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合肥5条地铁钱共用1个“大脑” 位于滨湖即将开建 [打印本页]

作者: 金陵人    时间: 2015-2-6 20:46
标题: 合肥5条地铁钱共用1个“大脑” 位于滨湖即将开建

  

  “轰隆隆”,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铁1 号线的列车已经渐驶渐近。今年上半年,1 号线正线的所有土建工程基本就要完工了,到年底,地铁运营前的“三通”将实现两通(分别是洞通和轨通),随后进入设备调试、电通的阶段。作为地铁运行的“大脑”,地铁控制中心进展如何呢?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采访了解到,原来的控制中心计划有变,将从大东门移至滨湖车辆段。而其控制的范围,也从1、2 号线,增至1~5 号线。

  【大脑名称】合肥轨道交通滨湖车辆段控制中心

  【主要功能】

  a 线路运营控制中心::负责轨道交通1 ~5 号线行车调度管理,对列车运行、客运管理、电力供给、设备监控、防灾报警、票务等实现集中监控及管理、指挥调度;在非常情况下也是事件处理的指挥中心;同时也是轨道交通通信枢纽和信息集散和交换处理的中心。

  票务中心::1 ~5 号线的地铁票卡都将在这里制成。负责轨道交通闸机的票卡库存管理,出入库管理、制票及配票管理、无效车票(废票)的回收管理,实现对票卡的动态库存管理。地铁票卡由生产厂家制作好之后运到控制中心,统一进行初始化编码、赋值、重编码、注销、分拣和验证。另外,废卡的回收、消毒等都在这里统一进行。

  c 清分中心::涉及运营情况下在各线路之间主要完成交易数据的接收、分析、处理转发与存储;账务的规整、核对、结算及清分功能。

  d 车辆段培训中心:车辆段运营培训、管理。

  【大脑定位】区域式地铁控制中心

  【造脑进度】施工单位近期进场,即将开始正式建设。土建开始后,系统、设备等也将根据各条线路的建设进度,同步在后场制作,比如1、2 号线最先运营,相应的设备进场也早些;3、4、5 号线的设备则进场较晚。预计在2016 年年中,控制中心建设将达到可供设备调试的要求,确保2016 年底1 号线的试运营。

  【大脑构造】控制中心、培训中心、职工宿舍和食堂等

  答疑

  大东门控制中心呢?

  答:原计划的1、2 号线控制中心改设在滨湖车辆段,改为1 ~5 号线共用。

  就在上月底,媒体报道的3 号线控制中心招标信息显示,“ 轨道3 号线控制中心暂定设置在1 号线滨湖车辆段,与1、2、4、5 号线等线路的控制中心共享。”有细心的市民提出疑问,之前的消息是,1、2 号线控制中心位于大东门的一座新建大厦。“ 是否意味着1号线控制中心搬家了?还是说有两个控制中心?”

  合肥市轨道公司相关人士回应称,最初设想将1、2 号线共用的地铁控制中心设在大东门区域,后出于综合考虑,为更好地保障轨道交通项目的安全运营,以及运营期间更为合理、科学的统筹调度,计划将控制中心改为设置在滨湖车辆段,并且设计为1~5号线共用。

  多线共用有啥好处?

  答:功能更加全面,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和管理成本。原先计划1、2 号线共用一个控制中心,现在1~5 号线全部用一个控制中心,有什么好处呢?

  被比喻成“地铁大脑”的控制中心,(对控制线路多少)其实没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是综合考虑不同线路的不同情况而设计的。对于合肥地铁滨湖车辆段控制中心来说,5 条线共用一个控制中心,功能上更加全面。

  运营控制是控制中心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功能,而单一功能定位的控制中心,可能并不包含票务中心、清分中心等功能。滨湖控制中心则包含了所有信息采集、系统控制等后台管理枢纽,通过在全线集中设置运营控制中心便于各条线之间的工作协调,提高工作效率,以达到5 条线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简化管理层次、优化人员配置等方面,降低轨道交通项目的运营和管理成本。

  会不会“浪费资源”?

  答:不会的。集中建设控制中心,有利于集约化、资源共享。

  因为各条线路的相应设备进场时间有前有后,所以有的市民可能会问,3 号线建成投运都要到2019 年了,4、5 号线更是久远,这样来说控制中心建好后,是不是意味着有很长一段时间将“空置”一部分?

  其实不是这样的。记者了解到,整个控制中心最主要的功能集中在调度大厅,其余设备管线都会预留,虽说设备进场时间有先后,但并不是说每增加一条线路,设备就会成倍增长,有不少是可以共用的,或者增加一些线路系统即可。1~5 号线集中建设控制中心,本身也是出于集约化、资源共享的角度出发。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