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说一下小时候苏州桥附近的几条公交线路记忆(可随时回帖) [打印本页]

作者: peixm    时间: 2014-2-21 19:12
标题: 说一下小时候苏州桥附近的几条公交线路记忆(可随时回帖)
本帖最后由 peixm 于 2014-2-22 13:56 编辑

前几天wgq同志发了他对61路的记忆,引发了众多关注,然后我也说说我自己的一些记忆,看看能不能有所共鸣。
作者: peixm    时间: 2014-2-21 19:29
本帖最后由 peixm 于 2014-2-21 19:31 编辑

先说15路。2001年搬到万柳,15路是万柳地区第一条公交线路,由动物园延长到了巴沟村西口,原因大家应该都知道,修枢纽站。15路当时用车应该是BK663B,见得最多的是42881~42892,这几个车跑长趟。记得这些车牌都是连号,老车基本都这样,42881是京A60984,印象最深的是42889,车牌京A60992。当时对公交车还不怎么了解,就留下来一些比较少的印象,比如门包是绿色的(还是蓝色的,记不太清楚了),座位也是带海绵的。15露在万柳地区上下行不一样,从巴沟村出来走万柳东路,走向与现在的367不太相同,是沿巴沟路走到稻香园桥右拐,走一小段上万柳东路,走万泉小学门口,或者走运河边(貌似前一个版本较早),现在367的“万柳东路”站当时叫巴沟村南路,位于现在的南京银行门口,“万柳东路南口”也稍往北一些,绕厂洼。从天桥商场发出方向与534走向相同,但是不走厂洼。小学时有一回学校包车去北大看话剧,里面有不少15路的车,我分在了一个42303车,挂着15路的牌,没看见过在15跑,应该是包车。在这车上我坐了一回票台,印象挺深。在2004年撤出前几个月,15路换了BK6141,663B应该是报废了。当时有365来的几个:42980、42981、42982,42982的侧面路牌“15”被撕了一半,底下是365。后来的362延长到西直门时双向绕厂洼,不走万柳东路。此后万柳东路到2009年4月才有公交367路归来。
作者: peixm    时间: 2014-2-21 19:39
本帖最后由 peixm 于 2014-2-21 19:50 编辑

然后说说374。374在我小时候是BK6171做主力,BK6171那大红色的涂装、车头路线牌都留下了不少印象,以至于我对374就记得有6171,不记得有6170了。然后就加入了一些BK6111CNG,应该是逐渐换的。印象中374老是接新车,用过一阵子巡洋舰,之后又变成了BK6111CNG。06年7月突然从BK6111CNG换成了全新的BK6125DK。这样平静了差不多四五年,也加了几个电车过来的巫婆,有时候有BK6111CNG加车,2011年就经常有三代青年柴尼过来加车,有时候也有437的福田。加车到了冬天换成了大黄前,然后最近又换成了JNP6181GVC。
作者: peixm    时间: 2014-2-21 19:46
704是原来的374专线,改成704的时候记得是前置小长江,当时比较喜欢这种“凹去半边头”的车,小长江应该全是北京巴士的。当时7、8字头线路人挺少的,可能是不受大家认可。704用小长江的时间挺长的,2006年夏天换成了金龙XMQ6100SL,当时比较高兴,觉得704终于进步了。可惜没用多长时间又换回了小长江。然后就是2007年年底,全线换成了簇新的一踏黄海,这回真的是鸟枪换炮。然后一踏黄海又有很大一部分换成了三踏黄海,上会之后没回来。2009年先延长到柳村,几个月后给电客,换福田混动。
作者: peixm    时间: 2014-2-21 20:02
本帖最后由 peixm 于 2014-2-21 20:04 编辑

708是高楼村——天秀花园,印象中一直是小长江。当时人还算比较多,站牌上的“708(专)”印象很深,704应该没带那个“专”字。第一次坐带刷卡机的车也是708。 然后708不知道什么时候从普通小长江换成了空调小长江,维持多长时间就拆线了,变成了45和482。北段482一直处于“拉椅子”状态,退化成了普通小长江,一直用到2008年5月换了宇通,又从蓝座手动宇通换成了灰座自动宇通。客流一直没有大的起色。
作者: peixm    时间: 2014-2-21 20:16
本帖最后由 peixm 于 2014-2-21 21:54 编辑

16支线最早的印象应该是西直门——二里庄,后来才延长到西便门,当时所有的车侧面还贴了一个“便”字的贴纸,有的到2010年左右还有,一看就是在16支跑过。16支当时主要使用矮罐BK6111CNG,有几个高短罐车,都是手动挡的。2006年年初改号为26路,2007年年初换了一代气尼,配车一直很多,有五六十辆。间隔一直不大,就是速度慢。
作者: peixm    时间: 2014-2-21 20:31
367在没改经万柳东路以前走向跟361一样。当年用的是BK6111A柴油车,后面“北京客车总厂”旁边还有一个“尺”字形的标志,这个在BK6111A、大Z上都能找到,应该是2000年前后常用的。BK6111A的座椅与其他BK6100、6111系的不一样,更像老车。之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换成了BK6141,2005年换成全新的黄海DD6140S01,但是初期留了一个BK6141,当时就关心新车了,对于老车没那么关心,看见过几回,编号忘了。没多久这个老BK6141没了。
作者: peixm    时间: 2014-2-21 20:36
本帖最后由 peixm 于 2014-2-21 21:28 编辑

361和367路线差不多,不过很长时间一直用的是单机车。最早是BK141,当时相当破旧,速度也相当快,后来应该是出了什么事故换成了BK6921吧,然后应该使用过一段时间BK6111CNG,然后又换回了BK6921。然后2008年初BK6921报废换了小巡洋舰。印象中361速度一直是很快的,拿小汽油车都能耍的开。记得361有一售票员特逗,特有口才,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361了。
作者: peixm    时间: 2014-2-21 20:36
今天先写到这里。
作者: 万能的果子    时间: 2014-2-21 21:34
坐等323.exe
作者: comet    时间: 2014-2-21 21:46
标题: RE: 说一下小时候苏州桥附近的几条公交线路记忆
peixm 发表于 2014-2-21 20:16
16支线最早应该是西直门——二里庄,后来才延长到西便门,当时所有的车侧面还贴了一个“便”字的贴纸,有的 ...

16支最早是西直门,魏公村,西直门环线,后来延长到三义庙,后来延长到海淀大街,再然后才去的二里庄
作者: 主路先行    时间: 2014-2-21 22:28
comet 发表于 2014-2-21 21:46
16支最早是西直门,魏公村,西直门环线,后来延长到三义庙,后来延长到海淀大街,再然后才去的二里庄

16支到三义庙二里庄都知道,不记得海淀大街的时候了。
是个什么走向,停在哪儿?劳驾说说?
作者: ytc716    时间: 2014-2-22 09:33
comet 发表于 2014-2-21 21:46
16支最早是西直门,魏公村,西直门环线,后来延长到三义庙,后来延长到海淀大街,再然后才去的二里庄

我一直很好奇西直门环线时期是啥样,配车和停站?等我住过来时都是西外大街-三义庙了
作者: 上善若水    时间: 2014-2-22 11:10
本帖最后由 上善若水 于 2014-2-22 11:12 编辑

以前16支上下行不一样,上行走现在的大慧寺路,下行走农科院南门学院南路,貌似就是最早的西直门环形的原因,线路大概是:西直门 – 北下关 – 交大 – 大柳树南站 – 大慧寺 – 魏公村 – 农科院南门 – 大柳树北 – 大柳树南 – 交大 – 北下关 – 西直门

去二里庄是不是和393撤销有关?
作者: 二手挖掘机    时间: 2014-2-22 11:28
16和393合并,16支去二里庄是后来的事,和393没有关系。

16支延长到二里庄是总站还是西直门。不存在西外-三义庙的非区间车情况。
作者: peixm    时间: 2014-2-22 12:30
万能的果子 发表于 2014-2-21 21:34
坐等323.exe

小时候住西三环,经常坐323,大车、小车(小公共)都没少坐。323多年来一直是七里庄——知春里,以BK6170为主力,本人搬到万柳后有一天突然变成了岔路口——天通北苑,跑长趟用车都是单机,以大Z和黄河单机为主。通道车也延长到了西三旗,通道车明显比单机车多。当时是客流大线,车开得都非常猛,原来客三的线路基本都是猛线。当时的323客流还是比较大的,与现在的情况根本不能比。2005年通道车换成了京华大财神,单机也换成了金龙空调,单机见得更少了,基本都是通道。后来又改回原线七里庄——知春里,天通北苑线变成了432。改回原线以后元气大伤,客流下降明显。
作者: balakovic    时间: 2014-2-22 17:15
peixm 发表于 2014-2-21 20:36
361和367路线差不多,不过很长时间一直用的是单机车。最早是BK141,当时相当破旧,速度也相当快,后来应该是 ...

361这个楼主记得可能有点偏差。小联运开线时是BK141和BK141A。00年接的BK6111CNG矮罐,应该是一手,总共十多个,1710x—1711x,具体号段记不清了。绿CNG没用多长时间就换回解放单机了,用了三四年才换的黄蛤蟆。
作者: peixm    时间: 2014-2-23 10:18
再说说355、365两兄弟。为什么管这两个叫两兄弟,因为他们当时都是三义庙掉头,355到育新小区,365到航天城。355用车是BK6111CNG,365则是解放单机为主,有几个BK6141,42980、42981、42982,经常见他们停在苏州桥底下,后来这几个解放通道如2楼所说换给了15,替换报废的BK663B。355比较常见,365比较少。后来355在2003年左右延长到了廖公庄,365延长到了闵庄南里,应该在之后换的BK6111CNG。355在2005年换了枣泥金龙,当时觉得枣泥金龙很高级,虽然没空调。应该就客四的自普金车尾牌没有首末站,只有数字。之后枣泥金龙在2008年实验装上了黄色全LED汉显路牌,据说是中意合作的,用了4年后换回了普通LED牌。其实这种黄色LED汉显还是比较可靠的。当时355车门上方还装了红外的探测器,现在还有。365在2007年陆续有了小巡洋舰,有时也跑384。
作者: 二手挖掘机    时间: 2014-2-23 13:24
663好像去370了。355延长后仍保留了三义庙区间快车,但只在三义庙有站牌。365去闵庄是从巴沟村西口延长的,而且此时应该还没有北延到永丰。
作者: su9er    时间: 2014-2-23 16:32
原355、365在三义庙可以带客到对面,很好。
一直希望16路在西外能借鉴这个优点。
作者: 超级市民    时间: 2014-2-27 21:37
balakovic 发表于 2014-2-22 17:15
361这个楼主记得可能有点偏差。小联运开线时是BK141和BK141A。00年接的BK6111CNG矮罐,应该是一手,总共十 ...

361当年确实接的一手6111CNG。当时367是各种老旧车混跑等换车状态,后来有个141在友谊宾馆北门因刹车失灵撞死一人(司机被判刑了),但K1当时没车换,为表示自己重视367车况问题,就把361内批6111CNG换给367了,从此361就再也没有上过1手车
作者: peixm    时间: 2014-2-27 21:44
超级市民 发表于 2014-2-27 21:37
361当年确实接的一手6111CNG。当时367是各种老旧车混跑等换车状态,后来有个141在友谊宾馆北门因刹车失灵 ...


撞车那个是361,那时候BK6111CNG应该早调进城跑3、8、60等线路了
2006年还见过361用BK6111CNG
作者: peixm    时间: 2014-2-28 21:58
944当时印象中是奶子房——菜户营,944支线是德外站——东方时尚驾校。一直以来,944用车较好,944支线用车要差一些。2002年左右八方达进了大量的YBL6985,944先换上的,当时944支线用白底红条的亚星YBL6982,有一些DD6111CT。一直觉得亚星奔驰算好车,而且红白条的看起来比后期该八方达涂装的要好看(应该是车灯脏了,显旧了)。944换车之前用的是橙色的黄海DD6100QS。2006年主线换了一些全新的BK6117,还有黄海空调车,空调车在黄海、亚星之间换来换去,还有小苏州金龙,非空车应该还用过BK6980B3,不过到了08年统一成BK6118以及XMQ6118G1。944支线后来改成了雷家桥——明春苑,中间的各种改动忘了。当时用YBL6986和BK6980B3混跑,有时还有几个单门BK6980B1加车。奥运会之前留了一些YBL6986,剩下的车都换成了BK6117(加装空调)、BK6118和XMQ6118G1。2010年左右主线和支线都加了三角眼苏金KLQ6100G。944支线应该是2011年6月撤销的。两条线的苏金应该都去了851。944换了一些支线的京华和金龙。
作者: peixm    时间: 2014-3-1 17:40
特5当年是韩家川南口——北京南站,全线用三轴金陵双层。2000年前后开的线,当时双层车不敢上,认为是有钱人的专利。一直纠结韩家川是什么地方,看地图才知道在山后,一直惊讶于这么偏僻的地方能走双层。后来北边终点改到了香山东路(现在的香泉环岛),同时换成单层车,特字头换成单层车总觉得不可思议,当然最著名的是当年的特1,对特1用单层只能见怪不怪了。单层主要是BK6100C,当时算新车,有时候有鬼脸长江。2006年特8外环换金陵,下来的天然气长江换给了特5和特6,特5重新双层化。长江在特5用了六年多,有的中修后前面保留了彩带,当年比较喜欢坐,一般是软座车。有些把彩带抹没了,大多是硬座车。大部分车车头还粘了CJ6110SG2Y7H的型号标识。应该在2007年左右改的自动挡、真空胎,有些车换了塑料硬座,但有些一直没换。
作者: peixm    时间: 2014-3-1 17:54
817印象中最早是国防大学——晋元庄,后来改成了国防大学——吴家村,再后来南边缩短到了玉泉路口东(鲁谷公交场站)。最早用过红色福莱西宝柴油空调,福莱西宝在当时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尤其是柴油车,大软座,空调也很给力,对车门上的“冷气开放”印象很深。后来有一段时间没太关注,再关注的时候,大概是2006年,817已经倒退成了8米空调后置长江。07年换的前置10米长江兔子,应该是那时候缩短到玉泉路口南的,到2008年5月突然从长江兔子升级成了京华金刚,简直是惊天大逆转!换车时应该还改经旱河路。10月,817改号特10,不久又换上观光线下来的亚星大S。亚星大S除了窗户密封以外其他都非常好,就是夏天特10的司机不爱开空调。
作者: 二手挖掘机    时间: 2014-3-1 18:02
特5在动物园总站时代就有黄海单层车。巴士时代单层双层混跑不少见。
韩家川在总站在某大院里。而394(375)只能用院外的一个小场子。
特5比较适合北京观光。节假日时期MS有偷偷去香山的班次。

特字头线路客流乘坐里程超过一定长度时就不再单一了。
作者: peixm    时间: 2014-3-1 18:23
332支线最早是纪家庙——颐和园,最早也不走万泉庄,后来才改的。印象中基本上都是单机,最早是BK6110\BK652,然后用BK6111LPG,应该是缩短丽泽桥的时候了。当年BK6111LPG算好车,可见332支线的地位。后来缩短到了丽泽桥,再后来缩短到了六里桥东,改号394,也换成了BK6111CNG。刚换6111CNG的时候主力是99款自动挡,有几个手动挡短罐的,印象最深的是37174,长期披着“北美枫情地板”的橙色全车身广告。2007年以后手动挡,应该封存了,全线自动挡。用BK6111CNG的中间还有过巡洋舰加车,大气巡,BK6180D,332的大号大巡都加过,都是正式路牌,不过时间都很短。99款BK6111CNG报废后用了一段时间2000款,有394原来用过的,有些是从40下来的,侧牌还是40的牌,“五路394木樨园”,印象最深的是37232。2009年最后几天换上了来自82的柴尼,一直用到今天。
作者: 96321    时间: 2014-3-1 18:26
peixm 发表于 2014-3-1 17:54
817印象中最早是国防大学——晋元庄,后来改成了国防大学——吴家村,再后来南边缩短到了玉泉路口东(鲁谷公 ...

玉泉路当时还不是鲁谷公交场站
作者: 林建栋    时间: 2014-3-2 19:26
355和365,以及355支和365支,没有修4环的时候的终点站都是保福寺,第二站是中关村东站,也是320的起点站。
作者: bianjibu    时间: 2014-3-5 14:28
peixm 发表于 2014-2-21 19:29
先说15路。2001年搬到万柳,15路是万柳地区第一条公交线路,由动物园延长到了巴沟村西口,原因大家应该都知 ...

那会的42303一直是334的车吧,我上学时经常坐。
作者: bianjibu    时间: 2014-3-5 14:36
二手挖掘机 发表于 2014-2-23 13:24
663好像去370了。355延长后仍保留了三义庙区间快车,但只在三义庙有站牌。365去闵庄是从巴沟村西口延长的, ...

355现在还有四季青桥南、三义庙、中关村南的区间。
作者: bianjibu    时间: 2014-3-5 14:40
peixm 发表于 2014-3-1 18:23
332支线最早是纪家庙——颐和园,最早也不走万泉庄,后来才改的。印象中基本上都是单机,最早是BK6110\BK65 ...

332支线开通时是K3的,开通第一天我坐过,因为是要从颐和园去六里桥,一看新开的线正好到,就上了,用的是332的车,那叫一个慢啊,完全没有当时332的作风,从颐和园到六里桥没堵车,开了两个小时,当开到紫竹桥时,已经坐不住了,索性从紫竹桥站到六里桥的。那时好像不叫紫竹桥,叫紫竹院。
作者: 主路先行    时间: 2014-3-5 14:44
林建栋 发表于 2014-3-2 19:26
355和365,以及355支和365支,没有修4环的时候的终点站都是保福寺,第二站是中关村东站,也是320的起点站。

怎么印象中355、365及支都没中关村东站,直接是中关村吧?

保福寺-中关村-中关园(302的中关村)-蓝旗营-……

只是中关村站在东西马路上,离320中关村东比较近?记不清320的中关村站在路口南边还是东边,印象中似乎在路口东边。路口南,好像就302,叫中关村路口。

那时候的中关村实在是都不挨着!332的在北大南门,302、379的在北大东门,320、355、365好像都在路口东边的站。
作者: bianjibu    时间: 2014-3-5 16:30
主路先行 发表于 2014-3-5 14:44
怎么印象中355、365及支都没中关村东站,直接是中关村吧?

保福寺-中关村-中关园(302的中关村)-蓝旗 ...

332支刚开通时和332颐和园发车方向一样,但从北大西门后过海淀桥向南走地震局向西走巴沟再向南走。
作者: xblswf    时间: 2014-3-5 17:12
官网上找到了几条消息。

2001年9月13日,332支线开通。由纪家庙至颐和园,途经玉泉营南、玉泉营、玉泉营北、夏家胡同、西局、六里桥南里、莲花池、公主坟、八一湖北站、阜成路、花园村、老虎庙、外文印刷厂、白石桥南站、白石桥、北京图书馆、民族学院、魏公村、农科院、人大、海淀黄庄、中关村、海淀、北京大学、圆明园、西苑至颐和园。
    线路长度24公里,营业时间:纪家庙5:20-21:20,颐和园6:10-22:20,全程票价2.5元,月票有效。当时车型我印象里好像有BK670。

2002年2月5日 为了缓解中关村白颐路一线的交通拥堵压力,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经有关部门批准,一部分线路进行调整。
其中 332支线由纪家庙经西三环至苏州桥后,继续向北,经苏州街到圆明园路后向西至颐和园。即原线由纪家庙至花园村后,增设紫竹院、万寿寺、魏公村西口、三义庙、万泉庄、盛唐饭店、北京地震局站后恢复原线至颐和园。由颐和园至纪家庙方向,至北京地震局后,增设万泉河路、巴沟村、万柳中路北站口、巴沟村南路、万柳中路南口、长春桥路站,经三义庙走西三环恢复原线至纪家庙。
同日开辟836 737路,727路改到北苑家园。

2002年4月26日332支线下行取消玉泉营南、玉泉营、玉泉营北三站,其余站不变。 线路长度22.57公里,全程票价2元。

2002年 8月30日,332支线再次调整中途走向。原线由纪家庙至三义庙后,双向走万柳中路南口、巴沟村南路、万柳中路北口、巴沟村、万泉河路、北京市地震局、海淀、北京大学西门、圆明园、西苑、颐和园。
    线路长度22.39公里,营业时间纪家庙5:20-21:20,颐和园6:10-22:30,全程票价2.5元,月票有效。

2003年7月19日,332支线车改为丽泽桥-颐和园。线路长度20.71公里,营业时间:丽泽桥5:30-21:30,颐和园6:10-22:30,全程票价2元,月票有效。

2005年底按照公交集团公司统一规范公交线路路号和站名的计划,部分带"支"字线路和部分"9"字头线路的路号重新规范。其中332支线变更路号为394路。
作者: 主路先行    时间: 2014-3-5 17:14
bianjibu 发表于 2014-3-5 16:30
332支刚开通时和332颐和园发车方向一样,但从北大西门后过海淀桥向南走地震局向西走巴沟再向南走。

332支开通的时候,确实是走白颐路的,之后才改的。

今日起市公交总公司对中关村白颐路一线的部分线路做出调整,以缓解交通拥堵压力,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
调整332支线走向:332支原线由纪家庙至花园村后,增设紫竹院、万寿寺、魏公村西口、三义庙、万泉庄、盛唐饭店、北京地震局站,之后维持原线至颐和园;由颐和园至纪家庙原线方向至北京地震局后,增设万泉河路、巴沟村、万柳中路北站口、巴沟村南路、万柳中路南口、长春桥路站,经三义庙走西三环,之后维持原线至纪家庙。
《京华时报》 (2002年2月5日第三十一版)
来源: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1787/5413/561215.html
作者: peixm    时间: 2014-3-8 14:19
967路最早是长丰园——静安庄,印象中最早的用车是YBL6980还是YBL6982。然后YBL6985大量来的时候换成了YBL6985,当时觉得YBL6985挺高级的,967的亚星6985带轮罩的多,944不带轮罩的多。后来线路延长到了鸿益驾校——北岗子。2005年的时候,967换成了亚星奔驰YBL6110GH,当时这车确实给人感觉耳目一新,造型挺新奇。967当时用这车,说明967还是比较受重视的。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加了几个黄海DD6129S33。2011年967大量出现南面到三义庙,北面到四通桥东的区间车,同时加了一些单门车。当时就预测大事不好,967要拆。之后就拆成了967和847。
作者: peixm    时间: 2014-3-8 14:34
968印象中最早是大兴长途站——天秀花园。最早是亚星YBL6760C,之后换上了YBL6985,应该是北京比较早换上这种车的线路。04对968一直是比较重视的,老换新车,黄海先锋者DD6115SS02、DD6122S02、DD6123S08都是最先给968用的。这些车刚来的时候大部分没有空调,小时候就一直想坐一次空调车,不过等来的全是普通车,后来全部加上了空调,装空调后速度有些下降了。2005年左右北段延长到了西北旺市场,然后到了回民公墓,再然后延长到了温泉,一直往山后挺进,最后竟然到了前沙涧村。2008年奥运前换了金旅XML6125J18C,不过还留了一些旧车,这车空调很足,功率也大。968车多,每次换车换下来的车都会让一堆线路受益。2010年开始有宇通ZK6128HGB,还有黄海DD6129S31,不过不常见。
作者: peixm    时间: 2014-3-8 14:43
本帖最后由 peixm 于 2014-3-8 15:16 编辑

651当时叫933,最早是温泉北站——西直门,多少年没有改过首末站,直到前几年延长柳林村。除了改快车以外,基本没动。当年用过最多的是BK141、BK6920这类红黄单机车。2004年年初,有了小柴巡,不过数量较少,老车还有。2005年在发现933改成651的同时,还发现651用上了小财神。之后在配车上一直小财神占多数,巡洋舰占少数,还有几个东风空调。有一阵子加过一些新的巫婆。软座东风空调在651、664都坐过,后排间距太小,很勉强才能坐下,改成硬座之后好了一些。当时还是觉得赶上东风空调算人品,毕竟数量少。2008年左右651小巡洋舰被10路换下来的小黄海替代,东风也基本不跑651了,小巡洋舰去512了。当时44263是优质服务牌车,现在应该跑44264。
作者: peixm    时间: 2014-3-8 14:52
说到老933,不得不提老933支。小时候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发现了933支线站牌,上庄卫生院——万泉庄,车比较少,大部分是蛤蟆,有几个老BK6920,是后面四个尾灯那种,应该算后期型。BK6920出现的次数不多。小时候有一次去海淀公园,坐652回去,车里没几个人。到了2007年临缩短前夕,突然全线换成了矮罐BK6111CNG,虽然BK6111CNG已经老了,还是觉得配车有很大进步。缩短西苑之后见过几次512,有和303共用的BK6125。现在的512与当年的可以说是大不同了,从8米+9米升级到了11米+14米+16米。
作者: peixm    时间: 2014-3-14 20:26
运通101最早是望京——三义庙,用的是运通特色黄色的站牌,有些是偏蓝色的站牌。开线用柴油京通BJK6102S,大连的CA6110机器,侧面是“公交专线”几个华文琥珀体的字,与后来CA6102B6的汽油京通不一样,汽油京通是“运通 Yuntong”,宋体字,下面是公司网址。后来延长到了蓝龙小区,不知不觉中换了汽油京通,用汽油京通一直到报废。配车一直不少,最早40XX的2+2座京通和41XX的1+1座位京通比较多,后期生产的比较少。早期的进气口比较高,突出车身,后期的进气口低,融进了窗框里。现在看来,汽油京通除了功率小了一些,汽油味重了些,质量还是不错的,抖动很小,座位比较舒服。奥运会前,运通将所有汽油京通全改色,然后在2010年左右又重新涂了回油漆,车轮都涂成了亮银色,轴头也涂成了黑色,显得年轻了不少。2011年运通101终于换上了新车,这么长时间不换车应该是因为车辆多。
作者: peixm    时间: 2014-3-14 20:55
运通201当年是南湖渠——六里桥长途站,多年来除了北端延伸到来广营北没什么变化。开线用柴油京通空调BJK6102K,坐过一回,车上有饮水桶,提供免费纯净水和报刊,空调有劲。可能是因为当时票价贵,没坐几次。2005年换了新车,京通BJK6120G1,当时这车是运通第一批12米大车,全新的涂装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不过那时候饮水桶、免费报刊应该不提供了。运通201一直用着这批京通有八九年了,运通偏向实而不华的方面买车,这个比较赞。这批京通用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不过车里不震,机器也不显老,车内保持的也挺好的,总体车况仍然不错。车门很大,宽度能赶上青年,这个设计还是挺实用的。
作者: ytc716    时间: 2014-3-15 10:46
peixm 发表于 2014-3-8 14:43
651当时叫933,最早是温泉北站——西直门,多少年没有改过首末站,直到前几年延长柳林村。除了改快车以外, ...

可惜的就是933改价后就不到我家了。。所以我就没坐过651小巡。。记得当时933比16支贵。。而且16支车比933舒坦点。。就舒坦一点,所以以前去中关村总是16支。。后来上了初中一直想坐一次651。。但是没来得及,651就延长了
作者: ytc716    时间: 2014-3-15 10:51
本帖最后由 ytc716 于 2014-3-15 10:53 编辑
二手挖掘机 发表于 2014-2-22 11:28
16和393合并,16支去二里庄是后来的事,和393没有关系。

16支延长到二里庄是总站还是西直门。不存在西外 ...


16在03前总站好像经常变。
16延长后(还是换大绿皮后)和16支基本分家,个跑个车,至于区间的问题,16一直就跑本线,16支好像有过区间。。。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