二张是现在普遍使用的黄海。第三张是已经去世的有轨。

作者: HFF6120KS    时间: 2020-4-2 18:51
抚顺清原满族自治县1路,约2013年开通,由瓦窑-城郊林场,开线配车少林客车前置,有人售票,去年左右更换东风纯电8米新车,新车无人售票支持刷卡,有定位自动报站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