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欧洲的一盏明灯——公交篇 [打印本页]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015-9-19 01:19
标题: 欧洲的一盏明灯——公交篇
        马其顿的奥赫里德有开往湖东岸边界St Naum的中巴,每天早上8点半和11点有车。这些落后国家城市之间的公交车似乎都是这样私人承包的。
        在马其顿出关的时候心惊肉跳,虽说被“偷渡”进来并非我的责任,但是无论如何也不合法,好在这个关口的上司也是个浆糊桶,我战战兢兢解释了几句就这么被我糊弄过去了。
        阿尔巴尼亚语的发音真是好奇怪,感觉那些学外语的文科生都是根据英语拼法翻译着各个欧洲的地名。
        在整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要不是这盏明灯,整个欧洲就会变得一团漆黑。可惜的是,在地图上,这盏明灯并不好找,灯座并不在欧洲大陆的中心,而是建在偏僻的亚得里亚海边的阿尔巴尼亚。对于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恩维尔霍查的名字一定不会陌生。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015-9-19 01:19
        过了海关就有几部私家车充当taxi,因为短短3公里路没有公交车,所以我又花了3个欧元才来到Pogradec小镇。这里的一切确实让我大吃一惊。
        当时的对外联络部部长耿飚透露,从1954年到1970年代末,**给阿尔巴尼亚的援助共计90亿元人民币。每个阿尔巴尼亚人能摊上4000多元,相当于当时一个县团级干部起码两年的工资。单单就化肥来说,中国援助建造的化肥厂年产20万吨,每公顷地平均摊到四百公斤,远远超过中国自己化肥的平均使用量。当时阿尔巴尼亚人连手纸都用的是不远万里从中国运来的。  
  中国的援助使得阿尔巴尼亚领导人就像宠坏了的孩子,把开口向中国要东西当作家常便饭。霍查就说:“你们有的,我们也要有。我们向你们要求帮助,就像弟弟向哥哥要求帮助一样“。阿共第二号人物谢胡也说:“我们不像你们要,向谁要呢?”这样慷慨的援助让他们在几十年后拥有这种所有的货物陈列在一起的商店,和山东的农村一模一样。
        等车的时候遇到一个爱尔巴桑大学的学生,没寒暄几句,就开始长篇大论地和我介绍他们和塞尔维亚人的不共戴天之仇。不过惊呆我眼球的是,等了半小时没有车来,他决定回家第二天再走,临行前告诉了我大致的价格,并再三叮嘱如果我心里没底,驾驶员会欺生要我10倍的价格。
        坐上车我才知道他的用意,这国家的城际公交车没有车票,全部是司机报价。更加奇葩的是小城市根本没有车站,随意划一块停车区域大家都约定俗成地在那里等车,至于车到底停哪里,什么时候来全部是约数,你问10个人能有10种完全不同的答案。比如你完全看不出来这里就是法罗拉Vlorë的车站。
        补充一件在爱尔巴桑换车时候的趣事,一个出租车司机看我外国人,就骗我说这么晚已经没有去南边的车了,让我花公交车10倍的价格坐他们的出租车,我将信将疑地跟他们走,由于我走得慢和他们离开一段距离,他们开车门清理车内杂物的时候一辆去法罗拉的公交车驶来,恰巧停在他们的车后,我假装以为这就是他们的车上前问司机到不到法罗拉,然后一个箭步钻进车厢,出租车的司机立马就找公交车司机开始推搡吵架,虽然听不懂但是能感觉到是在破口大骂,周围的阿尔巴尼亚人却习以为常毫不在意,一个劝架的也没有。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015-9-19 01:21
        阿尔巴尼亚独立宣言就是于1912年11月28日在发罗拉发布的。发罗拉曾是阿尔巴尼亚的首都。发罗拉建城于公元前6世纪,建设古希腊殖民都市的人们曾在这里居住。是有着2,600年历史的古城。发罗拉除了有发罗拉港之外,发罗拉大学也位于这里,是阿尔巴尼亚西南部的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都市。它的港口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商业中心。街道的一侧是高档度假酒店,另一侧是老百姓的民房,各位可以感受一下这样的对比。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宾馆前台告诉我的等车地,却根本没有车,第一个出租司机说车站在海边,我到了海边又等了半个多小时还是没车,第二个出租司机说可以带我去terminal(首末站)等车,在赶往首末站的路上和一辆去萨兰达的公交车迎面相遇,说时迟那时快,出租车司机在马路中间一个大掉头,然后迅速超越公交车,从车窗伸手一拦,然后比公交车抢先一步停在了我刚才上车的地方,这十几秒钟发生的事情把我惊讶的瞠目结舌,等于花了1分钟坐他的车回到了原地,车费却照收分文不少。
        法罗拉到萨兰达短短120公里路要开5个小时,那不仅是因为地势起伏变化大,还因为基础设施的极端落后。
        大约是11点半左右,车厢里开始播放晌礼的唱词,那单调的一句旋律反反复复播放了将近一个小时。不过有句讲句,这个国家总体来说风景真的非常壮丽,昨天去爱尔巴桑横穿阿尔巴尼亚的SH3号公路也是穿过一条山谷,大赞!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015-9-19 01:23
        阿尔巴尼亚整个国家虽然是垃圾遍地,但是由于人口太少,大部分地区还是没有污染的原生态。
        看着这些山谷中的城镇感到无比惬意。
        下午2点半到达萨兰达车站,为了赶上一小时一班去布特林特的公交车,根本没有时间吃午饭,只好买了个披萨充饥。
        布特林特从史前就已经有人在这里居住了,在历史上它曾经是伊庇鲁斯的一座城市,后来是古罗马的殖民地。1386年威尼斯共和国从西西里王国买下了这个地区(包括科孚岛),但是威尼斯的商人只对科孚岛感兴趣,因此布特林特再次缩小。1490年威尼斯在布特林特建造了一座城堡和一个小港口,此后这个地区只有少数人居住。威尼斯城门却保留至今。
        这是公元前4世纪的祈祷处。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015-9-19 01:25
        另一个角度看看。
        古罗马时期的歌剧院。
        公元2世纪的罗马式澡堂。
        整个布特林特的核心是这个古希腊式的集市。
        一千多年前的中学,后来被改造成教堂。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015-9-19 01:26
        6世纪的洗礼堂,装饰的马赛克代表基督教救赎论。
        为了赶2小时一班回去的公交车,来不及上山了,匆匆在门口看一眼对岸的城堡就走。
        回到萨兰达,由于这里去中北部普遍需要5、6个小时,所以最后一班去地拉那的公交车是下午4点发车的,下一趟要等到晚上10点。车站门口的出租车司机又打起了我的主义,他们说可以坐出租车到吉诺卡斯特,那里有很多去贝拉特或者地拉那的公交车。于是我就挑了一个上去,大约是100多公斤的大胖子司机,在限速20公里的山路面无惧色地90码开过,看着一脸惊恐的我说:“放心吧,我的驾驶技术是非常非常好的。”
        吉诺卡斯特是个很美丽的城市,这次因为没算到偷渡马其顿的事情所以时间不够了很可惜。在那里坐上了往地拉那方向的公交车,上车时候说的好好的即使晚上8点在卢什捏也有去贝拉特的公交车,但是晚上8点开到了那里,司机变脸说那个点他并不清楚有没有车,让我自己找警察去拦车。于是阿尔巴尼亚的交警用设置路障的标志拦下每一辆经过路口的汽车,终于让我在晚上10点到了贝拉特。
        司机是个在希腊工作的律师,他说他们和希腊人意大利人都是热带人,比较热情,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人就属于“冷人”,当然德国北欧那就更冷了。临走时警察嘱咐我说进了宾馆就好好呆着不要一个人走动,贝拉特的街上有很多带刀的big man,但是白天这仍然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015-9-19 01:32
        在阿尔巴尼亚14欧元就可以住到宾馆,贝拉特最高级的宾馆带自助早餐只要20欧元,想想国内135元人民币只能住经济型酒店吧。
        贝拉特是一座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奥斯曼帝国城市,历史中心有被成为Kala的城堡,大部分建于13世纪,9点之前进入的话免门票。
        从城堡上俯瞰贝拉特城。
        阿尔巴尼亚任何一个城市的公交车都是统一价格30雷,1欧元等于140雷。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015-9-19 01:34
        来感受一下贝拉特回地拉那的公交车,100多公里400雷。
        这款城乡公交车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
        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地拉那最早在17世纪初期由一个土耳其将军所建,他为了吸引移民,建立了清真寺、面包点心店和浴池。随着交通发展和商队来往的增多,地拉那逐渐变成了一个商业中心。1920年卢什涅会议决定把地拉那定为阿尔巴尼亚的首都。这一定是最脏最乱的欧洲国家首都,像极了80年代的中国大城市,遍地商贩,低矮的破楼,垃圾随处可见。


作者: 花六宝    时间: 2015-9-19 10:44
当时中国援助外国,差不多都是无尝的援助,自己国家的百姓们都吃不饱,可还是要打肿了脸去援助所谓的亚非拉国家来支持所谓的当地人民的反美反帝反对苏联的修正主义的伟大事业.援助朝鲜越南,不光是大量的物力,数不清的中华儿女还为这两个国家献出了生命.在看看现在这两个让中国献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的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是个什么样子.其实在当时中国经济是要崩溃了,国内的人民很多都是吃不饱,生活用品都是要各种票证的,就这样,毛泽东说了,咱们在打扫打扫仓库,还是要援助这些国家.其中楼主去的这个阿尔巴尼亚,也是中国援助的大户.
当时对这个欧洲小国,中国所知道的,就是他们的领袖恩威尔霍茶.这个人也是在他们国内大搞各人崇拜.当时对他们的了解,只是他们的在国内放映的那些黑白电影。这些电影差不多都是这个国家在二战中反抗侵略这个国家的德意法西斯.偶尔有现代生活的电影,和中国当时一样,影片中屋子当中,他们的领导人霍查的标准照是缺不了的.
当时这些影片,给中国代来了很多的新鲜的东西,比如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穿的手织的毛衣的款式,在当时北京很多的妇女,就是学了这种毛衣的织法,当时叫做阿尔巴尼亚式毛衣.还有他们的影片,里面很多的东西,都是中国生产的,像当时有一部叫做(第八个是铜像)的电影,影片开头,是一辆捷克产的克罗莎公交车,在这辆公交车的后面,来那些悼念烈士的人和装那个大铜像的卡车,就是中国长春生产的解放牌卡车.
当时在中国放映的阿尔巴尼亚电影,有海岸风雷,游击队员,脚印,第八个是铜像,宁死不屈等,这些电影里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台词“墨 索  里尼,总是有理,不但现在有理,将来有理,而且永远有理”。我不知道这句经典的台词说的是意大利的独裁者,现在看看,说的还有谁.
作者: unshuai    时间: 2015-9-19 17:28
  完了???
作者: anselrill    时间: 2015-9-19 17:37
感谢楼主!这么多谈古论今的深度介绍,令我深受教益。
作者: 94路无轨电车    时间: 2015-9-19 19:12
花六宝 发表于 2015-9-19 10:44
当时中国援助外国,差不多都是无尝的援助,自己国家的百姓们都吃不饱,可还是要打肿了脸去援助所谓的亚非拉 ...

现在还不是一样,今天救美国明天救欧洲的,还说国内没有贫困人口
作者: 花六宝    时间: 2015-9-19 21:05
94路无轨电车 发表于 2015-9-19 19:12
现在还不是一样,今天救美国明天救欧洲的,还说国内没有贫困人口

救美国就是救中国,帮欧洲就是帮自己.中国的学校还没有校车,可一给,就给欧洲小国马其顿100辆校车,一给就给日本1万吨柴油.这都是近几年某个天津籍的人事说的和做的事.
作者: chopin_wang    时间: 2015-9-20 17:31
楼主上这个地方是旅游?留学?还是工作?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015-9-20 21:23
chopin_wang 发表于 2015-9-20 17:31
楼主上这个地方是旅游?留学?还是工作?

旅游。。。
作者: 太平湖    时间: 2015-9-20 22:21
花六宝 发表于 2015-9-19 21:05
救美国就是救中国,帮欧洲就是帮自己.中国的学校还没有校车,可一给,就给欧洲小国马其顿100辆校车,一给 ...

天津籍的人可是演技一流啊。欺骗了多少善良的观众!
作者: meng68    时间: 2015-9-21 09:25
在阿尔巴尼亚 你是用的英语吗?感觉这趟行程也是惊险不断啊 。。。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015-9-21 19:56
meng68 发表于 2015-9-21 09:25
在阿尔巴尼亚 你是用的英语吗?感觉这趟行程也是惊险不断啊 。。。

是的呢。。
作者: 圣ass    时间: 2015-9-22 12:29
太赞了!!大赞lz!
作者: tichielar    时间: 2015-9-24 09:37
大长今 发表于 2015-9-19 01:34
来感受一下贝拉特回地拉那的公交车,100多公里400雷。        这款城乡公交车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年代 ...

橙色那个车不会是当年安源照抄过的那款雷诺吧…………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015-10-3 23:32
谢谢楼上各位补充
作者: sonata    时间: 2015-10-5 20:59
乱邦不入 危邦不居 人亦如车 车亦如国 看车况就能看出国家情况
这灯和伟人之外都是邪路,最后这俩还互掐,徒增笑柄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2015-10-12 17:22
谢谢楼上支持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