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求助 [打印本页]

作者: 大连公交202    时间: 2013-9-27 19:40
标题: 求助
本帖最后由 大连公交202 于 2013-9-27 19:51 编辑

谁有老801的老牡丹车图片啊,只要是老801时代就行,不想翻老帖,太累人了
作者: 公交联营人    时间: 2013-9-27 19:47
好像未经别人允许转载本身就在犯错误吧~
作者: 公汽联营公司    时间: 2013-9-27 20:21
那就来一张吧 自己照的
[attach]979817[/attach]
作者: QTTGFG    时间: 2013-9-27 20:37
公汽联营公司 发表于 2013-9-27 20:21
那就来一张吧 自己照的

后面那个HFF是15路的?还有这是什么时候照的?
作者: 公汽联营公司    时间: 2013-9-27 20:40
QTTGFG 发表于 2013-9-27 20:37
后面那个HFF是15路的?还有这是什么时候照的?

15路的HFF,2008年9月
作者: thy771556    时间: 2013-9-27 22:02
15路安凯当初是10/12米都有么??当初安凯来那么多,一分都有几路一开始就接的一手安凯?谁告诉我一下,谢谢
作者: 张强通讯    时间: 2013-9-27 22:56
thy771556 发表于 2013-9-27 22:02
15路安凯当初是10/12米都有么??当初安凯来那么多,一分都有几路一开始就接的一手安凯?谁告诉我一下,谢谢 ...

15、23,HFF6100当初也划给15,后转给404→27→36,当然,有15直接给32的
作者: 范伟210    时间: 2013-9-28 09:38
一手车全在15路.  达沃斯开始的时候才给23路. 1---200到1--213.全给23啦
作者: thy771556    时间: 2013-9-28 14:05
张强通讯 发表于 2013-9-27 22:56
15、23,HFF6100当初也划给15,后转给404→27→36,当然,有15直接给32的

10路电显的呢
作者: zjm    时间: 2013-9-28 14:20
标题: RE: 求助
thy771556 发表于 2013-9-28 14:05
10路电显的呢

你指的是插棍还是LED?LED是15的那批。插棍的本身就是10路的。一手车
作者: neusoft    时间: 2013-9-28 14:40
张强通讯 发表于 2013-9-27 22:56
15、23,HFF6100当初也划给15,后转给404→27→36,当然,有15直接给32的

当时28也有10米安凯。
作者: neusoft    时间: 2013-9-28 15:38
真希望明年10米安凯报废以后,27路/28路/404路换天然气新车,把6125给36。36现在高峰时候的客流实在太恐怖了。
作者: songyutong29    时间: 2013-9-28 16:13
本帖最后由 songyutong29 于 2013-9-28 16:15 编辑
neusoft 发表于 2013-9-28 15:38
真希望明年10米安凯报废以后,27路/28路/404路换天然气新车,把6125给36。36现在高峰时候的客流实在太恐怖了。

10米安凯挺好挺好的。。无论是质量还是装载量都不错,就是给36路是错了,
作者: 新版大连人电车    时间: 2013-9-28 16:16
songyutong29 发表于 2013-9-28 16:13
10米安凯挺好挺好的。。无论是质量还是装载量都不错,集团不可能给36路换12米天然气,顶多以后那406的代运 ...

装载量大不假

质量。。。呵呵
作者: thy771556    时间: 2013-9-30 21:32
zjm 发表于 2013-9-28 14:20
你指的是插棍还是LED?LED是15的那批。插棍的本身就是10路的。一手车

LED的。。。以前在15路么?
作者: neusoft    时间: 2013-10-1 05:08
thy771556 发表于 2013-9-30 21:32
LED的。。。以前在15路么?

以前是15路的。在红色混动上线前15路就是用的这车。好象23也用过。
作者: thy771556    时间: 2013-10-1 08:55
neusoft 发表于 2013-10-1 05:08
以前是15路的。在红色混动上线前15路就是用的这车。好象23也用过。

红混动上线前,15路是大安凯,小安凯,6124混编?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